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東野圭吾《從前我死去的家》(出版時間:2013年 ) 推理小說
東野圭吾的各本小說,頻繁地被擺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厢漩,以至于每次路過根本無法忽視它們。在一次次看過封面又放下后,終于在某一天的中午疮胖,翻開了那本放在顯眼處的《從前我死去的家》。
開頭非常輕松闷板,講述了長久未聯(lián)系的舊友澎灸,互帶小心思的一通電話,假裝開心地回憶同學會那略帶尷尬的見面……一點也不像恐怖的懸疑小說遮晚,于是我繼續(xù)讀下去性昭,有什么懸疑的事情值得推理。小說的女主角“沙也加”(東野圭吾)真是很擅長引起人的好奇心县遣,通過引發(fā)男主角“我”(讀者)的好奇心糜颠,步步為贏,終于引導(dǎo)男主角按照她的想法萧求,帶她去到了那座可怕的白房子其兴。
懸疑推理小說,通常是為了解開層層迷障夸政,發(fā)現(xiàn)真相元旬。對于不喜歡看推理小說的人來說,也許是因為有時候真相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守问。一方面因為真相有時候過于可怕匀归,讓人細思極恐;另一方面是有時候人的想法耗帕、意念甚至可以改變真相的發(fā)展方向朋譬。
真相是歷史,而信念是未來兴垦。
這本小說對我來說徙赢,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層層推理字柠,而是讓我第一次了解到原來虎毒亦食子。我們一直認為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會用盡畢生精力關(guān)愛孩子狡赐,因為我們幸運的生活在這種家庭窑业,我們看到的身邊親戚、朋友的親子關(guān)系也是其樂融融……我們看得到的世界枕屉,從來就只是我們以為的世界常柄。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多的是那些從不會被提起的秘密搀擂。
整部小說西潘,最令人震驚的地方有兩處:
01
1、女主角沙也加溫柔美麗哨颂,嫁了好老公喷市,有一個可愛的3歲女兒。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她經(jīng)常發(fā)自心底的厭惡自己的女兒威恼,并時常對她經(jīng)行肉體虐待品姓,甚至快要無法控制自己的將她掐死。
文中箫措,我看到了她的自責腹备、內(nèi)疚與無力改變的痛苦。以前斤蔓,我一直認為植酥,所有的母親一定會愛自己的孩子,偶爾暴躁弦牡、發(fā)火惧互,也是因為她們沒有做母親的經(jīng)驗,一時壓抑無法發(fā)泄喇伯。就像《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zhèn)鳌分行袨樗囆g(shù)家阿布拉莫維奇的童年在她母親的陰影下可謂痛苦、扭曲拨与,她一直認為母親從來就沒有愛過她稻据,甚至是非常討厭她,那本書我當時看不下去的原因捻悯,就是我認為這孩子太偏執(zhí)今缚、太敏感姓言、太缺愛了囱淋,明明生在一個好家庭妥衣,卻總覺得自己童年不幸。包括之前與人聊天芦倒,聽到他們提起來自母親的傷害熙暴,我都不置可否周霉,因為我的母親非常非常愛我亚皂,所以我根本不相信會有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灭必。
現(xiàn)在看來禁漓,我之前的想法還是太草率了播歼。當探究一個人叭莫,我們會追尋他的原生家庭,卻很少追及他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靖诗,以及更久之前的“家族體系”移盆。之前有看到過一篇文章咒循,說一個家族中如果有人自殺過绞愚,那么他們后輩的自殺概率比沒有發(fā)生過自殺家族的人更高叙甸,無論那些后輩們是否知道祖先中是否有人自殺過位衩。當我們出生在一個家庭,我們的大腦潛意識便會自動下載這個家庭的“家族體系”糖驴。
想起之前有位朋友,告訴我他童年與母親不快樂的故事贮缕,我卻因為希望改變他的想法辙谜,而假裝輕松地告訴他,事情肯定不是他想象的那樣装哆,那一定是個玩笑蜕琴。他也沒有繼續(xù)說服我恃逻,似乎把即將要開口的話又收了回去雏搂,勉強笑著回應(yīng)“我也不知道”∏Π現(xiàn)在回憶起來润绵,由于我當時知識面狹窄,并沒有產(chǎn)生移情胞谈,失去了與他心靈接觸的機會尘盼。而我現(xiàn)在才知道憨愉,原來真的有不夠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因為他們自己從小就沒有被愛過卿捎,根本就不知道怎樣去愛配紫。這是多么令人心碎、多么可怕的家族不幸循環(huán)午阵。只是,我們從來不知道。
02
2筋量、女主角終于找到潛意識自我保護而封藏的記憶:她不叫沙也加筋遭,而叫久美,他的父親是出生在名門望族卻讓家族蒙羞籽懦、不務(wù)正業(yè)的大兒子于个,不學無術(shù)、婚姻屢次失敗暮顺,肉體虐待兒子厅篓、身體性侵女兒……也就是說,在久美6歲之前捶码,幾乎是夜夜裸身面對醉醺醺的父親羽氮,夜里房間發(fā)出的聲音,讓兒子惡心宙项。當久美的哥哥提出:“我們殺掉那家伙吧”乏苦。稚嫩的久美還不知道“殺掉”是什么意思,哥哥說就是讓一個人永遠消失尤筐,于是小久美聲音堅定地說:“那就殺掉那家伙吧汇荐!”
