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卷15衛(wèi)靈公篇詩解3人能弘道君子憂道當仁不讓有教無類
題文詩: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
不如學也.君子謀道,而不謀食.君子耕也,
餒在其中;君子學也,祿在其中.君子憂道,
而不憂貧.曰智及之,仁不能守,雖得必失;
智也及之,仁能守之,不莊涖之,則民不敬.
知也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不以禮,
未盡善也.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
小人也者,不可大受,而可小知.民之于仁,
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未見蹈仁,
而死者也.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子曰君子,
貞而不諒.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祿.
有教無類.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辭達而已.
師冕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
子告之曰:某在斯也,某在斯也.師冕已出,
子張問曰:與言之道?子曰然固,相師之道.
圣者真誠,設(shè)身處地,體貼入微,無微不至.【原文】
15.29子曰:“人能弘道丹皱,非道弘人胞锰。”
【譯文】 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fā)揚光大突琳,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擴大拯啦。”
【評析】 人必須首先修養(yǎng)自身熔任、擴充自己褒链、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發(fā)揚光大疑苔,反過來甫匹,以道弘人,用來裝點門面,嘩眾取寵兵迅,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為抢韭。這兩者的關(guān)系是不可以顛倒的。
【原文】15.30子曰:“過而不改恍箭,是謂過矣刻恭。”
【譯文】 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扯夭,這才真叫錯了鳍贾。”
【評析】 “從非圣賢交洗,孰能無過骑科?”但關(guān)鍵不在于過,而在于能否改過构拳,保證今后不再重犯同樣的錯誤咆爽。也就是說,有了過錯并不可怕置森,可怕的是堅持錯誤斗埂,不加改正∠静兀孔子以“過而不改蜜笤,是謂過矣”的簡煉語言,向人們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盐碱,這是對待錯誤的唯一正確態(tài)度把兔。
【原文】15.31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瓮顽,以思县好,無益,不如學也暖混÷乒保”
【譯文】 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拣播,去左思右想晾咪,結(jié)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贮配〉耄”
【評析】 這一章講的是學與思的關(guān)系問題。在前面的一些章節(jié)中泪勒,孔子已經(jīng)提到“學而不思則罔昼蛀,思而不學則殆”的認識宴猾,這里又進一步加以發(fā)揮和深入闡述。思是理性活動叼旋,其作用有兩方面仇哆,一是發(fā)覺言行不符合或者違背了道德,就要改正過來夫植;另一方面是檢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標準讹剔,就要堅持下去。但學和思不可以偏廢偷崩,只學不思不行辟拷,只思不學也是十分危險的〔保總之衫冻,思與學相結(jié)合才能使自己成為德行、有學問的人谒出。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隅俘。
【原文】15.3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笤喳,餒在其中矣为居;學也,祿在其中矣杀狡。君子憂道不憂貧蒙畴。”
【注釋】1 餒:音něi呜象,饑餓膳凝。2祿:做官的俸祿。
【譯文】 孔子說:“君子只謀求道行道恭陡,不謀求衣食蹬音。耕田,也常要餓肚子休玩;學習著淆,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拴疤,不擔心貧窮永部。”
【原文】15.33子曰:“知及之呐矾,仁不能守之扬舒;雖得之,必失之凫佛;知及之讲坎,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愧薛,則民不敬晨炕。知及之,仁能守之毫炉,莊以涖之瓮栗,動之不以禮,未善也瞄勾》鸭椋”
【注釋】1知及之:知,同“智”进陡。之愿阐,一說是指百姓,一說是指國家趾疚。此處我們認為指祿位和國家天下缨历。2涖:音lì,臨糙麦,到的意思辛孵。
【譯文】 孔子說:“憑借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赡磅,即使得到魄缚,也一定會喪失。憑借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焚廊,仁德可以保持它冶匹,不用嚴肅態(tài)度來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會不敬节值;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徙硅,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嚴肅態(tài)度來治理百姓搞疗,但動員百姓時不照禮的要求嗓蘑,那也是不完善的∧淠耍”
【原文】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桩皿,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釋】1小知:知幢炸,作為的意思泄隔,做小事情。2大受:受宛徊,責任佛嬉,使命的意思逻澳,承擔大任。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能讓他們做那些小事暖呕,但可以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斜做。小人不能讓他們承擔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讓他們做那些小事湾揽∪勘疲”
【原文】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库物。水火霸旗,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戚揭∮崭妫”
【譯文】孔子說:“百姓們對于仁(的需要),比對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毫目。我只見過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蔬啡,卻沒有見過實行仁而死的《婆埃”
【原文】15.36子曰:“當仁箱蟆,不讓于師」伪悖”
【譯文】 孔子說:“面對著仁德空猜,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恨旱”蔡海”
【評析】 孔子和儒家特別重視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強調(diào)師道尊嚴搜贤,學生不可違背老師谆沃。這是在一般情況下。但是仪芒,在仁德面前唁影,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掂名。這是把實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据沈,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原文】15.37子曰:“君子貞而不諒饺蔑⌒拷椋”
【注釋】1貞:一說是“正”的意思,一說是“大信”的意思。這里選用“正”的說法孔祸。2諒:信隆敢,守信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融击,而不拘泥于小信筑公。”
【評析】 前面孔子曾說過:“言必信尊浪,行必果”這不是君子的作為,而是小人的舉動封救∧吹樱孔子注重“信”的道德準則,但它必須以“道”為前提誉结,即服從于仁鹅士、禮的規(guī)定。離開了仁惩坑、禮這樣的大原則掉盅,而講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以舒。
【原文】15.38子曰:“事君趾痘,敬其事而后其食÷樱”
【注釋】 食:食祿永票,俸祿。
【譯文】 孔子說:“事奉君主滥沫,要認真辦事而把領(lǐng)取傣祿的事放在后面侣集。”
【原文】15.39子曰:“有教無類兰绣∈婪郑”
【譯文】 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缀辩〕袈瘢”
【評析】 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內(nèi)容和培養(yǎng)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雌澄。他辦教育斋泄,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xiàn)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镐牺,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炫掐,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會睬涧。他廣招門徒募胃,不分種族旗唁、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痹束。所以检疫,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祷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學的先例屎媳,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思想。
【原文】15.40子曰:“道不同论巍,不相為謀烛谊。”
【譯文】 孔子說:“主張不同嘉汰,不互相商議丹禀。”
【原文】15.41子曰:“辭達而已矣鞋怀∷幔”
【譯文】 孔子說:“言辭只要能表達意思就行了∶芩疲”
【原文】15.42“師冕見焙矛,及階,子曰:“階也辛友””猓”及席,子曰:“席也废累〉嗣罚”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邑滨,某在斯日缨。”師冕出掖看,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匣距?”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哎壳∫愦”
【注釋】1師冕:樂師,這位樂師的名字是冕归榕,(古者樂師一般為瞽盲者)尸红。
2相:幫助。
【譯文】樂師冕來見孔子,走到臺階沿外里,孔子說:“這兒是臺階怎爵。”走到坐席旁盅蝗,孔子說:“這是坐席鳖链。”等大家都坐下來墩莫,孔子告訴他:“某某在這里芙委,某某在這里】袂兀”師冕走了以后题山,子張就問孔子:“這就是與樂師談話的道嗎?”孔子說:“這就是幫助樂師的道故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