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痴纪瘢看到這句話——看山是山,看山是水甫恩,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逆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三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學生也曾來問我奖慌。
我想嘗試用通俗的話大概講明白一點抛虫,以幫助年輕的他們理解,于是想到用自己曾經(jīng)寫過的一段話來勉強對應這山水的三個階段简僧,這句話是——小女生時建椰,以為找到白馬王子就幸福;長大后覺得岛马,誰娶了我誰就幸福棉姐;現(xiàn)在覺得,嫁或不嫁啦逆,我都可以幸福伞矩。
下面略略展開解讀……
一、“看山是山蹦浦,看水是水”階段:對應“小女生以為找到白馬王子就幸概び酰”階段
【解讀:此階段為固化思維階段,認為只有找到白馬王子才幸福盲镶,否則就不幸福侥袜,所犯錯誤認識為將A(我找到白馬王子)=B(我就幸福)】
二、“看山不是山溉贿,看水不是水”階段:對應“長大后覺得枫吧,誰娶了我誰就幸福”階段宇色;
【解讀:此階段為解構或突破概念九杂、有破有立階段,不再將A=B宣蠕,而是推翻否定第一階段的認識過程例隆,認為A≠B了,并在“破”的基礎上“立”抢蚀,創(chuàng)造出新公式C(誰娶了我)=B(誰就幸福)镀层。
三、“看山還是山皿曲,看水還是水階段:對應“嫁或不嫁唱逢,我都可以幸福”階段屋休。
【解讀:此階段為遠離二邊(即有邊無邊)坞古、無破無立的階段,這時A(嫁白馬王子)=B(幸福)可能成立劫樟,C(娶我的人)=B(幸福)也成立痪枫,不A不C(嫁或不嫁)=B(幸福)也可以成立织堂,反過來A≠B、C≠B听怕,不A不C≠B也可以成立捧挺,也就是說你嫁給白馬王子也不一定等于幸福虑绵,別人娶你也不一定等于幸福尿瞭,嫁了的人不代表她幸福,不嫁的人也不代表她就幸福翅睛,這個時候就是離有邊離無邊声搁,遠離二邊了。這個時候不再被任何概念給束縛捕发,人自在了疏旨。
有時候理證并不先于教證,理證也可以是教證的一種概括扎酷,就如世間法說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檐涝。這也意味著并不是什么都要等到在書本上看到了學到了才能明白某個道理,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悟去修法挨,從“事”(世間萬羅之相或教證)中就能推出“理”(真如之理或理證)谁榜。
如果僅僅事是事、理是理凡纳,就只會事理分開兩張皮窃植,不能舉一反三,也不能融會貫通荐糜。如此便能以事明理巷怜,寓理于事,圓融無礙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