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時代洶涌的海面上掙扎嗜暴。
管你駕著扁舟也好胀莹,大船也好司倚,全都在將傾未傾中屏住呼吸豆混,眼見著巨輪傾頹,被大浪吞噬动知;管你緊握命運的船舵也好皿伺,躺在甲板上隨波逐流也好,不跟上歷史的洋流盒粮,桅桿上永遠揚不起帆鸵鸥。
艾瑟爾、比利丹皱、格雷戈里妒穴,他們是握住了舵的勇士,奔跑在時代前沿的覺醒者摊崭,被命運眷顧的幸運兒讼油。
起因
幾個加粗加大的字橫亙在腰封最顯眼的地方——即使腰封本身已足夠醒目——“平均3個通宵讀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呢簸,這種營銷手段堪稱百試百靈矮台,起碼我就很吃這一套。好勝心驅(qū)使下根时,我當(dāng)即拋棄了心愿單中蒙塵已久的舊愛——你說三個通宵瘦赫,我偏不。
最近半年買的書蛤迎,百分之九十是科幻确虱,以至于甫看見這樣的標(biāo)題,我就先入為主地將它劃入了科幻題材替裆。你看校辩,《永恒的終結(jié)》,《遙遠的星辰》辆童,《消失的殖民星球》……毫無疑問宜咒,《巨人的隕落》一定是部講述銀河帝國輝煌歷史的巨著。
我微笑著翻開了第一頁胸遇。
“英王喬治五世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那天荧呐,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爾士的阿伯羅溫下了礦井。”
……沒關(guān)系倍阐,科幻不代表背景一定在未來概疆,我放寬心,繼續(xù)看了起來峰搪。
然而直到到最后一頁岔冀,也沒有出現(xiàn)期望中的科幻情節(jié)。為什么會期望呢概耻?大約是因為科幻總是有人類文明之光閃現(xiàn)使套,而巨人的隕落里,只有亂糟糟鞠柄、冷冰冰世界里的無能為力侦高。
這本書里的人物之多,不禁讓我想起讀《百年孤獨》時被阿爾卡蒂奧們和奧雷里亞諾們所支配的恐懼厌杜。好在每一位的性格都相當(dāng)鮮明奉呛,讓人不至于混淆了來自礦井的比利和出身貴族的菲茨。
如果一個個回憶夯尽,不知道還要寫到什么時候瞧壮,索性一對一對的寫。
茉黛與艾瑟爾
茉黛·伊麗莎白·菲茨赫伯特和艾瑟爾·威廉姆斯的人生軌跡像斜率相反的兩條直線匙握,在短暫匯聚后分道揚鑣——二十三歲的茉黛從泰-格溫開滿桃金娘的花園里走過咆槽,此時艾瑟爾正作為女仆在廚房干活;三十三歲的茉黛在夜總會彈琴討生活圈纺,而艾瑟爾走在威斯敏斯特宮的臺階上秦忿,昂首挺胸。
書中對于女性人物的刻畫十分精彩赠堵,主線人物艾瑟爾小渊、茉黛的人生歷程貫穿了整整三本書法褥。不同于艾瑟爾由稚嫩的女仆成長為政黨領(lǐng)袖的波瀾起伏茫叭,生來就是女勛爵的茉黛幾乎沒有個人成長的過程,或者說空間半等。出場時二十三歲的茉黛和結(jié)束時三十三歲的茉黛揍愁,幾乎沒有變化∩倍可能唯一改變的是莽囤,最終她學(xué)會了向生活妥協(xié),這種妥協(xié)半是因為對沃爾特的愛切距,半是因為別無他法朽缎。
茉黛是個非常非常矛盾的人物,以致于讓我覺得她或許是最接近我們這一代人的一個。她出場時就自帶“黑暗時代的進步女性”光環(huán)话肖,在當(dāng)時有錢與高貴很難兼?zhèn)涞挠被啵粌H有出身,還有極其富有的哥哥最筒,書里說她家有五百二十三扇窗戶贺氓,“金錢對她來說意義不大……她想要任何東西,菲茨都會付錢床蜘,連問也不問”辙培。然而她卻抱有與舊貴族截然不同的立場,是“讓人驚訝的自由派政治觀念”邢锯,支持婦女參政扬蕊,并且為爭取婦女投票權(quán)而奔走。正是這種出身和思想的矛盾丹擎,使她的政治觀念自帶一種脆弱感厨相,這大約是生活經(jīng)歷造就的局限,即使茉黛在貧民區(qū)設(shè)置醫(yī)院——固然是令人敬佩的行為——但她本身無法對底層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鸥鹉。同情被壓迫的婦女蛮穿,可惜她本身也是壓榨著她們的一員;她所享受的一切毁渗,都是建立在礦區(qū)人民無盡的痛苦之上践磅。
