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作家曹植的文章里看到這樣一個小故事——
即將離開《奇葩說》舞臺并一向“犀利”的馬薇薇换薄,吐露心路歷程。
“我自詡辯論打得不錯鲜戒,可我長了一張刻薄的臉专控。
從第一季(開始),大家說我過分刻薄遏餐。
第二季伦腐,我變得溫婉了,大家說我失去了鋒芒失都。
第三季柏蘑,我開始講段子,大家說你被金錢裹挾了粹庞,綜藝化了咳焚。
第四季,我想分享一下個人故事的時候庞溜,他們說馬薇薇你失去了自我革半。
終于到了第五季,我發(fā)現(xiàn)我可以好好地崩潰了流码∮止伲”
她的一席話,攪動了在場很多人的情緒漫试。
蔡康永安慰她有更大的世界六敬;周冬雨鼓勵她活出自己。
高曉松淡定地說了一句:“你那不算什么驾荣,我們被罵得比你慘多了”外构。
蔡康永及時打斷了他:“你這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不能跟痛苦中的人講播掷,你那個不痛我這個才痛审编。”
生活中歧匈,我們是不是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割笙,原本出于好心想安慰別人,可因為說出來的話讓人感覺更不舒服,效果卻適得其反伤溉,甚至在不自覺中還傷害了他人。
明明好好說話妻率,可以避免這些錯誤乱顾,可有人就是不會說。
羅振宇在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朋友本來和老婆說好回家吃晚飯宫静,臨時加班走不了走净,給老婆打電話說“今晚加班,回不來了孤里》”
老婆自然很生氣。
男人回家進門見她拉著臉捌袜,也暴怒“我還不是為了這個家说搅?我加班我容易嗎?”
老婆也委屈虏等,“我做了一桌子菜弄唧,你不回來就算了,回來還發(fā)火霍衫『蛞”
一句“我比你更慘”,剝奪了對方宣泄情緒的權利敦跌。
更重要的是澄干,它完全否定了對方情緒合理的地方,還將對話的關注點轉(zhuǎn)移到了自己身上柠傍。
“我比你更慘”低估了別人的難過麸俘,也夸大了自己的痛苦。
身邊這樣的事屢見不鮮疾掰。
兒子春節(jié)回來,本來是件開心的事徐紧,可他飛機落地就得馬不停蹄地辦理各種事静檬,連倒時差的時間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春節(jié)的行程并级,要看80多歲的姥姥拂檩,姥姥翹首企盼念叨了很久;要看90多歲的奶奶嘲碧,奶奶能不想兒孫繞膝稻励?
關鍵的關鍵是春節(jié)“一票難求”,我焦慮地說出自己的顧慮,老公來一句“那就哪里都不要去了……”
一句話噎得我再無法說什么望抽。
遇到問題就直接逃避加矛,沒有說一起想辦法,傷人的話張口就來煤篙。
我聽了無比惱火斟览,一夜難眠,他到是倒頭呼呼大睡辑奈。
很多時候很多人,總覺得自己的工作更忙鸠窗,自己也很辛苦妓羊,一切辛苦都是為了這個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老婆唧歪歪地計較稍计,為什么不能夠理解包容嗎躁绸?
這種自私的想法,典型的就是不能感同身受丙猬。
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涨颜,至少也不要說話傷人。
可見這說話的技術活茧球,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庭瑰,甚至一輩子都要不斷地用心去學習。
就像曹植所說:“只有真誠地嘗試理解別人的感受抢埋,才有可能有效安慰別人弹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