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第五章 精神分析流派:新佛洛依德主義的理論、應用與評價
聚集在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許多人后來與佛洛依德分道揚鑣糖权,他們當時與佛洛依德分歧很大堵腹,但是若站在現(xiàn)在的視角看,他們的貢獻是使得佛洛依德的理論更詳盡準確星澳,而不是行程了更激進的人格新流派疚顷。因此人們稱這些理論為新佛洛依德學說。
佛洛依德理論的局限性與弱點
佛洛依德理論的局限性禁偎,也就是新佛洛依德理論家們主要的三個主張:
- 新佛洛依德理論家大多拒絕接受成人人格在人生前五六年幾乎完全形成的觀點腿堤。比如: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期的經(jīng)歷對人格形成也很重要。埃里克·埃里克森特別指出如暖,人格的一些重要方面會持續(xù)發(fā)展笆檀,一直到老年期。
- 新佛洛依德的學者對人格的本能根源的觀點提出挑戰(zhàn)盒至。尤其是佛洛依德不承認許多重要的社會文化力量影響著“我們是誰”误债。
- 許多理論家不喜歡佛洛依德理論的整體消極色調(diào)浸船。佛洛依德描繪出一幅悲觀的、有失體面的人類本性圖景----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本能和無意識的力量所控制寝蹈。(筆者:并且在五歲之前已經(jīng)確定李命,以后也難以更改,確實有些灰暗)后來的理論家箫老,不管是精神分析學派還是其他學派封字,都對人類和人格持有更積極的看法。一些理論學家指出了人在自身潛能得以實現(xiàn)時獲得的成長體驗和滿足感等色調(diào)積極的觀點耍鬓。
(筆者:下面會按照理論家來分別介紹精神分析流派的理論阔籽,后續(xù)其他五個流派的理論部分也均是按照理論家來組織章節(jié)的。在書里還配有各個人的生平介紹牲蜀。阿德勒的一生就像他的《自卑與超越》一樣是用畢生努力克服自卑感的榜樣笆制。這本書真的非常易讀,建議讀者能夠讀原書的就讀原書涣达,就不用看我寫的這種只提煉結(jié)論沒有生動有趣的例子和歷史溯源的拆書了在辆。這也是我寫拆書的初衷之一。O(∩_∩)O)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是第一個從維也納精神分析協(xié)會與佛洛依德決裂的人度苔,阿德勒將自己的學說命名為個體心理學匆篓。很不幸的是他和佛洛依德之間的分歧最終變成了私人恩怨。
一寇窑、尋求優(yōu)越
阿德勒和佛洛依德的一個本質(zhì)不同就是他們對人類動機的描述鸦概。佛洛依德用性和攻擊性來描述人的動機,而阿德勒認為甩骏,只有一種動機推動著人們窗市,他稱之為尋求優(yōu)越。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出生就有深深的自卑饮笛,用一生努力去戰(zhàn)勝他們的自卑感咨察,也就是尋求優(yōu)越。例如對商業(yè)成功人士的分析中缎浇,佛洛依德往往用升華來描述這些人扎拣,阿德勒將其看做是尋求優(yōu)越的結(jié)果赴肚,向領(lǐng)導人的位置每前進一步素跺,都會提供一次暗示:這個人并不自卑。(筆者:我想到亞馬遜創(chuàng)始人的貝佐斯的私生子身份誉券,很多人就認為這是他獲得商業(yè)成功的驅(qū)動力來源指厌。)
二、父母對人格發(fā)展的影響
同佛洛依德一樣踊跟,阿德勒也承認出生后剛開始的幾年對人成年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踩验。不同的是阿德勒還同時強調(diào)父母的重要作用鸥诽。溺愛會剝奪孩子的獨立性,引發(fā)孩子更強的自卑感箕憾。而被父母忽視對待的孩子會冷漠多疑牡借,成年后親密關(guān)系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三袭异、出生順序
頭生的易被溺愛钠龙,中間生的兒童會形成對優(yōu)越感的更強烈追求,末生兒易被整個大家庭溺愛同時也容易產(chǎn)生更強的自卑感御铃。
卡爾·榮格
令佛洛依德最痛苦的反叛或許是卡爾·榮格碴里,佛洛依德曾將榮格作為自己這一運動當然的繼承人。榮格與佛洛依德分道揚鑣后建立了分析心理學上真。
榮格的觀點一開始讓人困惑咬腋,因為他其中混雜著很多古代神話和東方宗教觀,一旦克服這些概念的困惑睡互,榮格同時也是最能引起興趣根竿、啟發(fā)思維的人格理論。
一湃缎、集體無意識
榮格發(fā)現(xiàn)依戀母親犀填、害怕黑暗、接受上帝或者某一些神嗓违,這種體驗貫穿于所有文化的過去和現(xiàn)在九巡。為什么呢?