遺憾的是,這一點灸异,她一輩子都沒有看到府适。
出身,就是她的枷鎖肺樟。
鎖住茉黛的檐春,同樣也鎖住了艾瑟爾。
生而貧窮么伯,艾瑟爾在做女仆時跟阿爾溫地區(qū)的主人——菲茨赫伯特伯爵有過一段浪漫卻悲傷的感情疟暖。菲茨在她眼中閃閃發(fā)光,凝聚著英國幾百年紳士精神的精華田柔,她對他的迷戀不止在個人俐巴,而是財富、地位的疊加硬爆。即使盲目欣舵,他們的愛情也曾經(jīng)真摯而甜蜜,但菲茨維護所謂的體面時的冷漠嘴臉缀磕,終于讓她意識到缘圈,她跟菲茨之間橫亙著天塹——階級劣光,是沒法通過愛情跨越的。
可以說糟把,與菲茨的決裂是她真正走向獨立的契機赎线。生活的苦難非但沒有把她打倒,反而給了她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糊饱,那些痛苦是她發(fā)出聲音時最真實的倚靠垂寥。
終于有一天,她打破鐐銬另锋,走到了時代的最前沿滞项。
難道我們一定要親身感受到別人的悲傷才能有發(fā)言權(quán)、才能為之奮斗嗎夭坪?不一定文判。
然而越貼近,才越能明白真正的訴求室梅。茉黛和艾瑟爾最終分道揚鑣的根源戏仓,我想就在此處。
茉黛更像是個理想主義者亡鼠,妥協(xié)從未出現(xiàn)在她的字典里赏殃。是否改變現(xiàn)狀對她當(dāng)下的生活沒有絲毫影響,她要的是最終勝利间涵,絕對的改變仁热。要知道,巨大的改變不會一蹴而就勾哩,不是一夜之間就能達到的抗蠢,人們需要適應(yīng),社會也需要過渡思劳。茉黛拒絕了妥協(xié)迅矛,認(rèn)為這是一種對自己理想的背叛。
但對于艾瑟爾這樣在泥濘中掙扎的女人來說潜叛,改變就是改變秽褒,改變意味著希望,意味著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前進钠导,意味著她沉重的負(fù)擔(dān)減輕了那么一點震嫉,而這么一點就足以讓她繼續(xù)背負(fù)著命運的不公走下去森瘪。
沒有到達過地獄的人牡属,是不會明白想要脫離地獄的決心的。
茉黛生活在“天堂”扼睬,最大的煩惱是自己沒有受過教育逮栅。雖然有時候悴势,正是這些不被生計捆綁的人才能去探尋更高層面的問題,且正是她帶領(lǐng)著艾瑟爾走向爭取婦女投票權(quán)的道路措伐,但過于理想化反而會失去最初追尋的意義特纤。
書里有個很有趣的小情節(jié),說茉黛十七歲時宣布自己要上大學(xué)侥加,卻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捧存,于是她請了家庭女教師和輔導(dǎo)教師,最后卻沒能通過任何形式的考試担败∥粞ǎ“這是她后來支持婦女參政的原因——她明白如果女性不能擁有投票權(quán),那么女孩子將永遠無法受到體面的正規(guī)教育提前÷鸹酰”這種覺悟相當(dāng)先進,且與艾瑟爾從社會地位中體悟到的也無高下之分狈网。但我總覺得宙搬,她的追求更像是一個標(biāo)桿,一個象征性的符號拓哺;她的矛盾勇垛,在于所追求的與所做的常常相反,帶有些微自我感動的意味士鸥。
在描寫茉黛的情節(jié)中窥摄,她與沃爾特的愛情占據(jù)了大量筆墨。青年人在面對戰(zhàn)爭時的慌張和無力础淤,他們對彼此的忠貞和誠實崭放,作者都描繪地十分寫實,包括沃爾特分別后短暫的精神出軌鸽凶,真實而又充滿了時代背景下濃濃的無可奈何币砂。
茉黛選擇愛情,失去了地位和財富玻侥;而艾瑟爾拋下對菲茨的迷戀决摧,踏上了真正獨立自主的人生。倒不是說愛情與地位兩相對立凑兰,彼此互成因果掌桩,只是說這樣的結(jié)局在開頭怎么也想不到,頗有些唏噓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