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到底是孩子锦庸,不會像成人一樣做事情還要瞻前顧后,他們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好玩或者出于孩童本能的隨意蒲祈,會做出令我們頭疼的事情亦或是給我們制造麻煩甘萧,比如孩子會在家里干凈的墻面上隨意涂鴉,又比如孩子把擦手的濕毛巾亂丟梆掸,弄濕了你的床單扬卷,如果你是大人你該如何應(yīng)對?是好言相勸酸钦?也許孩子根本就不吃你這套怪得!是怒氣惡吼?也許孩子就起反感心理或被嚇到!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中第二章就教我們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的五個技巧:
1.描述問題(床上有一塊濕毛巾)
2.提示(毛巾把我得毯子弄失了)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毛巾)
4.說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歡睡在濕床上)
5.寫便條(貼在毛巾架上:請把我放回原處涼干)
? ? ? ? 當然有的家長也會覺得孩子做了不對的事情懲罰是非常有必要的汇恤,在這之前我也一直認為有賞有罰的教育才是正確的庞钢,但是讀完第三章代替懲罰之后感覺,執(zhí)意的懲罰可能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因谎,畢竟是孩子可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基括,或者把懲罰說是說教,那么文中就談到七種代替懲罰的技巧:
1.請孩子幫忙(讓孩子幫你做一些事情财岔,不至于你在忙的時候孩子無事而“搗亂”)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如“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愿意……”)3.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我覺得……會更好)”
4.提供選擇(逛街孩子要求你抱你就可以“要么自己走要么待家里”)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6.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如果孩子屏蔽掉我們的引導(dǎo)無動于衷风皿,那么就可以讓他嘗到自己錯誤帶來的后果,下次自然就會注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