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便能聽見辦公室和走廊里的幾只蟋蟀非竿,開始在炎熱中蜕着,唱一支支清涼的歌。
我納悶了好久红柱,它們是如何安家在二十幾層高的寫字間里承匣,更搞不明白它們又是從哪里來,藏身于鬧市锤悄,繁衍生息在我的辦公室里韧骗。
至到有一年有一天,迎接創(chuàng)衛(wèi)大掃除時零聚,保潔員搬移開桌前半人高的沉重花盆袍暴,清掃地面時,從盆下凹槽處隶症,蹦噠出幾只呆萌的小蟋蟀政模,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它們是跟隨花盆花樹而來的蚂会。屋里地上窗前桌邊淋样,一盆盆繁茂的綠蘿文竹滴水觀音等綠植,以及其他雜花閑草胁住,早已為蟋蟀們營造了一個小而密閉的仿自然環(huán)境习蓬,所以它們能夠在這半空中纽什,不接地氣地生存下來。
有了蟋蟀在身邊躲叼,再枯坐案頭或忙碌勞形時芦缰,便不覺寂寥煩躁,心里知道枫慷,有幾個可愛的小精靈让蕾,依賴著我陪伴著我,在這深可觀天的市井之中或听。
偶爾聞聽蟋蟀唱歌探孝,使得身居鬧市的我,頗有些置身于鄉(xiāng)野的想象和虛幻感誉裆。每年從驚蟄開始顿颅,就開始盼望它們的夏天音樂節(jié)如期舉辦。
蟋蟀在豫西鄉(xiāng)村足丢,被叫做蛐蛐兒粱腻,常棲息于地表、磚石下斩跌、土穴中绍些、草叢間。晝伏夜出耀鸦,吃各種作物柬批、樹苗、菜果等袖订。
小時候在鄉(xiāng)間氮帐,收割玉米后,肥碩的蟋蟀密布在秸稈中間洛姑。白天捕捉揪漩,需要用手指摳開蟋蟀的窩,合上手掌或脫下一只鞋子吏口,就可以扣住它們奄容。黃昏的時候,蟋蟀出洞了产徊,更容易被捉到昂勒,用狗尾巴草串成一串串提回家中,用油炸了舟铜,撒上點鹽戈盈,吃起來美味鮮香。
還有一種“家養(yǎng)”的白蟋蟀,和田野間的黑褐色或黃褐色的蟋蟀大不相同塘娶,因它常躲藏在廚房的灶臺里归斤,所以也叫“灶雞兒”。白蟋蟀體態(tài)較小刁岸,性格溫和脏里,通體呈乳白色,個頭大的如花生米虹曙,小的如麥粒迫横,有的通身透明,玲瓏剔透酝碳,十分可愛矾踱,腦袋扁平,腹端有一八字形小尾巴疏哗,背上有退化的四只小翅膀呛讲。這種小生靈能爬善跳,機靈乖巧返奉,偶爾捉一只放入掌心贝搁,它會舞動觸須,與人對視衡瓶,并發(fā)出鳴叫聲徘公,然后迅速跳出掌心逃遁牲证。
捉一只灶雞兒哮针,將其放入小葫蘆內(nèi)飼養(yǎng),在大雪紛飛坦袍、滴水成冰的嚴(yán)冬十厢,仍能聽到它的叫聲,是我小時候冬天里的玩伴捂齐。
讀書時蛮放,知道蟋蟀還叫促織。是一種古老的昆蟲奠宜,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包颁。也就是說,這塵世上還沒有人類活動之前压真,小小的蟋蟀就已經(jīng)歌唱好多年了娩嚼。
蟋蟀生性孤僻,喜歡獨立生活滴肿,一般情況下岳悟,不和別的蟋蟀住一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贵少,一旦碰到一起呵俏,就會咬斗起來。它的大顎發(fā)達滔灶,強于咬斗普碎。兩只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宽气,以壯聲威随常,然后就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萄涯,也用足踢互蹬绪氛。
中學(xué)課本選有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促織》,迂訥老實的讀書人成名涝影,他的小兒子因把父親準(zhǔn)備上貢的蟋蟀不小心弄死枣察,怕被責(zé)罰自殺,魂魄變成一只蟋蟀燃逻,勇猛善斗序目,為成名一家及上司帶來功名利祿伯襟,后又從蟋蟀變回人的故事猿涨,讓我記憶深刻。
本以為當(dāng)初課堂上老師批判過的古代“斗蟲”陋習(xí)姆怪,早已滅絕叛赚,誰知道有一年去豫北長垣出差,聽聞這里的農(nóng)人稽揭,有了一項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農(nóng)閑時節(jié)捕捉蟋蟀出售賺錢俺附。
