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媽用妙招
看看王寶強的女兒和兒子真是天壤之別寂诱。王寶強10歲女兒和馬蓉同框雙腿又細又長拂苹,長相卻更像爸爸 ,兒子近照卻像馬蓉痰洒。
王寶強和馬蓉離婚5年了瓢棒。面對善意或惡意的留言不理會,挺欣賞她有強大的內心丘喻。
如果對象換成三四歲的孩子被惡意留言中傷脯宿,你會如何呢?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泉粉,還是全然不理會別人的攻擊和謾罵连霉?
在網上,總有些人喜歡不分對錯攻擊別人嗡靡,你反駁時跺撼,他反而有一萬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人品讨彼。
對一個成年人是這樣歉井,有時候對待一個才三四歲的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哈误,我想對在網上攻擊別人哩至,并且丑態(tài)百出那群人說:別用你的網曝躏嚎,去傷害一個幾歲的孩子。
01
媽媽帶男童進女廁所憨募,導致男孩被罵
節(jié)假日紧索,原本是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放松身心的時刻菜谣。但可惜的是珠漂,網絡上總有些人喜歡敲著鍵盤罵人。
五一假期尾膊,很多媽媽喜歡帶孩子出門逛街逛商場購物媳危。5月7號,有一位媽媽帶著三四歲的兒子在逛商場冈敛。因天氣炎熱待笑,媽媽喝太多水的緣故,突然想去上廁所抓谴。
當時正逢五一假期暮蹂,商場人流量最大的時候,連上廁所都是你擁我擠的場面癌压。小胖媽媽沒想就把三四歲的兒子往女廁所里帶仰泻。
這時,去廁所剛好有個小女兒在里面滩届,小女孩看到小胖跟著媽媽跑進女廁所集侯,很好奇就問:“媽媽,這個小男孩怎么來了女廁所呢帜消?”
女孩媽媽跟小女孩解釋說:“因為哥哥的爸爸沒來唄棠枉,來了就去男廁所了…”
小胖聽到女孩媽媽的話,才意識到這是他不該進來的地方泡挺,頓時他就急眼生氣跑出了女廁所辈讶。
最后,小胖媽媽拿個礦泉水瓶解決小胖上廁所的問題娄猫≤窆溃回來的時候,小胖媽媽發(fā)了條微博稚新,吐槽在商場的遭遇勘伺。
想不到的是她的微博被官方媒體曝光,也被網友頂上熱搜褂删,變成了熱議話題飞醉。
小男孩媽媽嘴欠說錯話,出于維護公平的選擇,你們可以指出她錯誤的地方進行批評缅帘。但是轴术,偏偏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連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都不放過钦无。
在評論區(qū)有人說話是“真好聽”比如下面這條留言:“好si不si生了個男孩…”“媽寶男…”逗栽。
看到這里,我想問一句失暂,如果你家的孩子被人網曝了彼宠,身為父母你會怎么辦?
令人欣慰的是弟塞,評論區(qū)里還是有很多三觀正的人會挺身而出凭峡,為小男孩大聲。
這些人之所以罵人不看對象决记,是因為他們自私自利摧冀,對人性冷漠至極。
只要你沒分清對錯系宫,就開始罵人索昂。無論學歷的高低,還是受教育程度的深淺扩借,都不能跟人品好畫上等號椒惨。
02
為什么總有人喜歡罵人
在《烏合之眾》這本書里曾提到:“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往枷,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凄杯,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错洁。”
這種說法我贊同戒突,但我認為心理學家理查德·斯蒂芬斯博所做的實驗解釋更合理屯碴。
他做過一個實驗:他找67個學生,讓他們把手放冰水中膊存,一直到這些學生的忍耐極限导而。
有趣的是,在做實驗時這些人中隔崎,有人大罵臟話今艺,帶著情緒詞去攻擊別人。結果實驗證明爵卒,這個學生在罵臟話的時候虚缎,痛苦減少并延伸了忍耐的時間。
換句話說钓株,這學生的痛苦不是身體上的实牡,而是思想和情緒上的陌僵。而罵人卻可以緩解心理上的痛苦。
這個理論放到社交上也是同樣適用创坞,因為罵臟話對于緩解社交痛苦也有作用碗短。那如何才能克制罵人的沖動呢?
03
只需這樣做就可以緩解想你罵人的沖動题涨。
想克制罵人的沖動偎谁,你可以試試下面幾條選擇:
1、告訴自己,如果再說臟話就要用最難的東西懲罰自己携栋。比如搭盾,你可以懲罰一條讀兩本書。
2婉支、管控好你的情緒鸯隅,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向挖。比如蝌以,當你想發(fā)火時,可以提前跟孩子和伴侶打個預防針何之,告訴他們你心情不佳跟畅,別惹我。
【話題討論:孩子被網曝溶推,你怎么看徊件?】
創(chuàng)作不易,路過的朋友點個贊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