(作者:佘一鳴)
李白在《蜀道難》寫道:“蠶叢和魚鳧幽歼,開國何茫然朵锣。”
蠶叢和魚鳧都是古代國位于成都平原的蜀王甸私,事實上诚些,同時代還有一個蜀王柏濩,他三人和軒轅黃帝共同生活在同一時代皇型。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诬烹,那么,同時代的蜀王是他的臣民嗎弃鸦?
三個蜀王是一脈相存绞吁,還是同時存在?
《蜀王本紀》中說:
“蜀王之先蠶叢唬格,后代名柏濩家破,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购岗√”
從這里的記載可以看出,他們三人是一脈相存的藕畔。
而事實上马僻,他們三人是同時并存的,當時成都平原上有三大勢力注服,一是蠶叢氏韭邓,二是魚鳧氏,三是伯濩氏溶弟。
他們三足鼎立女淑,相互攻伐,相當于一個小三國辜御,在上古時期鸭你,演繹了一出小“三國演義”。
第一擒权、蠶叢氏
蠶叢在《蜀王本紀》中袱巨,位列第一,是蜀人的第一王碳抄。
蠶叢氏原是氐族的一支愉老,興起于今天四川岷山上游河谷,《先蜀記》中有記剖效,“蠶叢始居岷山石室中嫉入⊙娴粒”
現(xiàn)在好多小說及影視作品中都有蜀山派,而蜀山咒林,其實就是岷山熬拒。
據(jù)專家考證,蠶叢氏居住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茂縣北邊的疊溪垫竞。
大約在夏末商初之時澎粟,蠶叢氏從岷山一路南下,遷入成都平原件甥,在茂縣進入成都平原的路途中捌议,有蠶崖關、蠶崖石引有、蠶崖市等古地名,便與蠶叢從此處遷入成都平原有關倦逐。
具體的遷移路線為岷江河谷順流而下譬正,經(jīng)灌口,從成都平原丁北角進入成都平原檬姥。
蠶叢氏名字中有“蠶“曾我,這個族群當然與蠶有關。
蠶叢氏在很早之前就開始馴養(yǎng)桑蠶健民,后來黃帝元妃嫘祖親臨蠶叢氏抒巢,教他們飼養(yǎng)家蠶和紡絲,所以蠶叢氏在養(yǎng)蠶人紡絲這一方面有是擅長秉犹。
為何黃帝元妃縲祖要親往蠶叢氏教授他們養(yǎng)蠶紡絲蛉谜,后來再細說。
第二崇堵、柏濩氏
柏濩氏在歷代史書上記載較少型诚。
據(jù)考古研究,柏濩氏最早應該生活在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區(qū)今都江堰市灌口鸳劳、觀坂一帶狰贯,以鸛雞為圖騰崇拜,并因此得名赏廓。
蠶叢氏的專長是養(yǎng)蠶涵紊,而柏濩氏的專長是種地。
從成都平原寶墩文化中發(fā)現(xiàn)幔摸,早在距今4000多年以前摸柄,岷江中游一帶,也就是柏濩氏最先生活的地方抚太,農(nóng)業(yè)已經(jīng)比較發(fā)達了塘幅。
從那里的地形中可以看出昔案,柏濩氏是以經(jīng)營低地農(nóng)業(yè)為主的族群。
蠶叢氏在進入成都平原時电媳,途經(jīng)柏濩居住的灌口踏揣,雙方最先開始了土地和資源爭奪戰(zhàn)。
柏濩氏世代務農(nóng)匾乓,少于戰(zhàn)陣捞稿,在戰(zhàn)爭中輸給了蠶叢氏,于是翻越龍門山通過寶山拼缝、龍門山鎮(zhèn)遷入成都平原娱局。
第三、魚鳧氏
魚鳧氏最早生活在湔山咧七,也就是今天的都江堰市衰齐、汶山縣境內的茶坪山一帶。
魚鳧氏和柏濩氏一樣继阻,也是一支農(nóng)業(yè)族民耻涛,不過柏濩氏經(jīng)營的是低地農(nóng)業(yè),而魚鳧經(jīng)營的是高地農(nóng)業(yè)瘟檩,在向成都平原遷徙的過程抹缕,才慢慢的轉為經(jīng)營低地農(nóng)業(yè)。
魚鳧氏同樣也是氐族的一支墨辛,為什么名為魚鳧卓研,《山海經(jīng)》中說,
“氐人國在建木西睹簇,其為人奏赘,人面而魚身,無足带膀≈菊洌”
這當然是一種神話,當?shù)貌坏谜娴摹?/p>
但魚鳧氏崇拜魚鳥垛叨,在三星堆出土的權杖上伦糯,就畫滿了人、魚嗽元、鳥敛纲。
魚鳧氏的遷移路線也是經(jīng)岷江河谷南下,出灌口剂癌,而后進入的成都平原淤翔。
第四、蜀山氏
為何又多了個蜀山氏呢佩谷?
