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互動話題是“和青春期的戰(zhàn)爭”酷誓,我收到很多父母的留言瘤礁,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父親的留言:“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身邊有一個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爆炸的炸彈坎背,不能不管不顧,又不能太過親近寄雀〉寐耍”
青春期的故事是令人感動的,是憤怒的盒犹,是生活在情緒的騷動和苦悶中懂更,少不了的孤獨和眼淚眨业,甚至與父母成為死對頭,自尊高漲的同時伴隨著脆弱的內心……關于青春期從來都有說不完的各種話題沮协。
這周坛猪,一個17歲女孩的落榜,迅速成為熱門話題皂股,被媒體視為一顆童星的隕落。在很多人眼里這個青春期女孩有些“四不像”了命黔。
老氣的穿著
與年齡不符的低齡言行
刻意的迎合人情世故
(濮存晰對她的印象)
甚至參加治療不孕不育宣傳活動
任何一點不符合大家對青春期孩子的認知呜呐,都成了媒體口誅筆伐的素材。
曾經2008年奧運會上靈動可愛的林妙可悍募,掉進了輿論的漩渦蘑辑,她的父母也被樹為失敗教育的典型。
1
林妙可媽媽眼中的乖女兒
“她的手機密碼我有坠宴,她的微信我可以看洋魂,她的QQ、微博是我在幫她管喜鼓,她跟我沒有秘密副砍。”
“沒有叛逆過庄岖,她同學的媽媽都羨慕死我了豁翎。”
“對隅忿,妙可所有的事都是我過心剥。”
“老師教過的才會說背桐,除此之外不知道該說什么优烧。”
“初3剛剛學會過馬路链峭∑杪Γ”
這不正是中國父母眼中標準的乖乖女嗎——安心做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父母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林妙可鋪設他們心中完美的成長道路熏版。
我想能不能成為紅極一時的童星纷责,還是孩子的林妙對此沒有具體的認知,反而是她的父母以“孩子喜歡撼短,那就讓她多多嘗試舞臺表演”為借口再膳,不加篩選的為林妙可接了各種表演活動,甚至父母沒有拒絕類似“治療不孕不育”的宣傳活動曲横。
提到林妙可喂柒,不得不提2008年奧運會林妙可的“聲替”楊沛宜不瓶。都是2008年的童星,楊沛宜在奧運會后選擇更加嚴格的聲樂學習灾杰,專注文化課的學習蚊丐。
考入了一直以入團機制嚴格、教學內容專業(yè)為名的世界十大童音合唱團——“楊鴻年合唱團”艳吠。
楊沛宜的父親曾說:“我當然認為我女兒未來有無數(shù)種可能麦备,但現(xiàn)在她需要過的是她15歲的暑假≌衙洌”
林妙可的“無數(shù)可能”卻在心智尚未成熟的青春期就開始了凛篙。在偏離重心的家庭教育下,母親眼中單純乖巧的孩子卻在奧運會假唱風波后栏渺,長期被媒體中傷并承受留言摧殘呛梆。
林妙可的母親說:“她是慢慢變得很小心很小心的,因為她受過的傷害太多了磕诊,她現(xiàn)在意識到要自我保護了填物。”
2
被林妙可媽媽忽視的最要命的成長需要——同一性的形成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將青少年期定義為一個人形成同一性的關鍵期霎终,并且認為青少年經歷了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心理沖突滞磺。
簡單地說,同一性就是讓青少年明白“我是誰”神僵、“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適應社會”等問題的主管感受和意識雁刷。
心理學家把處于青春期的個體歸入了同一性的四種狀態(tài),即個體解決同一性危機的方式:
同一性擴散:個體沒有探索保礼,也就是個體還沒有探求有意義的選擇沛励。也沒有自我投入。
同一性早期封閉:青少年作出了自我投入炮障,但是沒有進行探索目派。他們的人生選擇常常由權威性的父母作出,沒有精力自我探索胁赢。
同一性延緩:青少年正處于同一性危機中企蹭,但是成人或社會沒有給予他們責任或義務≈悄或者對他們的責任只是進行了模糊的定義谅摄。
同一性完成:青少年已進行了探索,并且也進行了積極投入系馆。
看似比同齡孩子有了更多的經歷送漠,有了跟多鍛煉心智機會的林妙可,其實是被父母取代了她自護探索的機會由蘑。
“我是誰”闽寡、“我將來的發(fā)展方向”以代兵、“我如何適應社會”對林妙可來說是“媽媽的事”。
發(fā)展心理學家指出爷狈,完全的神經與認知的成熟直到大約25歲才會發(fā)生植影,比已有關于青少年的經驗之說要晚的多。
青少年大腦經歷著重要的發(fā)展變化涎永。在這個過程中思币,青春期的強烈情緒常常壓倒理性的決定,當面對同齡人的壓力時內心更為脆弱羡微,并且大多青春期的孩子缺乏推理能力及預見行為后果的能力支救。
父母應該做的是支持青春期孩子探索的同時,為他們要經歷的可能把關拷淘。這也正是家庭教育最難把握的火候。
很多人說林妙可現(xiàn)今的表現(xiàn)是“傷仲永”指孤,把好牌打成爛牌启涯,其實并不是。
開始就沒有仲永十里八鄉(xiāng)盡折腰的天賦恃轩,充其量就是個長得比較可愛但資質一般的小朋友而已结洼,被好運氣過早扶上了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