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一天終于讀完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涯捻,原計劃是11月讀完吴叶,也算是11月讀完了一本書杜耙,不過自律性還是有待提高呀~說回正題,其實這本書最后一章基本概括了全書的中心思想规求,作者寫到:
在會計領(lǐng)域里筐付,有三種不同的收入:
1.勞動性收入。
2.投資組合收入阻肿。
3.被動收入瓦戚。
窮爸爸一直強調(diào)讓孩子好好念書好好工作,能提高的也就是勞動性收入丛塌,而真正能讓人“富有”的則是后兩種收入——投資組合收入(紙資產(chǎn))與被動收入(多數(shù)情況下來自房產(chǎn)投資)较解,這兩種都屬于錢生錢。
我們很多時候一貫的看法就是富人都是投機(jī)倒把赴邻、為富不仁印衔,看完這本書其實也始終還是有種這樣的感受,只不過按照作者的看法姥敛,其實這叫做“合理避稅”奸焙,所以富人才能積累越來越多的資產(chǎn),越富有繳稅反而越少彤敛,因為愿意去學(xué)習(xí)財務(wù)知識与帆,有更多減少稅務(wù)的途徑。也許這樣說帶了一點偏見也帶了一點酸墨榄,因為按照我們從小所學(xué)和道德觀玄糟,富人就多交點稅,窮人少一點渠概,不然多少有點“不公平”茶凳。但是世界的運行嫂拴,并不是按你所想,與其憤憤不平贮喧,不如行動起來筒狠,讓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