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有點抽象弄喘,有點歷史說教的感覺emmmm;但是里面的點還是很有趣的甩牺。第一Part有點難讀蘑志,后面好多了。
一. 歷史螺旋漸進
高中的政治課本一直強調(diào),歷史是一個螺旋漸進的過程急但。那個時候完全不懂澎媒,只是把它當做知識點一樣背下來,直到最近開始讀歷史波桩,才慢慢明白這個道理戒努,何謂否定之否定。
事物的發(fā)展是通過其自身的否定來實現(xiàn)的镐躲,最初是肯定储玫,然后是否定,最后是否定之否定萤皂。否定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撒穷,而是變革和繼承相統(tǒng)一的揚棄。馬克思的螺旋式發(fā)展裆熙,波浪式前進端礼。
我猜這個道理應該是通過對歷史的歸納而得出的。
舉個例子入录,秦漢中央集權蛤奥,東漢魏晉地方割據(jù),隋唐中期中央集權僚稿,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喻括,兩宋中央集權,元代行省分權贫奠,明朝前期中央集權唬血,明后期商品經(jīng)濟黨派林立,清朝滿族集權唤崭,民國軍閥混戰(zhàn)拷恨,新中國初期集體主義,新中國如今不斷放權搞活經(jīng)濟谢肾。
歷史如同一個天平腕侄,在改革和松弛中,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芦疏。不一定會導致政權的更迭冕杠,但是滑動過程一定會出現(xiàn),只是時間問題酸茴。那么分预,為什么后人會否定前人之否定呢?
原因在于改革薪捍。改革笼痹,即對前人之否定配喳;松弛,是對前人改革(否定)之否定凳干。松弛是人的本性晴裹,改革是對于人本性的超越,所以注定不會持久救赐。歷史上來說涧团,有的改革者未捷身死,幸運一點的在交棒后人亡政息经磅。令人寬慰的是少欺,政治改革以外的變更基本都會被保留,大概因為經(jīng)濟基礎要求如此吧馋贤。
二. 中國歷史的主旋律
中國歷史上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赞别。中央和地方的權利分配,提高社會流動性和調(diào)整貧富差距配乓。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漢化改革仿滔,但它們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中央和地方的改革犹芹,主要有漢代的推恩崎页,三國時期的地方割據(jù),唐代的藩鎮(zhèn)割據(jù)腰埂,元代行省飒焦,清代的削藩。往往是地方官員或貴族發(fā)展壯大屿笼,變得不那么“聽話”牺荠。提高社會流動性主要是門蔭制度和科舉制;而調(diào)整貧富差距主要是抑制兼并和政府調(diào)控物價驴一。
中國歷代改革可以分為幾個類型休雌。吏治改革,經(jīng)濟政策改革肝断,選拔制度改革杈曲。正如前面所說的,歷史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胸懈。一段時間的清明吏治担扑,必然跟隨腐敗不作為。我認為趣钱,鑒于吏治清明的時間太短涌献,中國歷史上的吏治改革基本是失敗的。
中國的選拔制度改革羔挡,包括從門蔭到科舉洁奈,從八股文到策論间唉。我認為歷史上的改革還是符合時代要求的绞灼,隨著人們的社會追求的多元化利术,科舉制度的內(nèi)容也應該分化從而跟上時代。
經(jīng)濟改革有成功有失敗的低矮。但成功的改革一定是符合崛起或者當?shù)赖碾A級利益的印叁。中國社會有兩次大變化,第一次是鐵器的發(fā)明军掂,使得小農(nóng)經(jīng)濟取代了奴隸經(jīng)濟轮蜕。農(nóng)業(yè)技術的提高和普及,使得原本的農(nóng)奴不依靠主人也可以生存蝗锥,解放了生產(chǎn)力跃洛。體現(xiàn)這一變化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比如商鞅變法终议。
第二次是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汇竭,中國從貴族社會走向了平民社會。有了活字印刷術穴张,平民也可以看書了细燎;唐宋經(jīng)濟富足,可以追求知識了皂甘。體現(xiàn)這一變化的是稅收制度玻驻,從原本的均田制改用了兩稅法,允許土地買賣偿枕,承認了財富差異璧瞬。兩稅法把門閥大族拆為小戶;失地農(nóng)民不用再交稅渐夸,人身得到了解放彪蓬,可以進城務工,人口開始流動捺萌,再次解放了生產(chǎn)力档冬。
經(jīng)濟改革都是順應了生產(chǎn)力的需要,沒有扎根于經(jīng)濟基礎的改革桃纯,會被排斥酷誓,會水土不服。只能落得類似王莽王安石失敗的命運态坦⊙问【關于王安石,經(jīng)濟理論太超前伞梯,政府還不能有效監(jiān)管分權】英國日本是有了深厚的商品經(jīng)濟基礎玫氢,才實現(xiàn)了上層建筑的更新?lián)Q代帚屉,是自下而上的改革。但是彼得大帝的改革漾峡,并沒有觸動底層的農(nóng)奴制攻旦,民眾仍然生活在舊制度下,導致了社會階層的斷裂生逸,沙皇被推翻
