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闸与!諸位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共同學(xué)習(xí)受持《六祖法寶壇經(jīng)淺釋》浩峡!感恩法緣殊勝可岂!感恩法緣大慈!感恩因緣和合 翰灾!感恩諸位善知識相互扶持缕粹!阿彌陀佛!合十
六祖法寶壇經(jīng)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于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shí)義预侯! 僧智通致开。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jīng)萎馅。約千余遍双戳。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糜芳。
師曰飒货。三身者魄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bào)身汝之智也塘辅。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晃虫。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扣墩。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哲银。即名四智菩提。
聽吾偈曰呻惕。
自性具三身 發(fā)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xué)馳求者 終曰說菩提
僧智通荆责,壽州安豐人,他看楞伽經(jīng)有一千多遍亚脆,還不能領(lǐng)會三身四智做院,於是來禮請大師,懇求解釋真義濒持。大師就開示說:三身就是法身键耕、報(bào)身、化身柑营。這清凈法身就是你的本性屈雄,圓滿報(bào)身就是你的智慧,千百億化身就是你的本行由境。如果離開本性而說三身棚亩,這就是有身而沒有智慧蓖议。你若悟得三身沒有自性虏杰,就能擁有四智菩提。現(xiàn)聽我偈言: 當(dāng)你了解三身是自性本具勒虾,你就明白四智纺阔。它并沒有離開聽和視的緣,而能直超佛法界修然,但你必須拿出信心來聽笛钝,那就不會再迷惑而像一般世俗人終日「菩提!菩提愕宋!菩提玻靡!」而不實(shí)際去了解實(shí)行菩提。不要盡學(xué)口頭禪中贝,而要真正明白三身那才對的囤捻。
六祖大師又說:你既了解三身,就應(yīng)同時明白四智邻寿。若你嘗試離開三身而解釋四智蝎土,縱使你明白四智的名相视哑,也得不到真實(shí)的體用,就算有了智慧也就等於沒有智慧一樣誊涯,徒勞無益挡毅。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暴构。
師曰跪呈。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取逾。若離三身別談四智庆械。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菌赖。
復(fù)說偈曰缭乘。
大圓鏡智性清凈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 但用名言無實(shí)性
若於轉(zhuǎn)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佛有四智即大圓鏡智、平等性智琉用、妙觀察智堕绩、成所作智。什麼叫大圓鏡智呢邑时?它是由識所轉(zhuǎn)的奴紧,所謂轉(zhuǎn)識成智。你不會用時就是識晶丘,當(dāng)你返本還原即轉(zhuǎn)第八識而成大圓鏡智黍氮,故其本性清凈沒有染污,故說「大圓鏡智性清凈」浅浮。
平等性智是由第七識所轉(zhuǎn)的沫浆。在你未明白之時就叫第七識,一開悟後就叫平等性智滚秩。第七識又叫末那耶識专执,又叫傳送識,它由第七識傳給第八識郁油,故叫傳送識本股。而第八識又叫含藏識,梵語叫阿賴耶識桐腌,所作善惡的種子拄显,都藏在第八識里,故種善因就結(jié)善果案站,種惡因就結(jié)惡果躬审,所以叫八識田。此識好像一塊田,你種什麼它就生什麼盒件〉疟蹋「平等性智心無病」,平等即諸佛和眾生的心是平等的炒刁,無病就是沒有障礙恩沽、嫉妒、貪瞋癡翔始。你若能沒有障礙罗心、嫉妒、貪瞋癡就能轉(zhuǎn)第七識成平等性智城瞎。
