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千里白骨·半截英雄》讀書筆記
免死金牌的故事
大臣對皇帝最大的忽悠之一置尔,就是天天喊萬歲,盡管最長壽的皇帝乾隆也不過89歲,但自從漢武帝劉徹發(fā)明了這套貫口后亥至,歷朝歷代就這么沿用下來了苔埋。你忽悠我,我也忽悠你亡呵,對應的抽活,皇上對大臣最大的忽悠之一,就是發(fā)免死金牌锰什。
免死金牌下硕,是民間通俗叫法,正式名稱是丹書鐵券汁胆。這玩意是漢高祖劉邦發(fā)明的梭姓,其實是丹砂書寫在鐵券上的封賞文件,比如“使黃河如帶嫩码,泰山若厲誉尖,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即使到了黃河變成像衣帶一樣的小河铸题,泰山變成只有磨刀石那么大小铡恕,所封的國土都永遠存在,一直遺傳到子孫后代)回挽,跟當年《還珠格格》“山無棱没咙,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差不多千劈。
免死金牌有沒有用祭刚?作為理工男,看重的是用數(shù)據(jù)說話。司馬遷就很有理工男特質涡驮,專門梳理過漢朝封侯的表格并進行了大數(shù)據(jù)分析暗甥,平均1年廢1次:“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至太初百年之間捉捅,見侯五撤防,余皆坐法隕命亡國,秏矣棒口。罔亦少密焉寄月,然皆身無兢兢于當世之禁云”(漢朝興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100多人......從開始受封到太初時只有百余年的時間无牵,而原來的侯爵保持至今的只剩下5家漾肮,其余的都因犯法而喪命亡國,一下子就全完了茎毁。這有國家法網(wǎng)漸漸嚴密的緣故克懊,然而他們自己也沒有小心翼翼地對待當世的禁令啊)七蜘。
當然谭溉,劉邦那會沒寫免死的事,免死的這個核心內容要到南北朝時期加入橡卤,并延續(xù)下來扮念,有的還可以免好幾次。說實話蒜魄,大家也都知道怎么回事扔亥,免不免死并不取決于那塊牌子,而是取決于具體的事態(tài)谈为,一直也沒看到有記載說誰拿出來用。直到926年踢关,一位夫人拿出來做了嘲諷伞鲫。后唐首任皇帝李存勖受讒言殺功臣朱友謙后,再派李紹榮去滅其族签舞。朱友謙的妻子張夫人死前拿出免死金牌給李紹榮過目秕脓,說“這是皇上2年前賞賜,我一介婦女儒搭,不認識字吠架,不知道上面刻的是什么?”李紹榮也覺得滿面羞慚搂鲫。當年傍药,李存勖自取滅亡。
再過2年到928年,后唐二任帝李嗣源想起“先帝(李存勖)在位時拐辽,得到(免死金牌)這項賞賜的拣挪,只有3個人,郭崇韜俱诸、朱友謙不久就被屠滅全族菠劝,我之得以逃生,只差毫發(fā)睁搭!”無限感慨赶诊,跟大學士趙鳳在一塊嘮嗑,“君王賜給臣屬免死金牌园骆,有什么意義舔痪?”趙鳳打個馬哈“君王心里如果存有大信,不一定要刻到石頭上遇伞、鑄到鋼鐵上辙喂。”順便暗示了下皇帝你是心里有大信的鸠珠,馬屁拍得不動聲色巍耗。
發(fā)免死金牌到底有沒有意義,肯定還是有一定意義的渐排,反正后世封建王朝一直到明朝都還在發(fā)炬太,直到清朝改發(fā)“鐵帽子”。當然驯耻,也一直沒什么用亲族,比如被朱元璋譽為“在世蕭何”的第一功臣李善長,領過一張“免二死可缚,子免一死”的免死金牌霎迫,就因為在胡惟庸三次拉攏中沒有斬釘截鐵地拒絕,說了句“吾老矣帘靡,吾死知给,汝等自為之”,被滅族描姚。
那天朝呢涩赢?當然沒有,請看大大是怎么說的:黨紀國法不能成為“橡皮泥”轩勘、“稻草人”筒扒,無論是因為“法盲”導致違紀違法,還是故意違規(guī)違法绊寻,都要受到追究花墩,否則就會形成“破窗效應”悬秉。明代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說:“人心似鐵,官法如爐观游÷酰”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鐵,終扛不住法律的熔爐懂缕。法治之下允跑,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搪柑,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聋丝,也沒有“鐵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