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大四的中秋節(jié)第二天,懶洋洋地在家睡了一頓奢侈的懶覺畔裕。心里有點堵衣撬。覺得生活又開始朝著優(yōu)點黏糊糊的狀態(tài)過了,這比忙碌焦慮更讓人不安柴钻。
不知道想到哪個節(jié)點的時候淮韭,突然想起了青山七惠的這本小書。第一次看時覺得劇情發(fā)展太緩慢了贴届,還到處都是日本作家特有的那種慢條斯理的短句式描述靠粪,但看完還是覺得滿心歡喜,說不出為什么毫蚓。睡到11點半的回籠覺讓人覺得好像兩三天都不會缺覺了占键,拿起這本書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又讀了一次。通常元潘,百分之九十的幾率下畔乙,我都不會重新讀一本書,或者是看一本書翩概,無論我有多么喜歡那部作品牲距。中間吃午飯返咱,把媽媽昨晚特意留下的冬菇嫩雞、辣味醬酸蝦和一小碗紅糙米隔水蒸熱牍鞠,還有酸蘿卜鴨湯咖摹,自己炒了半個苦瓜。
第二次讀這本書時难述,第一個發(fā)現萤晴,是當時似乎還和女主人公同歲的自己,現在竟然已經比她大兩歲了胁后。兩年前讀時大概還只是覺得店读,作者竟然把一個這么平凡的女孩波瀾不驚的生活寫得還是這么平淡,而我看完了居然還挺開心攀芯,絲毫也不覺得浪費了時間屯断,讀一個在我眼里看太過普通甚至帶些loser色彩的女孩的一年的故事。這真是不可思議啊侣诺。第二次閱讀后裹纳,我覺得書會那么出人意外得好看,還是因為作家有著準確又細膩的獨特視角紧武。如果我們身邊住著這樣一個女孩剃氧,即使我們知道她這一年多來的生活細節(jié),大概也無法體會到看這樣一本描述她的小書時阻星,所感受到的有趣和共鳴挪蹭。我們專注在自己和周圍一個狹窄小圈子里的生活伐割,關注著將至未至的有一個既定期待的未來方向坠陈。我們無暇去體驗別人普通的日子里石景,有怎樣珍貴的成長體驗和心理活動。這當然不能怪我們畦幢。但感謝有這樣的書替我們平行時空里的大腦坎吻,娓娓道來了這一切我們有可能忽略的事情。
關于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和作家想帶出的價值宇葱,在豆瓣簡介里也有更簡潔清晰的介紹瘦真。“飛特族”至少在我的城市黍瞧,我的國家诸尽,沒有這樣的社會趨勢,因此我們也不需要以及也沒機會去體驗這些年輕人所做的抉擇印颤。但讀好書能夠帶給我們一個感官世界上的豐富體驗您机,讓我們不需要付出親身體驗的代價,也能透過一個好的作家的筆觸,和我們自身的想象力际看,去享受的故事里人的遭遇和感受咸产。
奢侈的睡覺和讀書時間結束了~ 要開始追趕to-do-list進度了。我做不來知壽那些年輕人的事仲闽,不會覺得有工作做人就很滿足锐朴,只要有在勞動就可以了,至少目前蔼囊,我一定要做些事,是投資率高的衣迷、真的有價值的畏鼓、以及讓未來的我可以做更多喜歡的事的,缺一不可壶谒。吟子說的那句話我印象很深刻云矫,“這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拼命地伸出手想要什么,到了我這個歲數汗菜,想伸手要的越來越少了让禀。” 但是如果到了七十一歲陨界,我希望自己是真心想伸手要的越來越少巡揍,因為由衷地覺得滿足自在;而不是有能力要的越來越少菌瘪,所以不得不減少伸手要的次數腮敌。
p.s. 昨天羅胖推送的文章里,有李翔的一篇文章《最好的禮物是一個真誠的建議》俏扩,李翔說對他而言糜工,“節(jié)日和禮物都像是稀缺年代思維習慣的延續(xù)”。這么一看录淡,還真有這樣一層感受呢捌木。好像過去常常聽人唏噓今年的某某節(jié)日變質了,不再那么傳統了走心了嫉戚,太商業(yè)化形式化了刨裆。拜托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真的“不需要”節(jié)日了呀,遵守一些習俗過節(jié)對他們而言彬檀,已經是夠給節(jié)日面子的事了崔拥,居然還想著要走心,這算是沒能看清事物本質么凤覆。昨天順便問了兩個臺灣朋友链瓦,性格性別完全不一樣,只是之前都是在國際學校上學。女生說晚上會待在家里和媽媽發(fā)呆(臺灣人)慈俯,不吃月餅渤刃,另外一個也說,不贴膘,不吃月餅卖子,我要學習⌒滔浚可能相對而言洋闽,國際學生會反而對別的國家的節(jié)日更充滿新鮮感吧,韓國室友和同層的另一個德國女孩的計劃似乎聽上去就更像過節(jié)突梦。但中國學生都在趕回家啊诫舅。我也不知道節(jié)日在現在這個社會到底有什么趨勢了, 說實話也沒有興趣去做問卷分析宫患。
嗯刊懈,我自己呢,既貪戀節(jié)日的那一點特別的溫暖娃闲,和一些想問候某些人時更合情合理的理由虚汛,又想避免那些不得不打斷計劃、讓自己重頭再來的干擾皇帮。要真有這樣的節(jié)日卷哩,我會更開心的說出”xxx節(jié)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