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歷史,發(fā)現(xiàn)中國歷史的敘事方式對中華民族思維模式有著極大影響蜗顽。
中國幾千年來讀書人不多布卡,大部分民眾獲取知識的渠道都來自于歷史故事,而這些歷史故事雇盖,都來自于史書演義忿等。所以幾千年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史書撰寫者敘述方式的深刻影響。而這眾多史書中司馬遷的《史記》對整個中國后世的史書敘事方式有著樣板作用崔挖,后世史書基本上沿用司馬遷的體例贸街。
我們來看司馬遷如何寫他的《史記》,司馬遷《史記》包括十二本紀狸相、三十世家薛匪、七十列傳、十表脓鹃、八書逸尖。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最精彩的瘸右、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本紀娇跟、世家和列傳,因其故事性強太颤。
司馬遷之前的史書基本上是歷史事實的忠實記錄者苞俘,撰寫者發(fā)揮空間不大,可讀性和故事性不強龄章。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吃谣,他也在考慮應該寫一部怎樣的《史記》乞封,讓歷史既有客觀性又有可讀性,于是它開創(chuàng)性的創(chuàng)造了這種體例基协,實現(xiàn)了歷史敘事方式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歌亲。既然要體現(xiàn)可讀性,那么就給了撰寫者自己發(fā)揮的空間澜驮,而要有可讀性陷揪,在歷史材料的選擇上就必須選擇那些讓人印象深刻、讓普通人不可思議杂穷、很難做到的歷史事實來呈現(xiàn)悍缠。
于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司馬遷在其本紀耐量、世家飞蚓、列傳中更多記載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比如以少勝多廊蜒、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趴拧,以及違背人性的、非常人所能為的行為事件山叮。于是中國史書上就呈現(xiàn)出了一批非同尋常的人和事著榴。而這些通過史書記錄下來的故事,經(jīng)過演繹變得更加非同尋常屁倔,從而潛移默化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和思維模式:喜歡鋌而走險脑又、總以為自己又將上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jīng)典案例锐借,于是排斥規(guī)律问麸,喜歡突破規(guī)律去冒險,因為歷史書上按照規(guī)律辦事的钞翔,都被不按規(guī)律出牌的干翻了严卖。
其實以多勝少才是常態(tài),以少勝多是少之又少布轿,幾千年歷史屈指數(shù)來能有幾個妄田,但歷史書上寫的就是這幾個,并且深入人心驮捍。其他的以多勝少的案例,沒有可讀性脚曾,寫的很簡略东且,很容易被讀者忘記。而且在寫以多勝少戰(zhàn)役時本讥,司馬遷也都是站在少的珊泳、弱的一方的立場來寫的鲁冯,認為少的一方其實有機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只不過主上昏聵色查,主將失算薯演,只要有明君良將,歷史必將改寫秧了。你看看這個司馬遷跨扮,他內(nèi)心其實對皇權有著極度的不信任,對弱者有著高度的同情验毡,總希望弱者勝利衡创。而這些他個人際遇造成的思維模式,在不知不覺中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晶通。
這種思維模式最終使中國人的思維成了典型的散戶思維璃氢,喜歡冒險,幻想狮辽,賭博夢想一也,藐視規(guī)律,突破原則喉脖,反對理性……而誰最喜歡散戶思維椰苟,那就是莊家,即那些歷代帝王們动看。所以幾千年來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散戶與莊家的博弈史尊剔,司馬遷用個人的遭遇及其思維模式不知不覺塑造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底層思維模式,這種弱者菱皆、失敗者的散戶思維须误,很難統(tǒng)一、極易分散好行小惠小利仇轻、當于幻想京痢、極易成為莊家控制的馬前卒、容易被煽動……所以在中國要想成功必須有莊家思維篷店,而不是散戶思維祭椰。
那么什么是莊家思維呢?請去研究認真研讀司馬遷的十二本紀中各個帝王的思維模式疲陕。具體來說就是——圍點打援方淤。莊家首先要造勢,然后設點蹄殃,然后圍點造成稀缺性携茂,讓更多的散戶進入,然后打援對散戶進行絞殺诅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