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菩佑,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在央視熱播自晰,與前兩季炸裂的口碑相比,第三季的口碑跌至谷底稍坯,令人唏噓不已酬荞。
為什么第三季不好看了呢?
有人將原因歸結于總導演的更換劣光,因為前兩季的總導演陳曉卿不久前從央視離職了袜蚕≡惆眩《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差評绢涡,也讓大眾視野又一次開始關注陳曉卿這個人。
我首次關注陳曉卿遣疯,是因為看了他在《圓桌派》的視頻雄可。這個微胖黝黑的中年老男人,用他低沉有磁性的煙酒嗓缠犀,講述著他對美食和文化的愛数苫,我?guī)缀跏呛谒赐炅嗣科诠?jié)目。
?一講起美食辨液,就感覺他渾身散發(fā)著魅力虐急,在《圓桌派》的節(jié)目里大放異彩,甚至他的存在讓其他嘉賓黯然失色滔迈。
從那以后我就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起這個人止吁。
陳曉卿被辑,這個來自我的老家皖北小城的男人,帶著皖北男人幽默敬惦、狡黠的氣質盼理,講美食,講段子俄删,講情懷宏怔,講人間煙火。他一開口畴椰,總能讓我飽含口水臊诊,又開懷大笑。
這個影視界最會吃的人斜脂,美食界最會說段子的人妨猩,極具人格魅力。這樣的人能拍出《舌尖》(前兩季)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秽褒,也是理所應當?shù)摹?/p>
陳曉卿是一個著名的“掃街嘴”壶硅。如果你想了解全國各地的美食,那就去翻看他的微博销斟,全部是他走南闖北搜羅的各色美食庐椒。
他不愛去高檔的飯店,卻愿意去小巷子里尋找隱藏的美味蚂踊,他覺得這種充滿了市井氣息的小館子约谈,才能吃出人間煙火的味道。
有人說吃大腸的和吃鮑魚的是兩個階級的犁钟,他們永遠坐不到一個桌子上棱诱。陳曉卿說他同意這個說法,但他并不覺得吃鮑魚的就比吃大腸的更快樂涝动,更高級迈勋。
這也讓我想起了郭德綱《你要高雅》中所說的。喜歡喝咖啡沒錯醋粟,喜歡吃大蒜也沒錯靡菇,但覺得喝咖啡比吃大蒜高雅,這就錯了米愿。牙佳為雅厦凤,人谷為俗。嘴里說的這是雅育苟,吃喝拉撒這是俗较鼓。人可以不需要雅,但這俗你離不開违柏。雅俗共賞才是最高境界博烂。
其實美食就是一個最能雅俗共賞的話題拓哺。飲食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社會和文化發(fā)展最重要的載體脖母。烹飪是一切文化的起點士鸥,美食中也記錄了一個民族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食物的背后都是一段歷史谆级,一份簡簡單單的小吃烤礁,味道可能早已傳承了千年。
正如陳曉卿所說肥照,有文化不一定要懂詩詞歌賦脚仔,懂吃,一樣會有文化舆绎。
十多年前鲤脏,他就開始記錄自己的美食心得,將他吃過的美食和對美食吕朵、生活的感悟寫成了一篇篇的散文猎醇,這一寫就是十年,相信正是有了這些積淀努溃,才能拍的出《舌尖》這樣偉大的作品硫嘶。
懷著對他的喜愛,我拜讀了他的著作《至味在人間》梧税。
“《至味在人間》是一個美食愛好者的十年飲啜筆記沦疾。
陳曉卿將文字化作原料,
以散文為碗缽,
佐以故事人情之鹽,
把關于食物的獨家記憶蒸炒煎炸而成此書穴墅。
從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靈魂深處的家鄉(xiāng)味道,
從四面八方覓食的掃街嘴到飲食變遷的滄海桑田,
從食客廚子店小二談到飯菜與共那一人,
拂袖笑破飯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濺之時,
歸根結底直抵人心:
吃什么弊琴、在哪里吃這些問題遠不如“和誰吃”來得重要,
人間至味往往醞釀于人與人之間,
最好吃的永遠是人邑闲。”
讀完之后覺得書中滿滿的都是人情味和煙火味俊嗽。陳曉卿用他的味覺,探索著這個世界艘狭。
書中所寫的皖北醬豆六剥、西瓜醬澎媒、變蛋晾蜘、SA湯邻眷、青蘿卜眠屎、茶干剔交、羊肉湯、符離集燒雞等家鄉(xiāng)美食都勾起了我無限的回憶改衩。讓我不禁開始思考起美食與人生岖常。
煙火味、人情味——“最好吃的是人”
在這個被鋼筋混凝土充斥的城市葫督,我吃過太多太多家餐廳竭鞍,卻很少有能讓我記得住的味道板惑。這些商業(yè)化的餐廳,每天思考的是如何掙錢偎快,甚至高舉服務至上的理念冯乘,覺得自己走在引領美食時尚的最前端。但有幾家餐廳思考的是如何將食物做的更好吃晒夹?
