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習慣阳谍?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請把你的雙手十指交叉螃概,緊緊地握在一起矫夯。好的,不要松手吊洼,現(xiàn)在來看一看训貌,你的哪個手的拇指在最上面?右手冒窍?還是左手递沪?緊接著豺鼻,請你的幾位同事也照做一遍。咦区拳?他們其中居然有人與你不同拘领!那么,讓我們自己改變一下樱调,試著故意讓另一個手的拇指在上呢约素?怎么這么別扭?天鞍柿琛圣猎!我做起來這么別扭的事情,怎么他們就做得那么自然呢乞而?我做起來那么自然的事情送悔,怎么他們就那么別扭呢?
是的爪模,這就叫“習慣”欠啤。習慣,就是也許別人做起來就那么別扭的事情屋灌,你可以做得那么自然洁段。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人類的大腦結(jié)構(gòu)使然共郭。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特奧·康普諾利在他著名的書《慢思考》里祠丝,把人的大腦分為:反射腦,思考腦除嘹,存儲腦写半。簡單來說,反射腦管直覺尉咕,思考腦管理性叠蝇,存儲腦管記憶。反射腦里的直覺年缎,依賴習慣悔捶。用習慣做出反應(yīng),快速晦款,“省電”炎功,但是未必總是正確枚冗;思考腦里的理性缓溅,依賴邏輯。用邏輯做出反應(yīng)赁温,更加正確坛怪,但是緩慢淤齐,并且“費電”。
那么袜匿,直覺和理性更啄,也就是習慣和邏輯,哪一個對我們更重要居灯?
行為科學研究得出結(jié)論: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祭务,大約有5%是非習慣性的,而其它的95%的行為都是源自于習慣怪嫌。這幾乎也就是說义锥,是習慣,而不是邏輯岩灭,決定了我們的一生拌倍。
這也許會顛覆你的認知。天啊噪径,這可不行爸簟!我的思考腦找爱,絕不能屈服于反射腦梗顺!可是,你打算畢生用5%的邏輯缴允,與95%的習慣作斗爭嗎荚守?不,這不是最佳策略练般。
最佳策略恰好相反矗漾。
最佳策略是:把你邏輯上認同的東西,訓練成習慣薄料。然后用習慣敞贡,指導你的一生。
比如摄职,“雙贏思維”誊役。也許在某一個合作中,你動用你的思考腦谷市,用邏輯推導雙方利弊蛔垢,然后決定“雙贏,或者就不做”迫悠。但這種情況只占5%鹏漆,還有95%呢?你可能依然會習慣性地損害了對方利益∫樟幔“把你邏輯上認同的東西括蝠,訓練成習慣”,就是通過反復練習饭聚,把“雙贏思維”寫入反射腦忌警,變成條件反射,從而讓自己在100%的情況下秒梳,都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法绵。
那這樣的習慣,讓人很痛苦吧酪碘?其實不然礼烈。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很痛苦,但習慣本身婆跑,不會讓人痛苦此熬。
剛學自行車的時候,很痛苦滑进,不知道摔了多少跤犀忱。當時你可能都會很詫異,發(fā)明自行車的人真不簡單扶关,第一個學會騎自行車的人更不簡單阴汇。學會之后,你每天騎車上下學之后节槐,就不痛苦了搀庶。甚至從學校出來,到了家里铜异,你會有這樣的感覺:咦哥倔,我是怎么到家的?完全不記得了揍庄!騎車咆蒿,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當年痛苦學騎車的時候蚂子,覺得是車在騎我沃测。當成為習慣之后,才是我在騎車食茎。
同樣蒂破,當我們把“雙贏思維”作為一項規(guī)則來遵守,會很痛苦别渔;當雙贏思維成為習慣之后附迷,一切自然而然田巴。覺得痛苦,只是因為那不是你的習慣挟秤。就像你習慣雙手交叉時,習慣右手拇指在上抄伍,就會覺得左手拇指在上很痛苦艘刚。而每當你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就相當于你又把一個正確的邏輯截珍,寫入了反射腦攀甚。你不但在做自己,你還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岗喉。
史蒂芬·柯維說:想法產(chǎn)生行動秋度,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變成性格钱床,性格決定命運荚斯。
養(yǎng)成好的習慣,本質(zhì)上查牌,就是把思考腦中的邏輯事期,通過反復訓練,成為反射腦中的習慣纸颜。然后用習慣兽泣,指導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