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篇> [第4節(jié)]
作者:溫駿軒
?編輯:塵埃?/??主播:兆斌
常山趙子龍還是石家莊趙子龍
長篇連載庶喜,每周更新,文末和菜單欄可查閱目錄仔涩。下載地緣圖集在對話框回復:地圖
大河之北——冀州.并州.幽州(2)
在一片平原上饲常,分割兩個行政區(qū)的最好地理特征是什么?答案是河流黍翎。幽、冀兩州艳丛,或者說燕匣掸、趙兩地也需要這樣一條河流,來幫助二者做一個分割氮双。這條河流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碰酝,那就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千古名句中所提到的易水眶蕉。
? 戰(zhàn)國時期河北平原地緣結構圖??
∨
公元前227年砰粹,在秦國一統(tǒng)天下之勢已然勢不可擋之時,燕國試圖用刺殺秦王的手段造挽,延長自己的國運碱璃。荊軻在易水邊告別了燕太子丹和高漸離等送行之人,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饭入。之所以在此告別嵌器,是因為這條不起眼的河流是當時的燕趙分割線。為了防御來自南方的壓力谐丢,燕人甚至沿易水一線修筑了一道長城爽航。
? 燕南長城示意圖??
∨
易水源出太行山脈東側,分水北易水乾忱、中易水讥珍、南易水三個源流。今天你還能在河北境內找到北易水窄瘟、中易水衷佃,南易水則已經更名為“瀑河”。然而兩千多年前承擔燕趙之地分割任務的蹄葱,恰恰是這條“南易水”氏义。說起來南易水的發(fā)源地在中國更為知名。相信生在紅旗下图云,長在紅旗下的中國人惯悠,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是的竣况,你猜的沒錯克婶,今名瀑河的“南易水”就是發(fā)源于狼牙山。
? 狼牙山??
∨
狼牙山當下在行政上屬于河北易縣,瀑河進入平原地帶之后鸠补,從原來的河北徐縣縣城(2015年后并入南部的保定市萝风,更名為徐水區(qū))穿城而過,向東注入當下河北平原最大的湖泊——白洋淀紫岩。由此看來,這個今天被成為雄安新區(qū)選址的湖泊睬塌,在2000多年前應該是燕泉蝌、趙分割點了。然而情況并非如此揩晴,在戰(zhàn)國時代勋陪,南易水并非注入白洋淀,而是從它的北部向東注入黃河硫兰,再由今天津市的位置入海诅愚。
歷史上黃河曾經多次改道,在分割兩漢的“新莽”時期劫映,黃河下游已經向南位移至了今天的位置违孝,也就是山東東營一帶入海。流經天津的這段黃河故道泳赋,則整合華北平原北部那些脫離黃河控制的河流雌桑,最終成就了獨立的“海河水系”(海河口目前建有天津港)。如果你想在今天的地圖上祖今,找到東漢時期大致的幽校坑、燕兩州分割線,可以有兩個簡單的方法:一種是從保定市北的徐水區(qū)千诬,向東劃一條連接線至天津港耍目。另一種則是找到瀑河與海河水道,然后在白洋淀之北腦補一下二者曾經的連接線徐绑。
? 先秦河北平原地緣示意圖(李云鵬重制)??
∨
用第二種方法邪驮,你得到的分割線相對更為精確些。需要注意的是泵三,在戰(zhàn)國乃至兩漢之時耕捞,渤海灣的海岸線要比現(xiàn)在更偏西。天津市區(qū)至天津港這段寬約40公里的陸地和狹義的海河河道實際是不存的烫幕。在當時真正承擔黃河入喊吵椋口功能的,是海河上游的“子牙河”较曼。此外磷斧,你千萬不要以為黃河在進入東漢以后,就老老實實的呆在現(xiàn)在的位置上了。在兗州部分我們會詳細解讀弛饭,這條喜怒無常的母親河冕末,曾經在華北平原變過多少次道,又曾經對這片土地的歷史造成過多么深遠的影響侣颂。
東漢時期的幽档桃、冀兩州分割,直接繼承了當年的燕趙在河北平原的分割線憔晒,只是在剛延伸入平原地帶時做了一點調整藻肄。向彎出了個突出部,將現(xiàn)在的保定市區(qū)劃入了幽州范圍拒担。在當時嘹屯,從這條分割線一直到北京最南端的房山區(qū)止,在行政上都歸屬于幽州治下的涿郡从撼。之所以在這里要特別提一下這個二級行政區(qū)州弟,是因為三國英雄中有兩個非常核心的人物:劉備和張飛都是涿郡人。
? 東漢十三州郡??