榮格認為有一種佛洛依德完全沒提到的集體無意識蹂季,區(qū)別與個體無意識的存在冕广。這些思想被壓抑在意識之外,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具有的無意識內(nèi)容偿洁,對所有人都相同撒汉。
集體意識由原始意象組成。榮格將他們稱為原型涕滋。
二睬辐、一些重要的原型
三個重要的原型:
女性原始意象(阿尼瑪):男性身上女性的一面。
男性原始意象(阿尼斯瑪):女性身上男性的一面宾肺。阿尼瑪和阿尼斯瑪引導人們?nèi)ふ覑矍榛锇樗荻耙粋€男人,在對愛情的選擇上锨用,受到與他本身無意識的女性原始意象最吻合的女性丰刊、即一個能立刻接受他靈魂投射的女性的強烈誘惑≡鲇担”
陰影:比喻人格的陰暗面啄巧。一部分存在于個體無意識中寻歧,是被壓抑的消極感情;另一個部分存在于集體無意識中秩仆。在所有文化中码泛,善惡都被人格化,是最普遍的主題澄耍。與佛洛依德的投射相同弟晚,如果我們不能將善和惡整合進自己的整體中,我們就會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惡逾苫。
三卿城、集體無意識的證據(jù)
對榮格觀點的批評就是其科學性,很多人以為榮格是完全從幻想中提出他的觀點的铅搓,實際上榮格對世界各文化的普遍研究和自己治療師生涯中得到了很多無可置疑的證據(jù)瑟押。這些“證據(jù)”并非從實驗室實驗中得到的有數(shù)據(jù),而是通過考察神話星掰、文化象征物多望、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陳述來證明的氢烘。
埃里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從未獲得大學學位怀偷,與佛洛依德相識是因為自己在佛洛依德的一位病人和朋友的子女開辦的學校里工作。他最終成為心理醫(yī)生播玖,形成了自己關(guān)于人類人格本質(zhì)的理論椎工。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佛洛依德將自我看作本我沖動和超我命令之間的調(diào)停人蜀踏,埃里克森認為自我是人格中一個相對強大而獨立的部分维蒙,其目標是建立人的同一性,滿足人掌控外部環(huán)境的需要果覆,他的理論中的這部分稱為自我心理學颅痊。
同一性指人對自己的唯一性的認識,以及從過去到想象中的未來的連續(xù)感局待。同一性危機指人在缺乏明確的“我是誰”的感覺時所產(chǎn)生的混亂和失望斑响。人們都可能在一段時期覺得自己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向不確定。
二钳榨、人格的畢生發(fā)展
埃里克森認為人格在一生中持續(xù)發(fā)展舰罚,并且劃分出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8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對人至關(guān)重要重绷。在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面對兩條不同的前進方向沸停,這些岔路口代表人格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膜毁。他把這些轉(zhuǎn)折點稱作“危機”昭卓,怎樣解決危機決定著我們?nèi)烁癜l(fā)展的方向愤钾,并影響到我們怎樣解決后面的危機。(筆者:關(guān)于人生階段的劃分等問題在發(fā)展心理學中也有其他很多劃分方式候醒,對危機的觀點也各有不同能颁,埃里克森的理論是比較知名的之一。)
基本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從出生到1歲之間倒淫,新生兒完全處在周圍人的疼愛中伙菊。需要得到滿足的兒童會產(chǎn)生基本信任感,對這樣的兒童來說世界是個好地方敌土,人人充滿愛意镜硕,容易接近。反之形成基本不信任返干,就會進入一種對他人懷疑和退縮的生活模式兴枯。
自主性對羞怯和懷疑:1歲以后的嬰兒開始想知道是什么使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物聯(lián)系起來,外界的什么東西是他們能控制的矩欠?外界的什么東西控制著他财剖?如果允許他操控自己能遇到的各種東西,兒童就容易充滿自主性癌淮,感到自己強大而獨立躺坟。埃里克森認為這個階段父母的過度保護會阻礙這一年齡的發(fā)展,如果不允許兒童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物品與事物進行探索并施加影響乳蓄,就會產(chǎn)生羞怯和懷疑的情感咪橙,會對自己缺乏信心并依賴他人。