美味是不可復制的裆馒,當餐飲變得越來越工業(yè)化、標準化之后丐怯,也喪失了最重要的味道——煙火味喷好。
在中國的美食文化中,煙火味是最重要的味道读跷。雖然在歷史的進程中梗搅,合餐制這種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方式逐漸取代了華夏民族的分餐制,卻也體現(xiàn)了中華美食的真諦效览,大家圍坐在一起无切,熱熱鬧鬧,這才能吃出人間煙火味丐枉。
中國人一直有吃的情節(jié)订雾,在中國仿佛沒有什么是一頓飯局不能解決的,如果有矛洞,那就兩頓洼哎。
特別是在今天,飯局成為了一種社交方式沼本。但并不是所有的飯局噩峦,都讓人感受舒適。跟最愛的親人抽兆、最好的朋友在一起识补,吃飯就成了一種享受,在熱氣騰騰中辫红,無論是訴說還是傾聽凭涂,無論是風卷殘云,還是交杯換盞贴妻,就算安靜地坐著聽大家暢談也是一種享受切油。
然而有些飯局,卻帶有各種社會性的目的名惩,讓吃飯變得無比的沉重澎胡。更有甚者,如果飯局中有陌生人或是讓自己如坐針氈的人,那自然就會食不甘味攻谁、難以下咽稚伍。
正如陳曉卿所說:
吃什么、在哪里吃這些問題遠不如“和誰吃”來得重要,人間至味往往醞釀于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戚宦。
也許這就是人情味个曙,這就是人間煙火味。
舌尖上的故鄉(xiāng)——“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陳曉卿在《至味在人間》一書中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受楼,因為那是故鄉(xiāng)的味道困檩。
在人的感官記憶中,味道的記憶最為濃烈那槽。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最無法抹去的味覺記憶悼沿,那就是對兒時味道的記憶,對故鄉(xiāng)味道的記憶骚灸。正如陳曉卿的伏羊湯糟趾、羅永浩的豬脊骨土豆湯,每個人心中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湯一定是兒時在故鄉(xiāng)吃過的味道甚牲。
我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則是那碗鱔魚辣湯义郑。在我的皖北老家碭城西關的老菜市場,那碗鱔魚辣湯丈钙,是二十多年來從沒改變的味道非驮。
一碗鱔魚辣湯,再配兩個雞蛋火燒雏赦,是我的摯愛劫笙。雞蛋在碗中打成蛋花,一勺滾燙的熱湯澆進去星岗,頓時香氣四溢填大。辣湯咸中帶辣,辣后回甜俏橘,鮮美無比允华。一口下去,全身每個細胞仿佛都被激活寥掐⊙ゼ牛火燒的面軟硬適中,灌入的雞蛋滑嫩可口召耘,整個火燒咸香中帶著淀粉的微甜百炬。
這種味道,永遠無法割舍怎茫。
除了最愛的鱔魚辣湯收壕,還有很多家鄉(xiāng)的美味妓灌。
碭中門口的狀元餅轨蛤,西關菜市場的煎包蜜宪、燒餅狗肉、地鍋雞......這些記憶讓我只身在他鄉(xiāng)祥山,總會想起家里的味道圃验。
還記得,在家鄉(xiāng)經(jīng)撤炫唬看到這樣的場景澳窑,一個出租車司機,趁著夜色供常,將車停在路邊摊聋,買上一個燒餅,夾上熱氣騰騰的羊頭肉栈暇,一天的辛苦和勞累都會忘記麻裁,留下的只有對生活的滿足。
美食和故鄉(xiāng)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源祈,一代代的文學巨匠都在用文字描繪著舌尖上的故鄉(xiāng)煎源。如張愛玲的上海,梁實秋的北京香缺,汪曾祺的高郵手销、沈從文的鳳凰。
美食中能夠品味的是每個人對故鄉(xiāng)的情感图张,與其說懷念故鄉(xiāng)的食物锋拖,不如說懷念自己的成長。
有人說回得去的叫家鄉(xiāng)祸轮,回不去的叫故鄉(xiāng)姑隅。每次回到家,看到的都是大規(guī)模的舊城改造倔撞〗惭觯看著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樓,記憶中家鄉(xiāng)的樣子開始消失了痪蝇,剩下的只有熟悉的味道鄙陡。我好怕哪一天,連這味道也消失了躏啰,那家鄉(xiāng)真的成了回不去的故鄉(xiāng)趁矾。
品味人生——“吃百家飯、行千里路给僵、讀萬卷書”
食物記載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毫捣,在食物中我們可以看到祖先的榮耀详拙、智慧與勤勞。華夏五千年的農耕文明蔓同,人們生活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飽飯饶辙。
我們這代人是幸福的一代,沒有經(jīng)歷過饑餓斑粱,自然也不懂得美食的珍貴弃揽。算起來中國人吃飽飯也不過40年,正是在這40年里则北,中國以飛快的速度發(fā)生著巨變矿微。這速度快得讓人不再覺得食物珍貴,也無暇品味食物的美味尚揣,更無暇品味百味的人生涌矢。
陳曉卿說:“人生在世,要吃百家飯快骗、行千里路娜庇、讀萬卷書”。
吃什么并不重要滨巴,重要是感受食物的珍貴思灌,感受生活的美好。無論是一頓奢華的法餐恭取、一頓精致的日料泰偿、甚至只是一碗黃燜雞,都能吃出最幸福的味道蜈垮。
一粥一飯耗跛,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攒发,飽蘸酸甜苦辣调塌。只有熱愛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能活的有意義惠猿。
正如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中所說:
廣廈千間 夜眠僅需六尺
家財萬貫 日食不過三餐
美好的生活應該從品味每一餐羔砾、珍惜一起吃飯的人開始。和最愛的家人偶妖,圍坐一起姜凄,品嘗家常美味,享受天倫之樂趾访√恚或與三兩知己,幾杯小酒扼鞋,暢談人生申鱼。
我們應該向陳曉卿致敬愤诱,熱愛美食、熱愛生活捐友。
正如沈宏非評價他的那樣:
為什么他的口中常含口水淫半,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