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時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作為一名“根正苗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者,從小就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振定,卻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不由自主地傾向“唯心主義”必怜?
前幾日陪同學上廟里還愿,他說這個很靈后频,我回道:“嗯梳庆,這種事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卑惜「嘀矗”然后,忽而想到露久,語言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思維更米,雖暫不敢確定就是語言決定了思維,但語言與思維的密切關(guān)系顯然是不可否認的毫痕。
于是征峦,這句我們在面對未知的事物常用的俗語“信則有,不信則無”消请,其實反映的正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思維方式栏笆。類似地,在祭拜的過程中臊泰,我們還會講:“心誠則靈蛉加,心不誠則不靈。”,這其實也是一種強調(diào)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针饥。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厂抽,有待繼續(xù)搜集驗證——是否正是類似的這些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在潛意識中始終難以擺脫“唯心主義”的烙印丁眼,從而會不由自主地傾向于“唯心”的觀點筷凤?或者,這些語言存在的語境是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僅僅使用于與宗教等相關(guān)的場合)户盯?如果確實存在語境的限制嵌施,那它可適用的語境所占據(jù)的比重又有多大?
然后莽鸭,我們可以跳出語言的范疇吗伤,將目光著眼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信息傳播路徑。我們?nèi)找尕S富的主流或非主流媒體使得傳播信息的方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硫眨。這些多渠道的信息是否也在從不同的角度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足淆?我們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礁阁、古典名著拍成電影電視劇巧号,很多都是在向我們展示著主觀或客觀的“唯心主義”。比如西游記姥闭,讓我們看到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如來佛祖等各路神仙掌控著人間丹鸿。也許是這些點點滴滴生動形象的故事,在我們心中悄悄種下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種子棚品,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唯心主義”的熏陶靠欢?
主觀的唯心主義讓我們相信自我的力量,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铜跑!”门怪。客觀的唯心主義又讓我們懂得敬畏锅纺,滿懷謙卑恭恭敬敬地祈禱“God bless you.”掷空。照此看來,“主客觀統(tǒng)一的唯心主義”也許是人類的天性囤锉,包含著救贖與自我救贖的統(tǒng)一坦弟,是有著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可是這種唯心主義觀點卻遭到了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冷嘲熱諷官地。誠然酿傍,確立一種主張自然是通過對比中的批判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立場所在。我們現(xiàn)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為了突出它不可動搖的“辯證唯物觀”区丑,一方面貶低“形而上學”,片面地解釋形而上學就是“孤立地、片面地沧侥、靜止地看問題”可霎,不由遭人唾棄——這種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別人抬高自己的解釋才真正闡釋了什么叫做“孤立地、片面地宴杀、靜止地看問題”(os,想為“形而上學”正名Q⒗省);另一方面就是在字里行間突出“唯心主義”的不合時宜旺罢,卻又很難讓人心悅誠服地完全排斥“唯心主義”旷余。
所以蒋歌,唯物够坐,還是唯心甜害?是思維決定了語言昧辽,還是語言決定了思維院峡?思維和存在的關(guān)系問題難道一定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嗎卑雁?
……
很多問題跌榔,慢慢思考地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