「妙觀察智見非功」渤闷,妙觀察智就是第六意識所轉(zhuǎn)的,第六意識它什麼都分別脖镀,分別善惡是非男女飒箭,所以它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實(shí)嘹上已變成意識蜒灰。若轉(zhuǎn)識成智弦蹂,成妙觀察智——它見一切境界不用分別就能知遣。妙觀察和分別心是不同的强窖,所以證果阿羅漢要作意觀察凸椿,作意就是從靜里觀察,而能知道八萬大劫內(nèi)的事翅溺,就是用這妙觀察智而能知道脑漫,但他若不作意觀察,還是用意識咙崎,即一般人所具有的优幸。
「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所作智叙凡,是由前五識劈伴,即眼耳鼻舌身所成的,就好像一個圓鏡一樣握爷。
「五八六七果因轉(zhuǎn)」,五就是前五識严里,八就是第八識新啼,五八就在果上轉(zhuǎn)大圓鏡智和成所作智,六七就在因中先轉(zhuǎn)刹碾,即第六識燥撞、第七識。
「但用名言無實(shí)性」,雖然說是在因上轉(zhuǎn)物舒,果上轉(zhuǎn)色洞,實(shí)際是沒有什麼實(shí)性的,只不過是一些名詞而已冠胯。
「若於轉(zhuǎn)處不留情」火诸,假設(shè)你在轉(zhuǎn)的地方不停止,不用凡夫的心情來測度這種情形荠察。
「繁興永處那伽定」置蜀,「繁」當(dāng)多字講,「興」當(dāng)興起講悉盆,即很多時候都在那伽定中——那伽定就是龍的定盯荤。龍為何能大能小焕盟?就是由定中化出的變化秋秤,所以龍叫神龍,因牠能變化無窮脚翘。就像序言所說六祖大師用缽來降伏龍航缀,相信此龍有很大的脾氣和無明。牠想:你說我不敢到你缽里堰怨?我就要試試看芥玉,於是就跳到缽里,但跳進(jìn)去後沒有法子跳出來了备图。該龍聽六祖大師說法後灿巧,就往生去了。雖此龍常在定中揽涮,但未破無明抠藕,所以還會發(fā)脾氣,要顯顯神通蒋困。若牠有定力盾似,即使聽六祖說你不能化小身之語,也不會被動搖的雪标。
那伽定就是不可思議的定零院。龍是如何成的?就是牠以前在因地中學(xué)佛法非常精進(jìn)村刨,但不守戒律告抄。牠想:一般人要守戒律,但我可以不守嵌牺,所謂「乘急戒緩」打洼,於是就變成龍了龄糊。
原注如上,轉(zhuǎn)識為智也募疮。教中云炫惩,轉(zhuǎn)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zhuǎn)第六識為妙觀察智阿浓。轉(zhuǎn)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他嚷。轉(zhuǎn)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zhuǎn)搔扁,五八果上轉(zhuǎn)但轉(zhuǎn)其名爸舒,而不轉(zhuǎn)其體也。按以上六十七字稿蹲,考大藏經(jīng)刻本扭勉,及明刻本,均作小字苛聘。惟近刻本誤作大字涂炎,與壇經(jīng)原文相混。非是设哗。故仍作小字而冠原注二字以別之唱捣。
通頓悟性智。
遂呈偈曰网梢。
三身元我體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 應(yīng)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 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 終亡染污名
智通聽偈之後震缭,就明了三身四智的意義,故說偈頌:三身原來在我體中而非在外找的战虏。這四智——大圓鏡智拣宰、平等性智、妙觀察智烦感、成所作智巡社,是在心里明白後就生出這四種智慧。三身和四智是圓融無礙手趣,故能觀機(jī)逗教晌该,因人說法,隨緣不變绿渣,不變隨緣朝群。如果生出心來說我如何修三身四智。這都是妄想怯晕。若守住成見有所執(zhí)著潜圃,這都不是真正的精華。這種奧妙無窮的道理舟茶,旨趣都是從六祖大師那兒學(xué)後才明白的。自性始終沒有染污的,不被世俗情感所纏吧凉。除非你沒有染污了隧出,才能返本還原,所以說終亡染污名——即清凈本源阀捅,沒有一點(diǎn)染污胀瞪。
僧智常。信州貴谿人饲鄙。髫年出家凄诞。志求見性。一日參禮忍级。
師問曰帆谍。汝從何來欲求何事。
曰轴咱。學(xué)人近往洪州白峰山汛蝙。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朴肺。未決狐疑窖剑。遠(yuǎn)來投禮。伏望和尚慈悲指示戈稿。
師曰西土。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鞍盗。