∨
沒有證據表明低零,劉備與張飛在起兵之前有過私交婆翔,而劉備與公孫瓚有同窗之誼(同拜于盧植門下)且私交甚好倒是有明確的歷史記錄。不過這些并不是我們所關注的毁兆,更值得關注的是劉備“中山靖王”之后的地理背景浙滤。
知曉了涿郡屬于幽州,而幽州又屬于燕國故地气堕。你就應該明白纺腊,為什么在《三國演義》中,張飛要自稱“燕人張翼德”(雖然歷史上他很可能沒這樣自稱過)茎芭。那么揖膜,自稱為 “中山靖王之后”的劉備,也算是燕人嗎梅桩?
這個就說來話長了壹粟。劉備用來彰顯身份的這位先祖,是漢武帝的異母兄宿百。從封號可以看出趁仙,他的封地應該被稱之為“中山國”。那么作為中山靖王之后的劉備垦页,又是怎么成為涿郡人的呢雀费?答案并不復雜,因為涿郡以南就是中山國痊焊。
在戰(zhàn)國群雄里盏袄,如果要再評定一個第八諸侯的話忿峻,中山國無疑是最有力的人選之一。建立這個諸侯國的民族并非華夏正統(tǒng)辕羽,而是一支被稱之為“白狄”邊緣部族逛尚。在由東夷、南蠻刁愿、西戎绰寞、北狄、華夏所組成的五方格局中酌毡,“狄”被歸類為北方邊緣民族克握。晉國在山西高原的擴張,主要就是與各種以“狄”為后綴的部族博弈枷踏。
在晉國的重壓之下,原本在山西高原北部農牧的白狄被迫向太行山地遷徙(更早則在陜北高原)掰曾。三家分晉之后的公元前5世紀末旭蠕,一支名為“鮮虞氏”的分支,沿易水之南的另一條黃河支流“唐河”而下旷坦,在太行山東麓建立“中山國”掏熬。為與漢之中山國區(qū)別,可稱之為“鮮虞中山國”秒梅。
? 鮮虞中山國位置??
∨
沿唐河滲透入河北平原的鮮虞中山國旗芬,在站穩(wěn)腳跟之后持續(xù)向南擴張,將控制線延伸入了另一條黃河左岸支流——滹沱河捆蜀。這也就說疮丛,鮮虞中山國覆蓋了以唐河、滹沱河流域為核心辆它,北至保定誊薄、南至邢臺北部的大片河北平原。
這樣一個出身不那么正統(tǒng)的邊緣部族锰茉,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一方諸侯呢蔫,在于其在制度上效法華夏諸國,同時又沒有放棄其原本具備的優(yōu)勢飒筑。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片吊,原本在山地活動的鮮虞白狄,在開始筑城為國之時协屡,仍然會更愿意將都城放在山地與平原相接的丘陵地帶俏脊。
城中有山的獨特設計,使之得到了“中山國”之名著瓶。一旦受到致命打擊联予,其殘余勢力會戰(zhàn)略退入太行山地休養(yǎng)生息啼县,然后再卷土重來(憑借這一優(yōu)勢,歷史上中山國曾經兩度復國成功)沸久。
?東漢<中山國\常山國>地理行政圖
∨
如果鮮虞中山國能夠撐到秦國橫掃六合之時季眷,也許“戰(zhàn)國七雄”的說法就將變成“戰(zhàn)國八雄”了。然而將河北平原視為經略重心的燕卷胯、趙兩國子刮,顯然不會愿意看到中山國在他們中間立國。公元前296窑睁,通過“胡服騎射”軍事改革挺峡,學習到邊緣民族軍事優(yōu)點的趙國,不僅向河套地區(qū)擴張成功担钮,更一舉拔掉了中山國這個心頭大患橱赠,將自己的疆土擴張至了南易水一線。
? 趙—中山國地緣關系圖??
∨
之所以在三國時代回顧“鮮虞中山國”的歷史箫津,是因為在地理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的情況下狭姨,歷史總是會出現(xiàn)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舉個西方的例子苏遥,歐盟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歐洲共同體”饼拍。創(chuàng)始國為:德國、法國田炭、意大利师抄、荷蘭、比利時教硫、盧森堡叨吮。如果你把這6個國家在地圖上圈起來,再與公元9世紀初栋豫,日耳曼人建立的“查理曼帝國”相對照挤安,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范圍如出一轍。
而“查理曼帝國”僅存在了一世丧鸯,就分裂為了西法蘭克王國蛤铜、中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三部分(分別對應現(xiàn)在的法國丛肢、意大利围肥、德國三國)。從大歷史的角度看蜂怎,今天的歐盟無非是在新瓶裝舊酒式的穆刻,重復查理大帝在1000年前的努力。
? 查理曼帝國地緣結構圖??
