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媽媽說:我叫孩子不要跑不要跑惑朦,孩子依然在跑兽泄,感覺孩子對我的話已經充耳不聞了
問題就出在我們只告訴孩子你不能做什么,卻沒有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漾月。當我們說了太多“不要”“不行”“不可以”病梢,孩子就對我們說的話自動屏蔽了,因為他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我可以在哪里跑梁肿?
有一次放學我去接娃蜓陌,剛下完雨,地上很多積水吩蔑。出了校門口钮热,我耳邊就不斷傳來家長們的斥責聲:不要踩水!不可以這樣烛芬!我看著這些被訓斥的孩子感覺很心痛隧期,孩子在教室里待了那么久,出來發(fā)現地上可以踩水赘娄,這該是一件多么興奮和喜悅的事情仆潮,為什么我們家長失去了這種對孩子情感的感知能力呢?
我們沒有告訴孩子:想要踩水遣臼,要穿雨鞋性置,這是規(guī)則。結果就是一方面暑诸,孩子的好奇心被扼殺了蚌讼;另一方面,孩子依然是個不懂規(guī)則的熊孩子个榕。
所以和孩子相處時篡石,轉換一種思維,規(guī)則不是你不能做什么西采,規(guī)則是你可以做什么凰萨,由負面思維轉換到正面思維,這需要一個覺察和練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