三. 改革的方法論
改革的目標一旦過多牢屋,很可能什么都干不成。比如慶歷新政槽袄,在十個方面同時進行改革烙无,收效甚微。改革進行一半就下臺了遍尺。往往政治家想要貪多截酷,要大刀闊斧,在變革其他問題的同時乾戏,改善吏治迂苛。其實只有吏治是最難的,因為變革吏治代表了沒有官員去執(zhí)行其他改革歧蕉,所以應該單獨整治灾部。
不僅僅需要集中一個目標,而且步伐要慢惯退。比如一國兩制的政策赌髓,首先是在遼太宗的時候采用的。遼太宗擔心漢化遭到反對催跪,決定先采用試點的辦法锁蠕,在契丹舊地,仍然使用奴隸制懊蒸;在中原地區(qū)用漢族方法管理荣倾。人們看到了漢化帶來的好處,頑固的念頭逐漸被利益所征服骑丸,自然就接受改革了舌仍。溫水煮青蛙,不失為一種政治藝術通危。
要變更吏治铸豁,并不是單單地強調(diào)廉潔和能干,更重要的是提拔新人菊碟,培養(yǎng)新人作為新的利益階層节芥,來對抗舊有的迂腐官員。舉一個轉化利益的利益,由老將趙充國提議头镊,漢宣帝采用兵農(nóng)合一的政策來鞏固邊防蚣驼。成立建設兵團,第一可以供糧相艇,第二可以吸引羌人投降颖杏;打仗殺敵,種地生產(chǎn)同樣可以獲得獎賞和晉升厂捞。糧食有保障输玷,沒有人當逃兵了队丝,更多人投奔主動當兵了靡馁。一代代下來變成了自己的家,把國家的利益轉化成了士兵自己的利益机久。
所有的改革都要有一個領頭人臭墨,但因為所有的改革都是違背既得利益的,所以在回歸平衡的過程中膘盖,為了名正言順胧弛,不得不把領頭人當做替罪羊。以他為代價侠畔,讓改革的實際變化繼續(xù)延續(xù)结缚。科舉制首先是隋煬帝提出的软棺,但是因為科舉阻礙了關隴集團的仕途红竭,導致關隴集團貴族叛亂,隋朝滅亡喘落。這個教訓太過深刻茵宪,為了避免叛亂,后來的唐太宗決定逐步開放科舉瘦棋,給關隴貴族一個適應的時間稀火,讓他們的孩子也學習科舉的內(nèi)容,并且讓他們看到科舉的好處赌朋。隋煬帝作為先行者凰狞,不可能把改革的所有難點全部預測,想要改變卻已經(jīng)模式固化沛慢。后來者吸取他們的教訓赡若,反而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成功。(這也是某行業(yè)的初創(chuàng)者往往最后會失敗的原因颠焦。)
環(huán)境不同斩熊,改革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但根本要求是穩(wěn)定伐庭。首先要處理來自國外的影響粉渠,比如匯率貿(mào)易等分冈;其次要考慮來自不同行業(yè)的風險,還要面對國內(nèi)多元的社會追求霸株。這也讓我發(fā)現(xiàn)之前的分析忽略了財政雕沉,沒有財政,任何改革都寸步難行去件。除了財政坡椒,還會出現(xiàn)各種新的風險和威脅,為了穩(wěn)定只能暫停改革尤溜,所以這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倔叼。
政治改革都是為了經(jīng)濟服務的,為了保證經(jīng)濟改革能夠實施宫莱,往往要先進行政治改革丈攒,保證政令的下達和完成。雖然往往政治改革的成果就被推翻授霸,但經(jīng)濟改革的成果得以保留巡验,這可能是歷史規(guī)律使然吧。
四. 歷史的循環(huán)
歷史上的改革雖然看起來很美好碘耳,但是實際卻墮入和前朝一樣的弊病显设。我們舉稅制和地方制度的例子來說明。
精簡稅制這個工作歷朝歷代都有辛辨,但是最后的結果是稅越加越多捕捂。往往是在前一朝的基礎上,把本朝的雜稅統(tǒng)一成人頭稅和雜派稅愉阎,導致實際稅率越來越高绞蹦。
唐代:兩稅法=租庸調(diào)+人頭稅+雜派
宋代:免役錢法=兩稅法+人頭稅+雜派
明代:一條鞭法=免役錢法+人頭稅+雜派
清代:攤丁入畝=一條鞭法+人頭稅+雜派
相似的,地方制度也是在前朝的基礎上派駐監(jiān)管榜旦,到下一朝幽七,這個監(jiān)管就變成了地方的實際控制者。
先秦時溅呢,諸侯勢力做大澡屡,中央難以管束。
秦代咐旧,設郡縣驶鹉,削除諸侯,由中央統(tǒng)一管理铣墨。
漢代室埋,各郡縣的勢力又做大,中央只好再設“十三州刺史”,代表中央巡查各郡姚淆。
漢末孕蝉,刺史變成固定職位,勢力又做大腌逢,州也成為比郡高一級的行政區(qū)降淮。
唐代,又設諸道按察使來巡查各州搏讶。
北宋佳鳖,按察使又變成固定職位,勢力又做大媒惕,由“道”到“路”系吩,又高出一級行政區(qū)。
南宋吓笙,只能設立更高級別的行中書省來巡查各路淑玫。
元代巾腕,行省又變成固定制度面睛,成為比路更高一級的行政區(qū)。
明代尊搬,各省的勢力又做大叁鉴,各省的布政使做大,只好設立巡撫來監(jiān)察各省佛寿。
清代幌墓,巡撫又變成固定職位,成為封疆大吏冀泻。
行政手段之怪圈常侣,一級比一級高,歷朝歷代都在用同樣的思維去解決老問題弹渔,不久之后又變成問題胳施,只好再用老辦法去解決。
Reference:
鞠佳:變革之路——中國歷朝改革得失
馬立成:歷史的拐點——中國歷朝改革變法實錄
度陰山:帝王師 張居正
度陰山:曾國藩 又笨又慢治天下
習燁:中國歷史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