蜀山氏是蠶叢旁壮、柏濩和魚鳧的后代嗎监嗜?
不是。
恰恰相反抡谐,蜀山氏是蠶叢氏的先祖裁奇。
四川稱蜀地,古時四川的少數(shù)民族稱蜀人麦撵。
后來刽肠,魚鳧打敗了蠶叢氏和柏濩氏,所建立的國家也叫蜀國免胃。
蜀山氏音五,顧名思義就是生活在蜀山的人。
蜀是什么意思呢羔沙?
《韓非子?說林下》中曰:
鱔似蛇躺涝,蠶似蠋。人見蛇則驚駭撬碟,見蠋則毛起诞挨。漁者持鱔,婦人拾蠶呢蛤,利之所在,皆為賁諸棍郎。
這里的蠋其障,就是蜀。
《淮南鴻烈集解》中高誘注曰:“蠋本作蜀涂佃±恚“
《說文?蟲部》中說:
“蜀,葵中蠶也辜荠,從蟲汽抚,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伯病≡焖福”
蜀,其實就是蠶午笛,甲骨文中的蜀字惭蟋,其樣子就像一條蠶。
蜀山氏所居之地药磺,就是疊溪告组,也就是蠶叢氏所居住的地方。
而疊溪的“疊”字癌佩,據(jù)《巴蜀史跡探索》一書的觀點木缝,當為先秦金文“嫘祖”二字的合體便锨。
蜀山氏大約在公元前2700年就已經(jīng)開始馴養(yǎng)桑蠶,并以蠶絲為紡織原料我碟,在這一領域在當時屬于領先地位放案。
桑蠶并不是現(xiàn)在人們養(yǎng)的家蠶。
后來黃帝元妃嫘祖親臨蜀山怎囚,教授蜀山氏養(yǎng)家蠶卿叽。
從此之后,蜀山氏便轉化為飼養(yǎng)家蠶為業(yè)的蠶叢氏恳守。
蠶叢氏繼承了蜀的名號考婴,稱蜀王。
第五催烘,黃帝與蜀的關系
為何黃帝的元妃嫘祖要親自入蜀教授蜀民養(yǎng)蠶呢沥阱?
因為黃帝族與蜀族本就是親緣族群。
《大戴禮記?帝系》中記載:
黃帝娶于西陵氏之子伊群,謖之嫘祖氏考杉,產(chǎn)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舰始,昌意降居若水崇棠。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謂之昌濮氏丸卷,產(chǎn)顓頊枕稀。
《史記》也記載: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谜嫉。
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萎坷,而青陽和昌意兩人是其正妻嫘祖所生。
縲祖生于西陵沐兰,西陵在哪里哆档?
學術界有多種說法,但其主要觀點一在四川綿陽市東南部住闯,隔蜀山氏不遠瓜浸。
既然嫘祖能親臨蜀山氏教授家蠶的養(yǎng)殖技術,筆者也覺得西陵就在四川境內寞秃。
而黃帝和嫘祖的兒子昌意斟叼,又娶了蜀山女昌濮氏,生下了帝顓頊春寿。
從這里可以看出朗涩,黃帝族和蜀山氏的關系真是不一般,黃帝之妻嫘祖家隔蜀山氏不遠绑改,她的兒媳婦又是蜀山氏之女谢床。
黃帝和蜀山氏(蠶叢氏)兄一,簡直是親如一家人。
筆都甚至認為昌意之所以娶昌濮识腿,就是因為嫘祖在蜀山氏教學期間出革,認識了昌濮,或者是昌濮的長輩渡讼,然后在嫘祖的促成下骂束,昌意才和昌濮走到一起的,不然的話成箫,二人相隔千山萬水展箱,很難有機會走在一起。
后記
《蜀王本紀》中說:“蜀王之先蠶叢蹬昌,后代名柏濩混驰,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皂贩∑苷ィ”
蠶叢、柏濩明刷、魚鳧三位蜀王真的都活到了數(shù)百歲嗎婴栽?
當然不是的。
其實上辈末,蠶叢居夹、柏濩和魚鳧,并不是三個人的名字本冲,而是各自族群中首領共同的稱呼。(《四川通史》上的觀點)
“三代各數(shù)百歲劫扒∶识矗”其意是這三個族群各自都存在了數(shù)百年。
三大勢力在成都平原上你來我往沟饥,相互攻伐添怔,最后魚鳧氏勝出,建立了蜀國贤旷,都城就在三星堆广料。
本文所用史料:
《蜀王本紀》、《山海經(jīng)》幼驶、《華陽國志》艾杏、《史記》、陣世松盅藻、賈大泉主編的《四川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