曰需了。智常到彼。凡經(jīng)三月未蒙示誨橡疼。為法切故一夕獨(dú)入丈室請問援所。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欣除。汝見虛空否住拭。
對曰。見历帚。
彼曰滔岳。汝見虛空有相貌否。
對曰挽牢。虛空無形谱煤。有何相貌。
彼曰禽拔。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刘离。是名正見室叉。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硫惕。無有青黃長短茧痕。但見本源清凈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恼除。亦名如來知見踪旷。
學(xué)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豁辉。乞和尚開示令野。
僧智常是江西貴谿縣人,他小時候就出家徽级,他的心志是想要見性气破。有一天來參拜六祖大師,六祖大師問他說:「你從什麼地方來盎易贰堵幽?來求什麼?」就像當(dāng)日五祖大師問六祖一樣弹澎。大師說:「汝何方人朴下,欲求何物?」六祖大師答說:「我從新州來苦蒿,惟求作佛殴胧。」五祖大師說:「你是獦獠佩迟,怎可作佛呢团滥?」六祖就答說:「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但佛性有何分別报强?」現(xiàn)有人來灸姊,故六祖也這樣問他。
智常答說:「我最近到洪州白峰山拜大通和尚秉溉,承蒙大通和尚開示成佛見性的義理力惯,可是心中仍有很多疑問,所以從遙遠(yuǎn)的地方來親近大德善知識召嘶,祈望和尚慈悲指示道理父晶,令我不再有所狐疑∨」 六祖大師問說:「大通和尚對你說什麼話甲喝,你姑且說一說給我聽☆踔唬」
智常答:「弟子智常到大通和尚那里埠胖,經(jīng)過三個多月糠溜,都沒有得到教誨指示。因?yàn)槲乙獮榉ㄍ|押袍,為法懇切的緣故诵冒,有一天晚上就獨(dú)自到方丈室凯肋,請教大通和尚谊惭,如何才是我智常的本心和本性∥甓」
大通和尚就對我說:「你看見虛空了沒有圈盔?」
我答說:「我看見虛空∏难牛」
大通和尚說:「你知道虛空有什麼相貌嗎驱敲?」
我又說:「虛空是沒有形相,若有形相宽闲,就不叫虛空啦众眨!既然是無相,那又有何形相呢容诬?」
大通和尚開示說:「你的本性和虛空是相同的娩梨,沒有一物可見,這就是正見览徒。沒有一物可知就是真知狈定。你的本性是沒有青黃的顏色和長短的形相,你但見本源清凈习蓬,覺體圓明纽什,這就叫見性成佛,也叫如來知見躲叼÷郑」
學(xué)人智常雖聽說這種的說法,但還是不明白枫慷,故乞請和尚開示我让蕾。
師曰。彼師所說流礁。猶存見知涕俗。故令汝未了。
吾今示汝一偈神帅。
不見一法存無見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 錯認(rèn)何曾解方便
汝當(dāng)一念自知非 自己靈光常顯現(xiàn)
常聞偈已再姑。心意豁然。
乃述偈曰找御。
無端起知見 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 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 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 茫然趣兩頭
六祖大師聽後就說:大通和尚所說還存有知見元镀,所以才令你不明白绍填。我現(xiàn)給你說一偈頌:不見一法就萬法皆空了,若你還存「不見」這個見栖疑,則還有一個「不見」存在讨永,這就好像浮云遮住太陽一樣。一法不立遇革,就是不知一法什麼也不存在卿闹。但你仍然守住「不知一法」的一個知見,還有一個空知萝快。你對於道理好像明白似的锻霎,其實(shí)還有知見存在,這就好像在太虛空里本來什麼都沒有揪漩,但卻生出閃電旋恼。你這個無見之見,和空知之知奄容,就在你眼前瞥然現(xiàn)前了冰更,因?yàn)殄e認(rèn)這種知見,所以不能明白方便的法門昂勒。你現(xiàn)應(yīng)該就在當(dāng)下這一念蜀细,覺悟到固守這無見之見,空知之知是錯誤的叁怪,那麼自然你自己本有的智慧审葬,本有的佛性,本有的如來藏性奕谭,常會現(xiàn)前涣觉。
智常法師聽六祖大師偈頌之後,才當(dāng)下把萬緣放下血柳。你說放下時官册,不能還存著一個「我放下了」。若還存「我放下」之念难捌,則還是沒有放下膝宁。若真放下了,那里還有一個「放下」在你心里根吁。若你真沒有知見员淫,返本還原,就不該還存有一個「知見」击敌。
當(dāng)智常明白之後介返,也作了一首偈頌:
無端起知見:沒有一個理由,無端端地,怎就生出一個無見之見圣蝎,空知之知了呢刃宵?生出無見和空知,這都是著到相上徘公。像前邊所講的「無念」牲证,若你心里總想著我無念,無念关面,那仍是生出一個念坦袍,因無念的念就是一個念$择桑「有念若無键闺,無念不滯」:當(dāng)有念都沒有,無念目然就不存在了澈驼。所以參禪參這個「念佛是誰?」你就要去找是誰念佛呢筛武?怎麼樣也找不著的缝其,因?yàn)楦揪蜎]有一個誰。因?yàn)閯e入看不開徘六,不知道沒有一個誰内边,總覺得有個我劫瞳。故要參念佛是誰敢茁?因?yàn)橛形夜室胰耄胰刖鸵獑柺钦l呢瑞驱?可是找誰竿音,不要著相和屎,不要著到「我」上。
心里還有疑情春瞬,存一念「悟」柴信,說我看見虛空,什麼都沒有了宽气。若還存有這一念的知随常,一念的見,以為這就是悟萄涯,這和以前迷的時候是一樣的绪氛,根本就沒有悟。
自性覺悟的根源本體涝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枣察。雖然它有所遷流,但本體不變袄琳。假使我智常不入六祖大師祖師的堂室來询件,若得不到六祖的開示燃乍,至今還是兩頭跑,落於知見宛琅。
智常一日問師曰刻蟹。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嘿辟。弟子未解舆瘪。愿為教授。
師曰红伦。汝觀自本心英古。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昙读。人心自有等差召调。見聞轉(zhuǎn)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蛮浑。依法修行是大乘唠叛。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沮稚。名最上乘艺沼。乘是行義。不在口爭蕴掏。汝須自修障般。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盛杰⊥斓矗 常禮謝執(zhí)侍終師之世。
智常有一天問六祖大師說:「佛說三乘的佛法——聲聞饶唤、緣覺徐伐、菩薩,可是又說最上一乘募狂,弟子我不明白办素,祈請祖師開示』銮睿」
六祖大師笞說:「你要回光返照看看你自己的心性穿,而不要向外馳求,著到外面的法相雷滚。法本沒有四乘需曾,連一乘都沒有,只因人心有差別距離罷了!假如你見呆万、聞和轉(zhuǎn)誦經(jīng)典商源,你就屬於小乘人。若你能悟法解義谋减,真明了牡彻,那就屬於中乘人。若你不僅明白出爹,且能實(shí)實(shí)在在去修行庄吼,那就屬於大乘人。所有一切法都貫通严就、具侑了总寻,在心里無所障礙,且你亦明了萬法是心梢为,心是萬法的道理渐行。若能一切法均不染著,離諸法相抖誉,一無所得殊轴,這就叫最上乘。乘是在修行袒炉,而非在口頭爭論。所以你要自己修行樊零,我是不能為你修的我磁。所謂:『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驻襟《峒瑁』在所有一切時候,要能自性自如如沉衣,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心郁副。」
自此以後豌习,智常作為大師的近侍存谎,侍奉大師,一直到大師逝世後才離開南華寺肥隆。
阿彌陀佛既荚!諸位善知識今天我們共同學(xué)習(xí)受持《六祖法寶壇經(jīng)淺釋》暫告一段落,明天繼續(xù)共同學(xué)習(xí)受持《六祖法寶壇經(jīng)淺釋》 感恩佛菩薩慈悲加持栋艳!感恩龍?zhí)熳o(hù)法慈悲加持恰聘!感恩法緣殊勝!感恩法緣大慈!感恩因緣和合 晴叨!感恩諸位善知識相互扶持凿宾!阿彌陀佛!合十
六祖法寶壇經(jīng)淺釋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于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隨喜大家聞法功德兼蕊!
回向
愿以此功德初厚,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遍略,皆共成佛道惧所。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绪杏,摩訶般若波羅蜜下愈。阿彌陀佛!合十
愿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四弘誓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 佛道無上誓愿成蕾久!
阿彌陀佛势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