∨
在三國時代杠步,同樣有這樣一支不那么正統(tǒng)的割據力量氢伟,依托太行山地為其加成的防御優(yōu)勢榜轿,重復中山國曾經的歷史。這支力量就是“黑山軍”朵锣。黑山軍源出于“黃巾之亂”谬盐,是黃巾軍中勢力最強者。
在袁紹與公孫瓚爭奪河北的戰(zhàn)爭中诚些,曾經作為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參與飞傀。公元205年,在曹操清剿完袁紹軍事集團在大河之北最后的殘余之后诬烹,這支最后的黃巾軍砸烦,在其首領張燕的率領下畦粮,審時度勢成為了曹魏陣營的一份子雳灵。
“家國天下”的社會結構,使得中國歷史上那些試圖在亂世中謀得一席之地的軍事集團皆看,都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家破。而一支軍隊的背景雪隧,又往往與其創(chuàng)始人的生長地有關。黑山軍最初是由兩股力量結合而成员舵,包括在唐河流域起事的“張牛角”,以及在滹沱河流域舉兵的張燕(原名褚燕藕畔,張牛角死后為統(tǒng)合兩股力量马僻,改名為“張燕”)。在了解到這一南一北的兩股力量注服,都處于鮮虞中山國故地的背景之后韭邓,你應該不會對他們的結合感到驚訝。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溶弟,鮮虞中山國故地在漢代并沒有全部被分封給劉備的那位先祖女淑。漢之中山國,保留的是中山國最初的核心之地——唐河流域辜御。至于其西南部的滹沱河中上游地區(qū)鸭你,被另行分割為了“常山國”(期間曾兩次廢常山國為“常山郡”)。也就是說擒权,從漢朝的行政區(qū)劃來說袱巨,張燕及其所代表的力量源出常山國,而張牛角則屬于中山國碳抄。
廣義來說愉老,黑山軍的范疇可以包括活動于整個冀州境內太行山地的各股黃巾軍勢力(依歷史記載,至少包含25股)剖效。以常山嫉入、中山這兩塊“鮮虞中山國”故地為根基之地的張燕焰盗,則相當于這個松散聯(lián)盟的盟主,也是狹義的“黑山軍”咒林。
至于幫助黑山軍躲避官軍圍剿的“黑山”熬拒,則位于滹沱河北岸的太行山地之中,今歸屬于河北省平山縣映九。距離其首領張燕的生長地梦湘,身處滹沱河平原的“正定”,僅數(shù)十公里的距離件甥。目前在這片山地之上捌议,還有黑山關、黑山關村引有、黑山大峽谷等以“黑山”標識的地名瓣颅。
以實力來說,擁有精兵數(shù)萬的張燕譬正,也算得上是三國初年的一方諸侯宫补。后來歸順曹操之后亦封侯拜相洗白了身份(并得到了善終)。從這點看曾我,如果毗鄰的正定和平山兩縣想拉個歷史名人打旅游牌粉怕,張燕和他的黑山軍倒也是個選擇。
只是最起碼對于正定來說抒巢,應該是不屑于這樣做的贫贝。因為如果要打旅游牌、三國牌蛉谜,正定人有一張更具知名度的王牌——趙云稚晚。在三國演義中,通常向敵將通名為?“常山趙子龍”的趙云型诚,與張燕一樣客燕,都是常山國真定縣。再往上追溯的話狰贯,秦末漢初在嶺南之地建立“南越國”的趙陀也搓,同樣也是真定人。
這里所說的“真定”就是現(xiàn)在的正定暮现,在漢代以前的名字為“東垣”还绘。清雍正帝胤禛繼承皇位時,為了避他的名祎栖袋,這個叫了二千年的名字被迫更名為現(xiàn)在的“正定”二字拍顷。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歷史長河中塘幅,真定不僅名字發(fā)生了變更昔案,位置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尿贫。其原址本在滹沱河南岸,今河北省會石家莊市東北郊的東古城村踏揣。趙云身后又過了300多年(南北朝的北齊時期)庆亡,真定城被遷至滹沱河北岸現(xiàn)在的位置。
在滹沱河之南時捞稿,真定城就已長期被定位為常山郡的政治中心又谋,遷至北岸之后,更是進一步的坐實了自己滹沱河流域地緣中心的地位娱局。只是風水輪流轉彰亥,20世紀的一場技術革命,再次讓滹沱河的權力重心位移到了南岸衰齐。
1904年任斋,正太鐵路修建。所謂“正太鐵路”耻涛,意指從正定通往太原的鐵路废酷。在地理層面上,相當于一條穿越太行山脈抹缕,連通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大動脈澈蟆。與先一步開工的“京漢鐵路”(北京到武漢)的相交的位置,將使得已經更名為“正定”的真定城卓研,在鐵路時代升級為中央之國的交通樞紐丰介。
? 正太鐵路全圖(橫屏)??
