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般若心行”蹂楣,看更多經(jīng)典老照片
這是在攝影技術(shù)出現(xiàn)之前的清乾隆時期,英國人畫筆下的大清影像讯蒲;
這些歷史水彩畫記錄了沒有相機前的世界痊土;
這本畫冊第一次為英國人乃至歐洲人呈現(xiàn)了相對真實的中國形象;
讓英國人乃至歐洲人看到了這一遙遠國度古老而神秘的世態(tài)風情墨林。
它是中西方交流史上一頁鮮活的見證赁酝,
也堪稱富于人類學意蘊的一套民族志圖集。
▲在寺廟里拜佛祭祀?-《中國人的服飾和習俗圖鑒》(1814年)
跪在登在基座上的神像前的是佛派的“僧人”萌丈。他正在燒香赞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燒紙,上面覆蓋著一些類似黃金的液體辆雾。
有時,在中國的祭壇前燃燒錫箔來代替這一點月劈,這是從這個國家運來的大量錫的主要用途度迂。四腳凳上有一個盛著命運之杖的罐子和其他屬于廟宇的用具,在它后面是一個三腳架猜揪,有時在里面燒香惭墓。這些儀式每天都由僧人進行數(shù)次,但在中國沒有“教會”工作而姐。
人們付錢給僧人腊凶,讓他們照顧自己現(xiàn)在和未來的命運。
作者簡介:威廉·亞歷山大
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英國畫家。
生于英國肯特郡钧萍,父親是英國坎特美斯頓城馬車畫匠褐缠。
自小受到父親的熏陶,對繪畫產(chǎn)生濃厚興趣风瘦。
15歲時隨父親到倫敦队魏,他于1784年入皇家學院學畫,一直學到1792年万搔。易卜遜對其才能倍加贊賞胡桨,把他推薦給馬戛爾尼勛爵。
他在倫敦皇家藝術(shù)學會展覽并出版畫冊和書刊瞬雹,出版彩色的《中國服飾》及《中國衣冠舉止圖解》(Picturesqu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ress and Manners of the Chinese 1814)兩書昧谊,介紹中國風光,使英國和歐洲人民對中國有了形象的認識酗捌,促進西方對中國的了解揽浙。
在澳門期間,他畫了一幅題為《從外海眺望澳門景色》的水彩畫意敛,描繪了18世紀澳門城市風貌馅巷。同時也顯示了英國對于澳門的覬覦,成為澳門歷史和中英關(guān)系的重要佐證草姻。?
1808年钓猬,轉(zhuǎn)任大英博物館的印刷畫及素描畫管理員,直至去世撩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