主動性對內(nèi)疚感:隨著兒童與其他孩子交往虚倒,開始社會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匣摘。兒童通過尋找玩伴,編排游戲裹刮,形成一種主動性的感覺音榜。兒童學習到了怎樣設定一個目標,怎樣充滿信心地應對挑戰(zhàn)捧弃,開始形成志向感和目標感赠叼。沒有形成主動性的兒童在這個階段會產(chǎn)生內(nèi)疚和順從的情感。他們?nèi)狈δ繕烁形ハ迹谏缃缓推渌麍龊虾苌俦憩F(xiàn)出主動性嘴办。
勤奮感對自卑感:大多數(shù)兒童進入小學,都會認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买鸽,但不久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要與其他的孩子展開競爭涧郊,為學習成績,為了受人際歡迎眼五,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妆艘,為在體育比賽中勝利等等彤灶。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天分和能力與同伴比較,如果成功他們的能力感會增強批旺,這使得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成為積極的幌陕、有成就的社會成員。但失敗體驗會使得兒童產(chǎn)生無能感汽煮,導致對創(chuàng)造性和幸福感的不良預后搏熄。在青春期躁動和青少年時期到來之前的這段時間里,兒童要么形成勤奮感和對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的信心暇赤,要么形成自卑感和對自己的天分和技能的低評價心例。
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青少年期是一個迅速變化的時期,也是成年期之間相對較短的準備期鞋囊。青少年期是一生中最困難的時期契邀。年輕人開始對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提出疑問:“我是誰?”如果能圓滿回答這一問題失暴,他們就形成了同一性的感覺坯门。這使他們能對個人價值觀和宗教問題獨立作出決定。他們懂得了自己是誰逗扒,接受并欣賞自己古戴。遺憾的是,許多青少年不能形成較強的同一性感覺矩肩,相反现恼,他們陷入角色混亂之中。
親密感對孤獨感:青少年很快進入成年初期黍檩,此時年輕人尋求一種特殊關(guān)系以在親密感和情感方面獲得成長叉袍。這種關(guān)系的結(jié)果可能是結(jié)婚,或者沒結(jié)婚卻和人一起分享親密感刽酱,也可能很遺憾喳逛,結(jié)了婚卻沒有親密感。在這一階段不能形成親密感的人棵里,將面臨孤獨感润文。他們可能經(jīng)歷了膚淺的關(guān)系,但從未在真正的親密關(guān)系中獲得情感滿足殿怜。他們可能回避情感投入典蝌。獨身生活方式有方便之處,也可能得到一時歡愉头谜,但假如不能超越這種生活方式骏掀,也會壓抑情感發(fā)展和幸福感。
繁衍感對停滯感:進入中年,人們開始關(guān)心對下一代的指導截驮。做父母者感到笑陈,他們通過對父母的影響豐富了自己的生活。無子女的成人通過與年輕人一起工作侧纯,或者在培養(yǎng)侄子女、外甥子女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甲脏,也使得生活更豐富眶熬。沒有形成這種繁衍感的成年會會陷入停滯感當中,這是一種空虛感和對自己人生目標的懷疑块请。有一些人很少從這個過程中獲取快樂娜氏,對父母和子女來說都是可悲的。
自我完整感對絕望感: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危機要解決墩新。對過去經(jīng)歷和生命終結(jié)必然性的反思贸弥,使老年人要么產(chǎn)生一種完整感,要么產(chǎn)生絕望感海渊。
卡倫·霍妮
與很多新佛洛依德者不同绵疲,卡倫·霍妮不是佛洛依德的學生〕家桑霍妮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探索了文化和社會對人格發(fā)展的影響盔憨。她賦予社會影響以突出作用的觀點,反應在他對精神分析流派的兩個重要貢獻中:關(guān)于神經(jīng)癥的觀點和他所謂的女性心理學讯沈。
一郁岩、神經(jīng)癥
卡倫·霍妮認為神經(jīng)癥人群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拼命與不適當感和不安全感進行搏斗。盡管他們最終用自己的行為把別人驅(qū)開缺狠,但他們的內(nèi)心是膽怯的问慎、可憐的。他們的特點是陷入自我挫敗的人際關(guān)系挤茄,這些人與他人互動的方式阻礙他們形成無意識中渴望的社會交往如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破壞性的人際交往方式其實正是他們避免焦慮的一種防御機制穷劈。
