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于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今四川眉山)咱扣。他是一個典型的小鎮(zhèn)青年,也可以說是農(nóng)家子弟,而且是偏遠地區(qū)的小鎮(zhèn)青年或農(nóng)家子弟查排。他的原籍在河北欒城,但蘇家在眉州已經(jīng)延續(xù)了好幾代抄沮。唐朝時期跋核,有一個叫蘇味道的人,到眉州做刺史叛买,在他去世后砂代,他的一個兒子留在了眉州,這個人就是蘇家的曾祖率挣。蘇家在眉州有田地刻伊,也經(jīng)商,是地方上有一定名望的家族椒功,但一直淡泊名利娃圆、勤儉節(jié)約,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蛾茉。
但到了蘇東坡的父輩讼呢,平淡的日子發(fā)生了變化,蘇家子弟有了想出去的念頭谦炬。就像我們今天一樣悦屏,一旦我們想要離開家鄉(xiāng)去上大學(xué)或工作,甚至想出國去留學(xué)键思、移民础爬,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脫離了原來的軌道,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路吼鳞。蘇東坡的伯父蘇渙看蚜,在1024年考上了進士,是蘇家第一個走出眉州的人赔桌,當時在整個蜀地都很轟動供炎,也帶動了蜀地的年輕人考科舉的熱情渴逻。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25歲的時候,也決定要通過科舉考取功名音诫。雖然科考不是很順利惨奕,但他想要離開眉州的決心一直很堅決。他在一首詩里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蜀地雖然富裕竭钝,過過小日子還可以梨撞,但是,后代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會變得粗鄙愚昧香罐;而河南嵩山一帶山清水秀卧波,人文氣息濃厚,又是政治中心庇茫,是定居的好地方幽勒。因為自己科考不順利,年齡也大了港令,蘇洵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兩個兒子身上。
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锈颗,蘇東坡青年時代也有想要離開家鄉(xiāng)的意愿顷霹。彼時,他有一個朋友要去京城击吱,他寫了一首詩為這位朋友送行淋淀。詩里勉勵他的朋友,生活需要廣闊的天地覆醇,首先就是要走出去朵纷。他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山間石溪里的鯉魚永脓,偶然遇上赤日沸水的天氣袍辞,而溪流里全部是密密麻麻的石頭,找不到可以鉆的隙縫常摧,就會陷于窘迫搅吁,如涸轍之鮒。所以落午,一定要躍出小溪谎懦,去大江大海,不要做浮沉淺水的群蛙溃斋。
1056年3月界拦,蘇洵帶著蘇東坡和蘇轍,前往汴京參加開封府試梗劫。這是蘇東坡一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享甸,在這個節(jié)點上截碴,他走出蜀地,開始了士大夫生涯的第一步枪萄。蘇東坡和父親隐岛、弟弟三個人從蜀地一路奔赴京城,走了兩個多月瓷翻,快到河南澠池的時候聚凹,騎的兩匹馬死掉了,只好換騎一頭瘸了腿的驢子齐帚。當時奉閑法師在附近一座寺廟當住持妒牙,熱情接待了他們。蘇東坡兄弟在廟里的墻壁上題了詩对妄。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湘今,旅途中發(fā)生的事,會成為一種難忘的記憶剪菱。
到了京城以后摩瞎,他們首先參加了開封府試,均名列前茅孝常。尤其是1057年旗们,歐陽修主持的禮部考試,蘇家兩兄弟同科進士及第构灸,一時之間名揚天下上渴。蘇東坡那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受到歐陽修的欣賞,一時之間使其進入了權(quán)力和文化的核心圈子喜颁。1061年稠氮,蘇東坡、蘇轍兄弟二人參加了制科考試半开,蘇東坡寫了《進策》《進論》各二十五篇隔披,最終,蘇東坡被取為第三等寂拆。制科分五等锹锰,第一、二等為虛設(shè)漓库,實際上第三等為最高等恃慧。蘇東坡是北宋有制科考試以來第二個被取為第三等的考生,蘇轍入第四等渺蒿。
1061年痢士,朝廷任命蘇東坡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怠蹂,是職業(yè)生涯的開始善延。1061年11月,蘇東坡去鳳翔任職城侧。蘇轍為他送行易遣,一直送到鄭州。蘇東坡繼續(xù)往前走嫌佑,又到了澠池豆茫,就是四年前他們經(jīng)過的地方。那個寺廟還在屋摇,但奉閑法師已經(jīng)去世了揩魂,遺體葬在寺廟后院的一座塔里面。而四年前他們在墻壁上題的詩炮温,已經(jīng)看不見了火脉。
到鳳翔后,蘇東坡收到弟弟寄來的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柒啤,馬上就和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倦挂?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担巩,鴻飛那復(fù)計東西方援。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