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年前窗慎,烏魯木齊和奎屯之間沒有高速,這兩地的省道需要行車7個小時卤材。
夏天遮斥,學(xué)校放暑假,老爸帶我和大頭姐坐他的車去奎屯出差扇丛,一大早出發(fā)术吗,順利的話可以趕在奎屯按時吃晚飯。
車行在路上帆精,我最喜歡看路兩邊的西瓜攤:西瓜地邊一個簡單的小涼棚较屿,一位老農(nóng)一邊扇扇子一邊聽收音機;差不多距離出發(fā)三個小時的路程卓练,老爸就會隨機選擇一個瓜攤隘蝎,車停在路邊,我們就去挑一個大西瓜襟企,現(xiàn)場宰殺嘱么。
通常老爸就在靠近公路較硬的位置切瓜,一邊切整吆,西瓜會發(fā)出因自然成熟而裂縫的咔喳聲拱撵;同時清甜的瓜香飄出~~~
我和大頭姐抱一牙大口大口吃起來,三四牙之后表蝙,就覺得肚子變得渾圓~~
這時拴测,老爸會對我說:“女兒別啃那么干凈了,把每一塊最上面的精華部分都吃了就行了府蛇!”
后來烏奎高速通車了集索,雙向八車道;再后來高鐵也通了汇跨,速度更是比高速提高了一倍务荆;可老爸已看不到這一切,我也不會再往返烏奎高速穷遂,而在路邊大快朵頤吃西瓜的經(jīng)歷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里函匕,一同留下的,還有帶著盛夏地表溫度的甜滋滋的下野地西瓜蚪黑。
這是關(guān)于家鄉(xiāng)物產(chǎn)的第五個故事——下野地西瓜盅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