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天使”與現(xiàn)實關(guān)懷
小說的主人公“我”是一位80后女性遇西,出生在貴州山區(qū)哼绑,遭親生父母遺棄后被收養(yǎng),取名方婉之倒淫,從農(nóng)家進入知識分子家庭伙菊。原生家庭的改變,讓主人公的命運走向變得復(fù)雜起來敌土。
方婉之長大后镜硕,因為無法承受養(yǎng)母去世、養(yǎng)父要再婚的變故以及親姐姐纯赎、姐夫接二連三的親情“脅迫”谦疾,從大學(xué)退學(xué),來到深圳打拼犬金,無意中成了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念恍。她通過奮斗成了深圳居民,找到了愛情晚顷,收獲了友情峰伙,感悟到了親情。與此同時该默,原生家庭的親情“綁架”從未停止瞳氓,親人對她提出各種要求,她雖然煩惱栓袖、無奈匣摘,擔憂自己能否扛起親情的重擔店诗,卻終究沒有袖手旁觀。血緣帶來的牽絆讓婉之把自己變成了家庭的“責任天使”音榜,她資助外甥楊輝實現(xiàn)了參軍的夢想庞瘸,后又負責供外甥趙凱讀書、為他開家長會……
梁曉聲說:“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有詩和遠方赠叼,還有在遠方跟我們有親情關(guān)系的人……社會越向前發(fā)展擦囊,我們越要維護好這樣的關(guān)系,否則我們真的變成完全孤獨的人嘴办∷渤。”實際上,年輕人與父輩一樣涧郊,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贯被、自我成長的責任乃至社會的責任。這是小說展示的亮點妆艘,也是作者多年關(guān)注中國社會變遷和青年成長的最新體會刃榨。
小說中,婉之的養(yǎng)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双仍。他從貧苦農(nóng)家奮斗成為市長后枢希,面對作為“社會關(guān)系”的“窮親戚”,一直踐行著“親情扶貧”朱沃,也教導(dǎo)女兒用責任扛起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苞轿,用“親情扶貧”為社會分擔責任。
我和我的命逗物,也是我和我的責任搬卒,我和我的勇氣。這種基于家庭倫理和親情倫理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翎卓,被評論家契邀、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李敬澤稱為“倫理現(xiàn)實主義”,他認為失暴,梁曉聲致力于書寫平民坯门,寫他們?nèi)绾瓮ㄟ^走正道為自己爭得一個未來,這種“正道”扎根于中國的倫理逗扒,也扎根于中國的現(xiàn)實和時代變遷古戴。
梁曉聲在其作品中,常常思考社會對人的要求矩肩、時代對人的改變现恼、困難對人的考驗,等等。同時叉袍,他也去呈現(xiàn)人對這些要求始锚、改變和考驗的回應(yīng)。那些多數(shù)是被動的回應(yīng)喳逛,是一種不屈不撓疼蛾。在《我和我的命》中,人物的回應(yīng)更多地內(nèi)化為一種責任和修養(yǎng)艺配,人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主動承擔起家庭衍慎、生命與社會帶來的責任转唉。
與命運對話
在《我和我的命》中,梁曉聲通過不同人物之口稳捆,表達了他對社會赠法、命運和“活著”的看法。
小說中乔夯,婉之的養(yǎng)母提道:“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給的砖织,這決定了人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和基因怎么樣,曰天命末荐;二是由自己生活經(jīng)歷決定的侧纯,曰實命。生命生命甲脏,也指人在生活中所恪守的是非觀眶熬,是生活和命的關(guān)系的組合詞;三是文化給的块请,曰自修命娜氏。” 三者合在一起墩新,構(gòu)成人與生命的關(guān)系贸弥。
作者在小說中對“命運”傾注了深切的關(guān)懷。他既寫出了命運之不可違拗的決定作用海渊,也寫出了人的奮斗和自修自悟能夠改變命運的強大力量绵疲。