雖然原因相同薇正,但神經(jīng)癥人群卻有著三種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表面行為方式囚衔。其實下述的三種行為方式本身沒有什么問題挖腰,大多數(shù)人都會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方式來應對焦慮,但神經(jīng)癥患者在各種社會交往中练湿,只具備使用其中的一種的能力猴仑。
接近人群:他們強烈的需要被愛和被接受,不加選擇的依附于身邊的某個人,因為他們覺得任何一種關(guān)系都比孤獨和被冷落好辽俗。這種人不是愛別人疾渣,而是依附于人,他們不是和別人分享情感崖飘,只是得到情感榴捡。由于這樣的神經(jīng)癥方式,每一段新的關(guān)系都不會長久朱浴。
反對人群:應對焦慮的另一種方式是與他人戰(zhàn)斗吊圾。這很像佛洛依德提出的投射概念趋距,這些人總是在別人對他們下手之前喘鸟,先對別人下手。只有能得到好處時葵蒂,他們才與別人建立關(guān)系梁沧。與這些人交往一定是膚淺檀何、令人難堪和痛苦的。
脫離人群:這種神經(jīng)癥的人把回避情感廷支、愛和友誼作為處世之道频鉴,認為避免焦慮的最保險方式就是不參與。愛上這類人肯定是一個錯誤恋拍,感情得不到回應砚殿,因為他根本沒被感受到。這種關(guān)系對雙方都是膚淺和單向的芝囤。
二似炎、女性心理學
應用:精神分析理論與宗教
佛洛依德認為宗教行為是一種神經(jīng)癥的反映,它始于嬰兒的無助感和對有力量的保護著的渴望悯姊,這個人也許是父親羡藐。上帝不過是以幼稚的方式造出來的,為人們提供安全感的無意識的父親式人物悯许。
埃里克·佛洛姆認為仆嗦,人們求助于教堂強大的權(quán)威,是為了逃離無力感和孤獨感先壕。我們都是個體瘩扼,要對自己負責并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對此的認識使得很多人感到恐懼垃僚。宗教為這種恐懼提供了避風港集绰。
佛洛姆把宗教氛圍專制主義宗教和人道主義宗教。前者強調(diào)人們在一個強有力的神的控制之下谆棺,后者強調(diào)神只是我們自身力量的象征栽燕。
評價:個人敘事
使用個人敘事測量人格
使用個人敘事的研究者通常對受測者進行訪談,有時也會讓受測者書面回答問題。但是如何把這些描述轉(zhuǎn)變?yōu)榭梢园讶藗冞M行比較并檢驗假設的資料呢碍岔?
首先浴讯,對訪談錄音進行轉(zhuǎn)錄為文字。然后蔼啦,根據(jù)事先制定的標準對材料進行編碼榆纽。例如,研究者編碼轉(zhuǎn)寫時候會計算某一主題被提及的次數(shù)捏肢。多數(shù)時候由兩個或更多研究者對同一份記錄進行編碼奈籽。
對個人敘事的記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是比較穩(wěn)定的。但這種方法也有一些問題猛计,主要表現(xiàn)是研究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這種自傳式的表達唠摹。個人敘事是一種選擇性的表達爆捞。也有對此辯駁的研究者認為奉瘤,雖然可能缺乏準確性,但人們挑選的記憶中的事情和構(gòu)建自己過去的生活的方式是主動的煮甥。一個人相信某個悲劇塑造了自己的性格盗温,比那個時間是否起了這樣的作用更重要。
繁衍感與生活經(jīng)歷
一些心理學者發(fā)現(xiàn)成肘,個人敘事特別適合考察埃里克·埃里克森描述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卖局。很多研究集中于第七個階段,繁衍感對停滯感双霍。
新佛洛依德理論的優(yōu)勢與批評
優(yōu)勢:
- 詳細考察了被佛洛依德忽視或者未加強調(diào)的一些重要概念砚偶。
- 把很多新概念引入心理學文獻,很多觀點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洒闸,如同一性危機染坯、內(nèi)向、自卑情結(jié)等丘逸。
- 衡量理論價值的另一個點单鹿,看它對后來的理論學家和心理治療師的影響程度。這方面深纲,新佛洛依德學說可以說是成功的仲锄,很多新佛洛依德學說持有的關(guān)于人類的樂觀色料,為人本主義理論鋪平了道路湃鹊。
簡而言之儒喊,新佛洛依德理論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精神分析流派的各部分更適合心理學者和非心理學者的口味币呵。然而新佛洛依德理論家中沒有一個人可以與佛洛依德相比澄惊,甚至把這些理論加在一起也沒能達到佛洛依德的水平。
批評:
- 佛洛依德理論的局限性也存在于新佛洛依德主義者的著作中。
- 新佛洛依德學說作為一個群體掸驱,常常過分簡化或忽視一些重要概念肛搬。沒有一個人像佛洛依德那樣,涉及那么多問題毕贼,做了那么深入的探討温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