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浴骂∨彝粒《多少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溯警,卻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
過年那段時間趣苏,一位媽媽在群里吐苦水:
“過年給女兒500塊壓歲錢,沒想到她嫌少梯轻,不高興了食磕,‘去年是這么多今年還是這么多,同學都有一兩千喳挑!’現(xiàn)在不吃飯也不理我們彬伦。”
沒想到這位媽媽的發(fā)言引起了群里很多家長的強烈反響伊诵,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媚朦,不懂得感恩,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日戈,喜歡攀比询张,動不動還朝長輩發(fā)火。
一時間浙炼,大家都在感嘆怎么把孩子養(yǎng)成了這樣的“小白眼狼”份氧。
做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付出自己的全部弯屈,卻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蜗帜。
1不懂感恩的孩子,是被父母“愛”出來的
很多父母的愛资厉,過于簡單:把孩子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厅缺,替孩子處理好所有事情,解決所有麻煩。
吃飯時湘捎,幫孩子把碗筷拿好诀豁,飯盛好;
寫作業(yè)時窥妇,陪孩子一題題做好舷胜,檢查錯誤;
晚上睡覺前活翩,幫孩子收拾書包烹骨,帶齊東西;
孩子要幫媽媽忙時材泄,“你不用管家務(wù)活沮焕,搞好學習就行了±冢”
殊不知峦树,低到塵埃里的溺愛,不是愛簿废,是一劑毒藥空入。
當父母的愛太過濃密,孩子習慣了單方面接受和索取族檬,覺得一切都可以輕而易舉得到歪赢,不懂得珍惜,容易滋生出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单料。
越是把孩子當做生活的中心埋凯,無條件付出,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扫尖,往往養(yǎng)不出感恩的孩子白对。
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震驚中外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换怖。
赴日本留學5年的24歲上海人汪某甩恼,從未打過工,每個月都張口問母親索要7000元的生活費和學費沉颂。
作為單親母親条摸,經(jīng)濟來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工資,她省吃儉用铸屉,為了兒子出國留學舍不得花一分錢钉蒲。
而他的兒子呢?不僅不懂得體諒母親彻坛、減輕她的負擔顷啼,反而像寄生蟲一樣不斷向母親索取踏枣、榨干。
那天钙蒙,他又像平常一樣向母親要錢茵瀑,母親四處舉債,拿不出仪搔。他就惱怒失控瘾婿,在機場對著母親連捅9刀蜻牢。
我們愛孩子烤咧,但是也一定要教會孩子“去愛”。
否則只會演變成:心甘情愿付出一切的父母抢呆,最終換來了一個一味索求的孩子煮嫌,不懂感恩,不知進取抱虐,過著失敗的人生昌阿。
2.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恳邀,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懦冰,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quán)利。
有句話說:“每個懂得感恩的人谣沸,上天都會帶給他更多的幸福刷钢。因為他們在感恩的同時,也是在感受幸福的真諦乳附∧诘兀”
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能夠感受到他人的不易赋除,懂得理解和包容阱缓,心態(tài)更加平和樂觀,人際關(guān)系也會更好举农。
而不懂得感恩的孩子荆针,只會自私地索取、目光短淺颁糟、喜歡斤斤計較航背,總會對生活、對周圍的人事物心生失望和不滿滚停。
就像生活中最傷人的是沃粗,對于一些朋友,即便10件事你做好了9件键畴,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最盅,他就只記得你的壞突雪,忘記你之前所有的好,甚至和你翻臉涡贱。
因此咏删,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问词,學會愛他人督函,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激挪。
一對夫婦辰狡,有兩個十歲的雙胞胎女兒。當孩子說想領(lǐng)養(yǎng)一只寵物垄分,孩子的爸爸建議她們先制訂一份領(lǐng)養(yǎng)計劃宛篇。
包括:去哪家領(lǐng)養(yǎng),路線怎么走薄湿,手續(xù)怎么辦叫倍,誰負責衛(wèi)生,誰負責喂食飲水等等豺瘤。
后來吆倦,孩子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自己乘車去了一家領(lǐng)養(yǎng)機構(gòu)坐求,簽字畫押蚕泽,收養(yǎng)了一只小狗。
幾年來瞻赶,都是她們自己在照顧寵物赛糟,從不麻煩父母,表現(xiàn)得十分有責任感砸逊。
這位父親表示璧南,他不希望孩子養(yǎng)成一時興起,然后把爛攤子留給家長處理的習慣师逸。
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司倚,孩子學會付出和給予,會逐漸明白父母愛她照顧她的不易篓像,更是從中懂得承擔責任动知。
養(yǎng)育孩子,不是砸錢员辩,不是傾其所有換取孩子的安逸享受盒粮。
而是通過我們的行為和引導(dǎo),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奠滑、堅毅的意志品質(zhì)丹皱,教他們學會愛和感恩妒穴,不一味索取。
3父母最好的愛摊崭,是適時的放手
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就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讼油,他們長大后,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呢簸“ǎ”
換句話說,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根时。
因為孩子習慣了有人替他遮風擋雨瘦赫、替他解決所有麻煩,那么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時啸箫,各種能力上的缺失就會暴露出來耸彪。
養(yǎng)孩子不是為了把他捧在手心伞芹,而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奔跑忘苛。
德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研究表明: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guān)于自我的觀念唱较,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扎唾,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里南缓,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幫助胸遇,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chǎn)生挫敗感汉形。
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纸镊,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概疆,這是他懂得去愛逗威、去給予、去承擔責任的前提和源動力岔冀。
而這種感覺來自于獨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凯旭,或者伸出援手為他人提供幫助。
因此使套,父母要舍得放手罐呼,孩子能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做,不要因為怕孩子把飯吃的到處都是而選擇喂孩子侦高;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洗不干凈襪子而幫他洗······
不要覺得孩子是在制造麻煩嫉柴,從壞到好,是需要時間的奉呛,這也是孩子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计螺,做得多自然就能做得好了期奔。
父母不必事事給孩子安排好,為他解決所有麻煩危尿,試著多把選擇權(quán)和自主權(quán)還給孩子呐萌,家長只參與、不過多干涉谊娇。
比如假期怎么安排肺孤,作業(yè)什么時候完成,哪怕孩子一開始沒有經(jīng)驗造成失誤济欢,但是他會品嘗到“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被批評”的后果赠堵,這樣他能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自我管理法褥。
父母也不需要總是表現(xiàn)地多么能干茫叭、萬無一失,累了難過了半等、需要幫忙時揍愁,也可以偶爾示弱,跟孩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杀饵,給孩子關(guān)心莽囤、照顧他人的機會,讓孩子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切距。
每一位父母朽缎,在愛孩子的同時,請一定不要忘記谜悟,教孩子學會“去愛”话肖,“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