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絕·萬里長城60首之21雁門關(中華通韻)
作者:薛志鵬
樓頭擊鼓驚云外妄痪,猿臂橫刀嘯嶺巔辖众。
千古龍城飛將在,孤軍仗劍更威嚴载荔。
【注釋】
①本系詩詞盾饮,是筆者應著名書畫藝術家、國寶人物古今明先生重托與指示而潛心創(chuàng)作懒熙,是《三長精神詩詞》暨《長江精神》《長城精神》及《長征精神》系列詩詞之一部丘损。
②如將本系《七絕·萬里長城60首》聯韻詩作合而為一,即為正文120韻工扎、240句徘钥、1680字,無一重韻肢娘,且一韻到底的《七言排律·萬里長城120韻240句》一首呈础。
③本系作品舆驶,由新疆邊境烽火臺起,經甘肅而钞、青海沙廉、寧夏、陜西臼节、內蒙古撬陵、山西、北京官疲、天津袱结、河北入渤海;再由遼寧途凫、吉林延伸至中朝邊境鴨綠江畔垢夹;再由黑龍江牡丹江向北,經齊齊哈爾入內蒙维费,直至蒙古國及俄羅斯邊界果元;再回轉向南,經山東犀盟、河南而晒、湖北入湖南苗疆;再東轉向浙東臺州阅畴,臨海古長城直望東海止步倡怎。此舉,旨在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長城精神贱枣。
④本作监署,以“山西忻州代縣雁門關先秦長城”為代表,描述萬里長城雁門關先秦長城風貌纽哥。
⑤雁門關: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北20公里雁門山中钠乏,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春塌,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晓避,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只壳。與寧武關俏拱、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戰(zhàn)國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吕世,胡服騎射彰触,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命辖,建立了云中况毅、雁門、代郡尔艇。后李牧奉命常駐雁門尔许,兵強馬壯,其后十余年终娃,匈奴不敢寇趙味廊。后人稱李牧為“奇才”,并在雁門關建“靖邊寺”棠耕,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zhàn)功余佛。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窍荧,從雁門出塞辉巡,“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qū))蕊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郊楣,并且修筑了萬里長城。
漢武帝下詔發(fā)卒整修雁門關瓤荔,漢朝名將衛(wèi)青净蚤、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输硝,多次大敗匈奴今瀑,立下汗馬功勞〉惆眩“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橘荠、雁門、云中太守時愉粤,先后與匈奴交戰(zhàn)數十次砾医,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漢元帝時衣厘,王昭君自雁門關出塞和親如蚜,從此以后,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影暴,牛馬布野错邦,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型宙。
雁門關之稱撬呢,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妆兑,屢有內犯魂拦,唐駐軍于雁門山毛仪,于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芯勘∠溲ィ《唐書·地理志》描述這里“東西山巖峭拔,中有路荷愕,盤旋崎嶇衡怀,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安疗,亦曰雁門關”抛杨。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zhàn)場荐类。愛國將領楊業(yè)(又稱楊繼業(yè))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里大顯身手怖现,為國立功。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掉冶,楊業(yè)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后真竖,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厌小,當時人們譽楊業(yè)為“楊無敵”恢共。
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zhàn)斗中璧亚,楊業(yè)陷入重困讨韭,最后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zhí)癣蟋,寧死不屈透硝,終至絕食為國。后經五代十國疯搅、宋濒生、遼、金幔欧、元四百余載罪治。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礁蔗。
明代吉安侯陸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監(jiān)民工筑新關于舊關東北十里處的要道觉义。南距代城縣四十余里,北鄰廣武古城二十一里浴井,地勢更為險要晒骇。明清以后,關城雖屢有重建,但內長城作為“內邊”的作用已經失去洪囤,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徒坡。關城僅在東門、西門箍鼓、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崭参,一副石旗桿呵曹,明鐫李牧碑石一塊款咖,以及寺后的數株青松。1937年9月奄喂,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抗日铐殃,派周恩來、彭德懷和彭雪楓同志跨新,前來雁門山的太和嶺口與國民黨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閻錫山會晤富腊。1937年10月18日,在閻錫山棄關南撤以后域帐,八路軍120師716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赘被,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余輛肖揣,取得震驚中外的大捷民假。
⑥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書于杭州龙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