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沒有跟永澄老師《思考汁展,快與慢》的共讀鹊碍,今天起個大早粗略看完第22章節(jié),6:30老師準時在線上分享食绿。
上一周永澄老師去學習教練技術侈咕,又有很多啟發(fā)和收獲分享給大家,其中他舉了個例子器紧,最近因為忙于工作耀销,對家庭不太關注,他太太有些抗議品洛,剛開始老師的反應是:怎么那么不懂事树姨,難道我忙于工作有問題嗎?
學了教練技術后桥状,他反思自己的反應帽揪,原來是在用他人的行為評價他人,在用自己的意圖來評價自己辅斟,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評價他人關注意圖转晰,評價自己審視行為。
今天一整天我都在思考這句話,以往我經常焦慮查邢,容易爆脾氣蔗崎,特別是在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最近一直在調整情緒扰藕,讓自己更心平氣和更有耐心缓苛,我發(fā)現如果用這句話來指導自己和孩子相處,會有巨大的幫助邓深。
孩子的意圖通常都是純潔的未桥,但是因為年齡小,自控力不夠芥备,很容易行為失控冬耿,不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動,這時候萌壳,做父母的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意圖亦镶,不能糾纏于細小的行為不放。
和孩子相處發(fā)生我們大人行為失控的時候袱瓮,我們不應該尋找各種理由解釋自己的意圖是為孩子著想缤骨,而更多的需要審視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對孩子造成傷害懂讯,是不是真正符合自己的意圖荷憋?
就拿今天舉個例子,孩子上完英語課褐望,跟另外兩個小朋友一起玩了會勒庄,說好19:10回家,結束的時候瘫里,另外兩個小朋友約好去一個人家里吃飯实蔽,孩子非常想去,開始哭哭啼啼谨读,這時候我比較堅持局装,他也沒轍,但還是不愿意走劳殖,我的語氣開始不耐煩铐尚,有點埋怨他不懂事。這時候哆姻,如果我能多關注孩子的意圖宣增,那么我一定可以更具有同理心,孩子想去跟小朋友一起玩矛缨,這是他的天性爹脾,看到其他兩個小朋友結伴一起玩帖旨,他也想加入,他的意圖很簡單灵妨,關注到他的意圖我就可以更容易接受他的行為解阅。
反觀自己,雖然我認為的意圖是為他好泌霍,希望他早點回家可以一起完成自然筆記货抄,再看會書早點睡覺,但是我的行為表現是不耐煩烹吵,這種行為對孩子來說一點都不好碉熄,孩子并不會感受到我的意圖,只會覺得我沒有關心他肋拔。
跟孩子相處如此,跟他人相處也一樣呀酸,時刻保持覺察力:評價他人關注意圖凉蜂,評價自己審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