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坞靶,不為了自己,很少哭蝴悉≌靡酰看影視劇:親近的人去世了拍冠,主角哭得死去活來尿这。我當時暗暗地想,如果我身在其中倦微,哭不出來怎麼辦呢?我怎麼能這麼不孝順呢正压?我怎麼能不愛親人呢欣福?
嚴肅的思考“為什麼要孝順父母”這個問題是在幾年之前。什麼是愛焦履?什麼是親情拓劝?拋開感情不講,為什麼在道義上也一定要孝順父母呢嘉裤?是怎樣的恩情一定要報答呢郑临?
遵從一個簡單的邏輯:對於身邊形形色色的人,難道每一個對你好的人你都要報答嗎屑宠?某個人一意孤行對你做的事情厢洞,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跟你沒有任何關係典奉。那麼躺翻,父母與那些人有什麼區(qū)別呢?難道卫玖,孝順公你,就只是因為養(yǎng)育?只是因為多年來自願對你的付出假瞬?如果這些付出沒有喚起你的愛陕靠,就連你的出生也被認為是父母的一意孤行,難道就不需要感恩了嗎脱茉?
答案顯然是剪芥,不。這其中一定有一些特別之處琴许。
暫且放下這個問題粗俱。
如果孝順是發(fā)自於“愛”,而非感恩,那麼這種愛與愛其他人有什麼區(qū)別呢寸认?我曾經以為签财,愛,就一定要了解偏塞。我為了老爸不了解我的喜好唱蒸,不了解我的生活而委屈大鬧。然而事實證明灸叼,和一個人接觸的太多了神汹,十分瞭解,但卻並不“愛”——這兩者根本就是兩回事古今。
對於朋友屁魏,情人,愛捉腥,是起源於了解氓拼。朋友,無論是Aristotle還是孔子抵碟,都認為要有一定的共同點桃漾。“道不同不相為謀”拟逮,Aristotle不只要求朋友各個方面相配撬统,甚至認為朋友必須每天黏在一起,否則友誼就會消失敦迄。沒有共同的話題恋追,趨向,很難產生欣賞和信賴罚屋,朋友之間的愛很難實現(xiàn)几于。情人,無論肉體和心靈的先後沿后,是要先有了解才產生感情的沿彭,並且有取向的。一個人尖滚,不可能對所有異性都動心——無論從進化論和真實感受角度喉刘,都是如此。不了解一個人漆弄,就很難產生愛慕之情睦裳。對於這兩者,我們都是先看到撼唾,噢廉邑,出現(xiàn)了一個TA,然後慢慢感悟TA在自己心中什麼位置。一是要了解蛛蒙,二是有取向糙箍。
然而親情呢?父母不會因為你是誰牵祟,再選擇愛不愛你深夯,而是心中早已有了一個位置,無論是誰進入了這個位置诺苹,都會毫無保留的愛護TA(此處不討論社會倫理問題咕晋,只講普遍情況;我承認激素有很大的作用收奔,但是“如果我不是王子你還愛不愛我”這種問題毫無意義是吧)掌呜。這是父母之愛,或者親情的最動人之處——因為它稀有坪哄,除了父母親人质蕉,幾乎不會有人再這樣對待你。說句題外話损姜,愛情和親情就區(qū)別在此了饰剥。愛情變成親情並不是激情削減殊霞,而是愛的昇華——由有選擇的愛摧阅,轉變?yōu)椤盁o論你是誰,做過什麼绷蹲,都會這樣愛你”的感情(如然想起畫皮一的最後王生說的話)棒卷。
兒女對於父母呢?小時候祝钢,是依賴比规。沒有自主生存的能力,對陌生的世界恐懼拦英,沒有自己堅信不變的東西(所謂三觀蜒什?)。只有依賴著別人疤估,才能心安灾常,才知道該怎麼做。這種依賴铃拇,不能叫做愛钞瀑。因為依賴是索取,而愛是付出(我不是為我首段的想法找理由/笑哭/)慷荔。進入青春期雕什,開始有了自我的評判的意識,要開始獨立,要擺脫依賴贷岸。開始評價親人父母——在評判朋友的標準下壹士。這個過程中,子女開始受到更多的親人以外的人的影響凰盔。在擺脫依賴卻不能完全獨立墓卦,和父母意見分歧的掙扎中,慢慢邁向了成熟户敬。
我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思考落剪,前文那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的結論是尿庐,(說起來有些繞)親人是不能選擇的忠怖,因為是親人塑造了我們。
沒有父母抄瑟,我們不可能懂得怎樣在世界上生存凡泣。父母就像初始裝備,像創(chuàng)業(yè)啟動資金皮假,如果缺失鞋拟,人生不可能開始運轉。父母的愛惹资,啟動了我們面對世界贺纲,在這個次元生存下去的態(tài)度。沒有這種愛護(或者是有其他人扮演類似的角色:與“家”有關的問題褪测,後文再談)猴誊,不可能有所有人生的樂趣——不止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那麼簡單(大部分人都會承認生命是個禮物吧)。父母一方面給了生活的技能侮措,一方面給了“愛”的力量懈叹。
回到“了解”的問題上。父母是在愛之後才開始了解分扎,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子女開始有獨立見解之後才意識到澄成,原來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親人塑造了我們畏吓,本來墨状,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給的,何談了解庵佣?根本就是另一個自己歉胶。在有了父母所給的力量的基礎上,子女開始探索自己的領域巴粪,開始抱怨父母的不了解通今。
為什麼“家”如此重要呢粥谬?可能有一些孩子的成長中,是其他人讓TA懂得生活的技能(通過模仿)辫塌,但如果沒有人“愛”這個孩子漏策,或者看不到身邊有“愛”,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隱患臼氨。例子太多了掺喻,有關男性家庭暴力的調查可以百度一下。
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讀書储矩,正處在並不是很能融入感耙,卻也不願意回到原來生活的這樣一個尷尬交界點。這個時候持隧,心裡的寄託即硼,就是家。小時候盲目背的“家是溫暖的港灣”屡拨,說的真對啊只酥。即使有人愛護,有人引導呀狼,但是裂允,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存在,可以讓人依賴哥艇,讓人放下一切包袱绝编,相信彼此之間無論怎樣認為,怎樣不了解她奥,都是有親情維繫的“愛”瓮增,稱之為“血緣”的東西存在的怎棱,那豈不就是終身漂泊一樣的孤獨麼哩俭?
子女對父母有多少“愛”呢?我太年輕了拳恋。
我只想說凡资,爸爸,媽媽谬运,我愛你們隙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