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裝系統(tǒng)
下載所需軟件和安裝包
SD卡格式工具: SD Card Formatter (mac環(huán)境)
https://www.sdcard.org/downloads/formatter/eula_mac/SDCardFormatterv5_Mac.zip
Win32DiskImager (windows環(huán)境, 肯能是這個)
Centos7鏡像: http://mirrors.huaweicloud.com/centos-altarch/7.7.1908/isos/armhfp/CentOS-Userland-7-armv7hl-RaspberryPI-Minimal-1908-sda.raw.xz (無界面, 純命令行)
燒錄工具: https://www.balena.io/etcher/ 請自行下載對應環(huán)境 (如下圖)
2, 遇到的坑
A, 不建議使用命令行來格式化SD卡, 燒錄系統(tǒng), 用上述工具, 傻瓜式操作, 簡單, 不出錯.
B, 啟動樹莓派后, 屏幕右上角會顯示閃電??特占,還頻繁提示under-voltage detected!(電壓不足) 過一兩分鐘又提示電壓正常了. 不要管它. 不影響機器運行. 就是樹莓派直連顯示器的時候, 會影響你輸入命令行. 如果你使用ssh鏈接, 將不會提示電壓問題. (前提: 要確保你的電源輸出至少5V2A, 如果外接設備多了, 換個5V3A最好. 電源線換個粗的保證電流沒問題.)
C, SD卡擴容的坑
本來32G的sd卡,寫入centos7后,通過df -h命令查看,只剩下2G了
網(wǎng)上查了很多, 方案如下 (進入樹莓派的centos)
fdisk /dev/mmcblk0
執(zhí)行命令:d (刪除分區(qū)3)
執(zhí)行命令:p (按這時候應該是少了一個分區(qū)了)
執(zhí)行命令:n (加分區(qū))
執(zhí)行命令:p (主要分區(qū))
直接回車
后面的值默認即可
執(zhí)行命令:p
執(zhí)行命令:w
然后reboot
執(zhí)行命令: resize2fs /dev/mmcblk0p3
執(zhí)行: df -h
出自: https://blog.csdn.net/gdzjsubaoya/article/details/99901007
如果你執(zhí)行順利, 一切ok, 說明你擴容成功了, 后面不用看了
如果reboot之后,
提示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unknow-block(179,3)
卡在這句, 一直不動. 說明上面的命令需要修改一下
問題根源: 內(nèi)存地址分配錯誤. 錯在默認值設置.
命令行
紅色劃線部分, 是在創(chuàng)建新的分區(qū), (創(chuàng)建第三個,
第一個分區(qū)是/dev/mmcblk0p1, 第二個分區(qū)是/dev/mmcblk0p2)
截圖紅線第一分區(qū)空間劃分是從8192開始, 到593919結束,
第二分區(qū)空間劃分是從593920開始, 到153343結束.
錯誤點1的位置, 是在設置第三分區(qū)的開始點. 錯誤點2在設置第三分區(qū)的結束點
正常分區(qū)是如上圖, 結果錯誤點1給的第三分區(qū), 開始節(jié)點默認是從2048開始. 顯然不對, 因為點分區(qū)應開始緊接著第二分區(qū), 也就是說必須在153343之后才能開始點. ( 至于0~8191分區(qū)的空間給誰了, 我不知道, 可能是系統(tǒng)內(nèi)核吧 , 不懂)
解決方案: 當流程走到錯誤點1時, 要著重看一下 ”default xxxx” 這個數(shù)值, 是否等于第二分區(qū)結束值 + 1
(第二分區(qū)結束于153343, 那么第三分區(qū)需要從153344開始,) 自己輸入了正確的值后, 回車
如果錯誤點1 修改了, 那么走到錯誤點2 的時候, 系統(tǒng)默認會給一個大于153344的數(shù), 直接回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