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都是吃父親親手包的湯圓,父親的湯圓好吃在同事和朋友中是小有名氣,偶爾吃了一次買的湯圓,和父親的一比簡直天壤地別插爹。
父親于19世紀50年代相應政府號召千里迢迢從重慶來到新疆炼彪,母親因為愛情也隨之前往吐根,從美麗山城到蒼茫邊陲,從意氣風發(fā)到專業(yè)翹楚辐马,從豆蔻年華到耄耋之年拷橘,這一待就是一輩子。
入鄉(xiāng)隨俗喜爷,鄉(xiāng)音漸退冗疮,唯一不變的是父親精心制作的湯圓,每年的除夕之夜檩帐,一場豐盛的年夜飯后术幔,父親則進入了制作湯圓的世界。
精心選取黑芝麻湃密、花生和核桃這三種營養(yǎng)豐富而優(yōu)質(zhì)的食材做湯圓芯诅挑,將它們以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組合,然后用祘臼分別臼成粉末勾缭,這個工作十分辛苦揍障,以前,父親年富力強俩由,每每親自去臼毒嫡,心細的父親取核桃仁和花生仁時從來都小心翼翼,我們吃的湯圓芯里幾乎沒有異物和雜質(zhì)幻梯。
緊接著要用油和慢火炒兜畸,為什么是慢火呢?因為慢火才能將食材充分焙熟碘梢,滋味踏實厚重咬摇,同時油量要控制的很好,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煞躬,多了很膩這點大家都明白肛鹏,關鍵是少了的嚴重后果是芯不香,不光滑恩沛,影響口感在扰。
經(jīng)過炒制的芯要加糖和水燉,糖的用量很講究雷客,多了很膩芒珠,少則沒有粘性,芯不成形搅裙,散狀的芯是沒法包的皱卓,這和包餃子大相徑庭裹芝。糖的用量很考量父親的智慧。
燉的時候娜汁,父親異常專注嫂易,不停地翻動鍋鏟,生怕炒糊了存炮,當餡服服帖帖地變成濃稠狀炬搭,咕嘟咕嘟地冒出一個個氣泡蜈漓,張嘴唱歌時就算好了穆桂,而每到此時,芝麻融虽、花生享完、核桃被油、糖有额、水般又、火焙熟的香味如長袖善舞,裊裊諾諾地揮瀉巍佑,輕輕柔柔地彌漫茴迁,一瞬間便又童言無忌般毫不猶豫直沖鼻翼,霸道地占據(jù)我們的嗅覺萤衰,常常堕义,父親就會舀一勺走到我們跟前,讓我們嘗嘗香不香脆栋。
父母初到新疆時倦卖,是沒有湯圓粉或湯圓面賣的,他們都是從老家?guī)Т徽蜃尷霞胰思呐绿牛菚r候,只要有人去重慶出差秦踪,總會帶幾包湯圓粉回來褐捻,總之是想盡了各種辦法,要做出原汁原味的家鄉(xiāng)湯圓椅邓,曾經(jīng)柠逞,由于湯圓粉不糥,質(zhì)量不好希坚,他們四處打聽哪兒有石磨边苹,想親手做湯圓粉,有好幾年我們家湯圓粉就是從一個朋友那兒借來的石磨做出來的裁僧。
用石磨自制湯圓粉是一件極細致又繁瑣的工作个束,事前先將糯米和大米按比例混合后放清水里浸泡好慕购,然后一手轉動石磨,一手舀出一小勺米茬底,瞅準機會沪悲,迅速而準確地倒入石磨上的小孔里,一勺又一勺阱表,一圈又一圈殿如,潔白的湯圓粉如牛奶般順著石磨流淌,父母再用很大的袋子裝好最爬,過濾涉馁,晾干……。
大年初一的早晨爱致,隨著熱烈的鞭炮聲烤送,父親已經(jīng)開始包湯圓了,他先把芯搓成一個個的小圓球糠悯,然后開始和湯圓面帮坚,湯圓面要和的不干不濕,恰到好處互艾,拿出一小塊面试和,在手掌鋪開,把芯放在上面纫普,四周包好后要輕輕地搓阅悍,直到湯圓表面光滑細膩,飽滿圓潤局嘁,白白胖胖地猶如初生嬰兒的臉溉箕。
開水沸騰,湯圓小心翼翼入鍋悦昵,大火煮至湯圓一個個浮到水面后肴茄,父親則把火關到最小,細火慢炊但指,熱氣冉冉寡痰。
精工細作,千錘百煉的湯圓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棋凳,第一口拦坠,湯圓面很糥,很韌剩岳,很滑贞滨,再一口,湯圓芯很香,很甜晓铆,很沙勺良。咀嚼,齒間猶如音樂響起骄噪,節(jié)湊舒緩尚困,靜靜流淌,直達齒間舌尖链蕊,但不粘牙事甜,她有骨性,有靈性滔韵,她不用直抒胸臆逻谦,只需娓娓道來,卻溫柔有力奏属,是披著美食外衣的天使跨跨,笑吟吟住在唇邊潮峦,慢悠悠浸潤骨髓囱皿。
等我們都吃好了,父親則自己盛一碗忱嘹,坐在那兒嘱腥,慢慢地品嘗,時光仿佛倒流拘悦,拉近了他和故鄉(xiāng)的距離齿兔,這時候,他們可以安安靜靜地對話础米。
現(xiàn)在父親年紀大了分苇,制作湯圓的工序簡單很多,芝麻粉屁桑、核桃粉和花生粉不用自己臼医寿,直接在超市里買,好在物流發(fā)達蘑斧,湯圓粉隨時可以買到靖秩,但是那個味道卻沒有變,父親的湯圓已經(jīng)統(tǒng)治了我們對它的全部認識和理解竖瘾,我們已無法解脫沟突。
每每吃父親的湯圓,我會想起席慕蓉的“鄉(xiāng)愁”里的一句:離別后捕传,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惠拭,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