我們從來不知道別人經(jīng)歷過什么,所以我們從來就沒有資格對別人的感受下任何結(jié)論盆繁。
忽然想起某個夜晚在電影院看《解憂雜貨鋪》掀淘,放映結(jié)束后,才發(fā)現(xiàn)我旁邊的女孩是一個人來看的油昂,燈光亮起革娄,她還來不及擦拭她滿是淚水的臉頰。后來我才知道冕碟,這部小說的原著作者就是東野圭吾拦惋。
雖然東野圭吾先生以推理懸疑類作品聞名,但從他的作品中安寺,我們總能讀到他對不為人知脆弱心靈的關(guān)注厕妖,理解他們的痛苦,讓他們找到情感宣泄的渠道挑庶。對于這些來人說言秸,與其說他們需要陪伴與關(guān)懷软能,不如說他們?nèi)狈φ嬲睦斫馀c懂得。
03
百度百科上看到一段對東野圭吾先生作品的描寫举畸,覺得很精辟查排,分享給大家: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表達了一種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抄沮。這種理想屬于所有對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類個體跋核。他筆下的卑微者與現(xiàn)代化的社會形成對立,反抗科技理性及與之相伴的監(jiān)控制度合是,這就是張揚差異了罪,甚至可以說肯定了異端的權(quán)力。他拒絕將理性捧上智力的神壇聪全,而是揭示了片面張揚工具理性所帶來的悲苦泊藕,以及生活在這種工具理性主宰之下的當代人刻骨銘心的死亡焦慮。在一個被死亡陰影籠罩的“規(guī)范社會”难礼,他塑造了一種值得人們仰望和追求的生命境界娃圆。這就是東野圭吾死亡書寫對當前人類生命困境的精神策應(yīng),亦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本意義之所在蛾茉。
東野有很多小說都涉及弒父情節(jié)讼呢,孩子在無法忍受父親對其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后將其殺害,這種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在于孩子對父親毫無親情可言谦炬,在得不到社會肯定的同時又得不到孩子的尊重悦屏,父親性格扭曲后將所有憤恨發(fā)泄到無法反抗的孩子身上,由此釀成了社會悲劇键思。
在東野的作品中础爬,大多數(shù)親生父親都表現(xiàn)得自私自利,與孩子間沒有深厚的親情吼鳞,而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繼父都深愛著孩子看蚜。東野認為父親和孩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并不是來源于血緣,而是相互溝和理解赔桌,而溝通和理解的前提是信任供炎,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guān)系,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疾党,而信任的前提是愛音诫。
《風聲》的作者麥家17歲那年因為和父親的一場誤會離開了故鄉(xiāng),他認為離家越遠雪位,自己就越成功竭钝。然而他27年后依然選擇回到了故鄉(xiāng),說了一句觸痛人心的話:“我寧愿不要成功,要幸福的童年”蜓氨。
愛就是最大的財富,做一個有能力愛人的人队伟,讓更多被愛的人將愛人的能力延續(xù)穴吹,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嗜侮。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港令,做一個有能力愛人的人,讓越來越多的家族系統(tǒng)锈颗,在充滿愛與溫情的真摯情感中延續(xù)顷霹、循環(huán)。
愛是攻克一切難題的鑰匙击吱。
有愛就有希望淋淀,有愛就有一切。
——? 感謝您的閱讀? —— END
文/ 耿直怪
圖/ 耿直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