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讀者遭遇催婚宫蛆,問我:我找不到愿意嫁的人,又怕父母不高興的猛,我該不該哄哄他們耀盗?怎么哄?
我覺得這是個問題卦尊,但這個問題又不能一刀切叛拷。該不該哄父母高興,要分是什么樣的父母岂却。
什么樣的父母可以哄
有些父母有明確的邊界忿薇,明白自己的愛好、興趣躏哩、希望所在署浩,他們即使不掛在兒女的褲腰帶上,自己也會過得豐富扫尺、充實筋栋。他們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正驻,即是說無論你長成什么樣、學(xué)習(xí)好不好拨拓、工作好不好渣磷,我都以你為傲。這樣的父母是用來愛的醋界,子女們每天想著法地哄他們高興都來不及形纺。
這事很好理解,因為愛的實質(zhì)其實是這樣的:我愛你逐样,是因為我在你的眼中是可愛的。也即是說挪捕,因為父母是無條件地愛级零,那么子女也是無條件地愛,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奏纪。
什么樣的父母不必哄
對子女付出有條件的愛的父母不必哄序调。這樣的父母愛他們的子女首先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必須滿足我的某些意愿”炕置,不然“我就不會愛你”男韧。比如催婚〈寺牵“你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或娶一個媳婦回來),不至于讓我臉上無光介杆,這樣你才是符合我意愿的好兒女韭寸,我也才會對你好《魉牛”
如果父母和兒女之間存在真正的愛,那就不存在“哄”這個字晶渠,而一旦牽扯到“哄”褒脯,里面就有刻意的因素了,它只能說明這樣一個事實:父母的越界使他感覺到了不舒服到涂,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孝”,這使他不敢公然反抗缚陷。他一方面覺得自己很憋屈往核,一方面又不敢讓父母生氣聂儒,只能用“哄”的。
如何對待沒有邊界的父母
只需物質(zhì)上盡量滿足窜护,其次不要說難聽的話非春,最好不要吵架。如果實在不得不說點什么护侮,平靜一下情緒储耐,表明自己的觀點即可羊初,不必去哄。
因為什湘,再哄你也不會把他們真正哄高興长赞,除非你壓抑自己到一個不知名的角落闽撤,以滿足他們的愿望得哆。比如催婚,讓你結(jié)就就結(jié)哟旗,讓你找個什么樣的人,你乖乖聽話热幔,這就OK乐设。除此以外,你以為你還要說出什么樣的話绎巨,做出什么樣的行為,他們才會高興呢场勤?
再舉個催生的例子戈锻。我有個朋友歼跟,她媽嫌她只有一個孩子太孤單了,每次回家都要問她:“你怎么還不生案裨狻哈街?”朋友說:“你姑爺和他媽都沒提過再生孩子拒迅,我干嘛上趕著給自己找累受吧亍!”她媽就不高興璧微,說:“你生了孩子前硫,將來養(yǎng)你阶剑,跟他們有什么關(guān)系危号!”次數(shù)多了牧愁,朋友就學(xué)精了娘香,她媽再問苍狰,她便說:“生不生孩子是我的事,不用你操心烘绽×苷眩”其實她知道,她不生孩子一天安接,她媽就會焦慮一天翔忽,直到她生了孩子,她媽就高興了盏檐。
從心理學(xué)層面解釋“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有人說歇式,父母催婚催生都是為了孩子好,既便不贊同胡野,也要領(lǐng)這份情吧材失?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說這種話的人非常注重孝道硫豆,同時當(dāng)別人稍有不孝的舉止龙巨,他都會去批判笼呆,這在心理學(xué)上其實是使用了一種反向形成的防御機制,即俄狄浦斯沖突的反向形成旨别。
俄狄浦斯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诗赌,大意是指弒父娶母,主人公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秸弛,并娶了自己的母親铭若,后來當(dāng)他得知真實情況,便悔恨递览、羞愧地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奥喻,到另外一個地方隱性埋名了結(jié)殘生了。他本來是為了反抗命運的不公非迹,卻恰恰落入命運的魔掌环鲤。這個故事在心理學(xué)上被引申為“成功后的懲罰”,而“孝”就是文化制造出來并在象征層面上禁止弒父娶母的結(jié)果憎兽。
我老家是個重男輕女很嚴(yán)重的地區(qū)冷离,如果一個母親有一個兒子,她就會要求這個兒子一定要再生一個兒子出來纯命,我曾在不同的場合聽過如下這種話:“我們過得是‘人’西剥,就算你有八大萬,沒有‘人’還過個什么勁亿汞?要是不生孫子瞭空,我們還養(yǎng)兒子干什么呀?我們不知道守著閨女過日子更好傲莆摇咆畏!”
是不是有一種陰謀的味道?養(yǎng)兒子不是為了我愛你吴裤、我想養(yǎng)你旧找,而是為了某種利益。我不知道兒子們聽見這種話會有什么樣的感觸麦牺,會不會感覺自己只是滿足父母的一樣物件钮蛛?重男輕女在表面上看是犧牲了女孩的利益,但在更深層面上來講剖膳,兒子又何嘗不是犧牲品魏颓?
在此套用心理咨詢師付麗娟的一段話:
孝是中國文化,文化是父親也是母親吱晒,它是在精神上養(yǎng)育我們的甸饱。孝文化有標(biāo)準(zhǔn),告訴我們怎樣是孝枕荞,怎樣不是孝柜候,以及不孝會發(fā)生什么糟糕的事搞动,或者不孝的人本身就是糟糕的。這用的就是捆綁的招數(shù)渣刷,讓不不敢不認(rèn)同鹦肿。其實孝本身沒有問題,但中國的孝是讓子女不要違背父母的意愿辅柴。如果子女必須順從父母的各種意愿箩溃,那么個人的意愿可以怎么發(fā)展和實現(xiàn)?因為人和人不同碌嘀,就更別說兩代人有多么不同了涣旨。所以孝文化的重點是,你成為一個人股冗,不必是自己霹陡,而是父母需要的那個人就可以了。
不知有多少人止状、花費多少時間才可以真正明白父母對于我們的意義烹棉。
我們可不可以違背父母的意愿
我覺得這要看你是什么樣的人,對自己了解有多深怯疤,以及到達(dá)了哪種成熟度浆洗。你是按別人的要求削足適履,還是按自己腳的長短胖瘦買合適的鞋子集峦。你是要別人為你負(fù)責(zé)伏社,還是希望自己為自己負(fù)責(zé)。你是愿意把自己的各種權(quán)益交出去塔淤,還是把它們留下來緊緊握在自己的手里摘昌。
有些人就是特別悲觀的,他們說凯沪,既然大文化都是這樣的第焰,文化的洗腦又是致命的买优,我們只有“從”了它妨马,反正我不想當(dāng)一個另類的痛苦的人。我覺得這個辦法非常好杀赢,因為父母已經(jīng)成功地把他塑造成了自己需要的樣子烘跺,他找不到自己,依賴脂崔、妥協(xié)著走完一生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滤淳。
但對于另外一種人來說,如果他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砌左、不想做什么脖咐,他就只好去違背父母的意愿了铺敌。至于父母高不高興,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屁擅,必竟你不能為他們的情緒負(fù)責(zé)偿凭。這就像你生病了,疼痛只能你自己受著派歌,父母或者任何人可以代替你的痛苦嗎弯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