∨
然而在勘測之后,工程師們發(fā)現(xiàn)經由滹沱河南岸修建“正太鐵路”的方案鉴分,施工難度要更低。在這種情況下带膀,最好的選擇是將這個兩線相交的樞紐點放在河的南岸(否則還得建一座滹沱河大橋)志珍。
最終,正太鐵路的起點垛叨,放在了與雖為正定所轄伦糯,但與城市隔河相望的一片農地之上。由于這片農地歸屬于兩個村莊:石家莊和休門村嗽元,所以這座因鐵路而興起的城市被命名為了“石門市”敛纲。
1947年,出于某種跟上時代步伐微妙的心理剂癌,進入解放序列的石門市被更名為了“石家莊市”淤翔。至于“石門”二字,倒也沒有完全成為歷史佩谷。最起碼在喜歡用地名命名道路的魔都上海旁壮,還有兩條以之為名的道路——石門一路监嗜、石門二路,可供憑吊這段歷史抡谐。理清這一切后我們知道了裁奇,真定(正定)的歷史地位,大部分是在滹沱河北岸筑就的麦撵,但大家喜歡的趙云刽肠,按屬地化原則的話,還真如網絡調侃的那樣是“石家莊趙子龍”免胃。
好吧音五,我承認,這種叫法我個人也接受不了杜秸。好在正定當下在行政上歸屬于石家莊放仗,這座省會城市看起來也不好意思跟自己下屬的一個縣,去爭奪這位三國名人的歸屬撬碟。不過話說回來诞挨,無論從恢復歷史本來面目,還是更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呢蛤,將“正定”升級為石家莊的一個區(qū)惶傻,然后再將整個石家莊市更名為“真定市”,都能夠更好的利用這筆重要的歷史遺產其障。
不過要真要讓石家莊人去選擇的話银室,應該會有些人更喜歡“常山市”這個名字。一則歷史上常山的行政地位要更高励翼;二則趙云是自稱的是“常山趙子龍”蜈敢。悲劇的是,在浙江已經有了個“常山縣”的情況下汽抚∽ハ粒“常山”這筆歷史遺產,看起來更難在河北平原重現(xiàn)造烁。
一座城市是否要更名否过,取決于現(xiàn)實的需求,并不是這里所關注的惭蟋。吸引我們目光的苗桂,是“常山”背后的地理因,告组∶何埃“常山”之名源出于一個中國人都很熟悉的地標——北岳恒山。是不是很奇怪?北岳恒山位于山西高原北部持偏,與太行山東麓的“常山國”相隔數(shù)百里驼卖,它們之間怎么會發(fā)生聯(lián)系。
這是因為盡管“五岳”包括以恒山為北岳的說法鸿秆,早在周代就已經出現(xiàn)酌畜,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境內的“北岳恒山”,卻是在明末清初才接受任命的卿叽。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歷史中桥胞,北岳恒山被定位在今河北省阜平縣東北的太行山脈上(今名“大茂山”)。
? 東漢<中山國\常山國>行政地理圖??
∨
當你在地形圖上找到“古恒山”的位置上后考婴,很容易感覺到這座承擔唐河與滹沱河分水嶺任務的歷史名山贩虾,當年曾經是鮮虞中山國的一部分。至于說為什么3000年前定位的“北岳恒山”沥阱,后來要位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缎罢,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隨著中央之國范圍的擴大考杉,太行山脈上的這座古恒山策精,無論從地理還是地緣位置來看,都已有些偏向東南方向崇棠。
現(xiàn)在問題又來了咽袜,就算古恒山位于鮮虞中山國境內,漢代一分為二之后枕稀,又成為了常山國/郡名字的由來询刹,那么這個行政區(qū)也應該叫“恒山”才對。情況果真如此萎坷,漢初在此所設計的行政區(qū)的確叫“恒山郡”凹联。只不過后來為避漢文帝劉恒的名諱,不得不更名為“常山”哆档。
如果不是這一變化匕垫,我們在三國演義里所看到的,應該就是“恒山趙子龍”了虐呻。只是果真如此的話,恐怕又會有人誤會寞秃,趙云會是山西省渾源人斟叼。順便說一下,受同一避諱事件影響的春寿,還有一位著名的傳說人物——恒娥朗涩。恒娥這個名字看起來頗為陌生,不過說起她后來的名字“嫦娥”绑改,在中國應該還要比趙云高些了谢床。
通過對中山國兄一、常山、真定等地緣標簽解讀识腿,相信大家對河北平原中部的情況已經有所了解出革。更進一步感受到了山脈河流的存在,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渡讼。下一節(jié)我們將繼續(xù)把視線南移骂束,去看看冀州南部的地緣政治格局,又是怎么形成的成箫。最起碼大家應該有興趣知道展箱,從地緣背景上看,前幾年被熱炒的曹操墓蹬昌,可信度到底有多高混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