我挺驚訝,就問捉的蟋蟀賣給了哪里溪掀,當(dāng)?shù)嘏笥颜f事镣,有負責(zé)捕捉的,有負責(zé)收購的揪胃,有負責(zé)銷售的璃哟,儼然形成了成熟的市場,最終主要賣給了北上廣及江浙一帶富裕地區(qū)的玩家喊递。有的收購者随闪,還蹲守在田間地頭、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家中册舞,以期收獲到品相上乘的奇物蕴掏。
這豈不是現(xiàn)代版的聊齋故事么。
我更加吃驚了,為了一探究竟盛杰,開始關(guān)注收集資料挽荡,真是不看不知道,俗話說“河里沒有市上有”即供,原來朋友所言并沒有夸大事實定拟。不過我通過了解得知,“玩蟋蟀”也并非像老師課堂上講的那樣逗嫡,禍國殃民青自,百害而無一利,小小的蟋蟀身上驱证,也有歷史悠久的“蟲文化”呢延窜。
蟋蟀、油葫蘆抹锄、蟈蟈號稱中國三大鳴蟲逆瑞。三大鳴蟲中,玩得最好伙单、最精彩获高、最有文化韻味的當(dāng)數(shù)蟋蟀。古人玩蟋蟀講究三種境界吻育。第一種境界叫"留意于物"念秧。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賈似道,竟然因玩蟲而誤國布疼;第二種境界稱"以娛為賭"摊趾,把斗蟋蟀作為賭博手段;第三種境界叫"寓意于物"缎除,這是最高境界带欢,多為文人雅士所為亩进。
早在2500年前的《詩經(jīng)·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抵窒,九月在戶渐行,十月蟋蟀轰坊,入我床下∷钣。”后來肴沫,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蟋蟀具備了文人對生命的吟詠蕴忆,秋天的悲嘆颤芬,故國鄉(xiāng)思及親友想念等意想象征。
如《詩經(jīng)·蟋蟀》里的“蟋蟀在堂,歲聿其莫站蝠。今我不樂汰具,日月其除”,這首詩就是寫詩人感物傷時菱魔,勸誡自己和別人勤勉之意留荔。《紅樓夢》里“鴻歸蛩病可相思”澜倦,蛩指的也就是蟋蟀聚蝶。
就在剛寫完這篇小文后,看到一篇文友的文章《蜻蛚吟》藻治,才第一次知道碘勉,原來蟋蟀還有個如此文雅的名字,魏晉以來古詩文中稱呼蟋蟀為蜻蛚桩卵,如晉張載 《七哀詩》:“仰聽離鴻鳴恰聘,俯聞蜻蛚吟∥迹”《宋書·傅亮傳》:“聆蜻蛚於前廡晴叨,鑒朗月於房櫳》停”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新秋即事次韻》之三:“鸕鷀陣合殘陽少兼蕊,蜻蛚吟高冷雨疏〖希”真是學(xué)海無涯孙技,日有所得啊。
不過排作,我更感興趣的還是“斗蟲”的習(xí)俗牵啦。斗蟲的興起大約從唐朝天寶年間算起,興于宋妄痪,盛于明清哈雏。
京城民間始終保留著玩蟋蟀的習(xí)俗,各路玩家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衫生、斗蟋蟀裳瘪。史料記載中的白牙青、白牙紫罪针、垂青一線飛蛛彭羹、鐵彈子等知名品種,都是京城玩家的心愛之物泪酱。
如今派殷,賞玩蟋蟀似又漸成風(fēng)尚还最,無論是北上廣甚至香港等大都市,還是南京毡惜、杭州憋活、蘇州那樣的中等城市,以及鹽城射陽等縣級城市虱黄,居然都發(fā)展起了規(guī)模不等的鳴蟲市場悦即。這多少也可以折射出現(xiàn)代人渴望返璞歸真的意趣。
2010年8月橱乱,中華蟋蟀第一縣山東寧津蟋蟀文化節(jié)辜梳,居然也隆重開幕了。寧津是全國第一個舉辦蟋蟀文化節(jié)的縣泳叠,早在1991~1993年間作瞄,就連續(xù)舉辦過三屆蟋蟀節(jié)。
看來危纫,這小小的蟋蟀宗挥,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不但用歌聲种蝶,還以善斗勇猛的天性契耿,給世人帶來了種種樂趣和陪伴。
對于這小小的玩意兒螃征,也不能不刮目相看了搪桂。只是,因蟋蟀而演繹出來的故事盯滚,不知有多少踢械,如今哪里有間聊齋,讓我們可以把更多的鄉(xiāng)野奇聞聽曉魄藕,記錄下來内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