主人公方婉之,從小就經(jīng)歷了命運的“玩笑”臣疑,幼小的她無法選擇原生家庭最岗;而長大后,她決定把握自己的人生朝捆,二十出頭便只身前往深圳打拼般渡,也目睹了親戚與朋友生活中的種種幸福與不幸;后來,她結(jié)婚生子驯用、事業(yè)平穩(wěn)脸秽,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卻在不到四十歲時患上癌癥……面對波折的命運蝴乔,她持續(xù)思考记餐、與內(nèi)心對話,認識到真實的自我薇正,接受并擁抱命運片酝。躺在手術(shù)臺上的婉之心平氣和地面對即將到來的一切,她默默想著:
術(shù)后我又能活多久挖腰?這個問題我已不再去想雕沿。當我不再去想,一不小心又成了“抗癌明星”猴仑;這是我年近四十唯一獲得的“榮譽”审轮。我對這頂“桂冠”并不真的感到光榮,對人能否“抗癌”心存懷疑辽俗;無非就是別陷入自哀自憐的壞情緒的泥沼而已疾渣。我的體會是——當人真的能心平氣和地面對“壞命運”,連命運之神也會刮目相看崖飘。果有命運之神的話榴捡,她或他的工作不過就是電腦般的工作,是某種神秘程序的自動鎖定朱浴。即使那程序是他們參與編制的薄疚,估計也無法操控每一次的“抽簽結(jié)果”。所以赊琳,對于命運之神的“工作”街夭,我也采取“理解萬歲”的態(tài)度□锓ぃ可我既已是“明星”板丽,我便也做了些“明星”該做的事——我在滬深兩地組建了癌病友網(wǎng)站,還主編了一份民間的刊物《與癌共舞》趁尼,頗受病友喜歡埃碱。
生活依然復(fù)雜,生命依然昂揚酥泞,奮斗依然堅韌砚殿,小說冷靜看待“命運”,既相信命運芝囤、熱愛命運似炎,和自己相依為命辛萍,又努力改變命運、改變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之和羡藐。
“我平凡贩毕,我普通,我認真做人仆嗦,我足夠堅忍辉阶。”這是婉之對命運的回答瘩扼。
在平凡中自尊地生活
除了責任與命運谆甜,這部小說還關(guān)注了女性成長,寫出了普通人與時代的關(guān)系集绰,也在時代變遷中為“人”的尊嚴刻下偉岸的身影规辱。
小說中的幾位女性,都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倒慧。作者通過方婉之和她的好友李娟在深圳奮斗的歷程,講述了有責任感的女性成長包券。
李娟的形象頗具個性與魅力纫谅。她與婉之情同姐妹,互相扶持溅固。她兢兢業(yè)業(yè)地打拼付秕,最終成為超市老板;她為人仗義侍郭,在朋友倩倩遇到危險時询吴,挺身而出,為保護倩倩而失去了左腎亮元;她面對家庭的變故猛计,堅強地扛起擔子,照顧殘疾的弟弟并為他謀出路爆捞;她義無反顧地與患病的張家貴結(jié)婚奉瘤,給予他最后的溫暖……
少年時的方婉之曾問過養(yǎng)母:“如果我注定一生平凡,那可怎么辦煮甥?”成年后盗温,去深圳獨立生活的她,在回到方氏老宅時成肘,看到先輩的照片中卖局,有進士、有醫(yī)學(xué)博士等家族歷史人物双霍,自己“夜大在讀生”和“個體戶”的身份令她自愧不如砚偶。婉之還擔心自己的平平無奇讓校長媽媽和市長爸爸失望……而養(yǎng)父母的態(tài)度始終都是——做個平凡的好人批销,就是令他們最欣慰的,這不需要天賦蟹演。她在歷練中不斷成長风钻,在思考中逐漸感悟人生。
在玉縣護校的百年校慶上酒请,婉之終于大聲回答了自己多年來的疑問:
“我是平凡的骡技,普通的。像我這樣的人羞反,是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布朦,也是世界的絕大多數(shù)。我是十幾億同胞之一昼窗。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是趴,一個人的天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澄惊,但做一個好人唆途,卻與天分與能力無關(guān)……我并不以平凡而普通而自卑,因為我從沒因平凡而懶散掸驱,從沒因普通而對自己沒了心向陽光的要求肛搬。在此我鄭重向親人們保證,正因為有你們這樣的親人毕贼,我將無怨無悔地做一個好人温赔,將在平凡中自尊地生活;將在普通中恪守做好人的原則鬼癣;將為十幾億人口這一龐大的分母陶贼,加上平凡、普通而又善良的那個‘1’……”
兩位女性人物自尊自強待秃,承擔著家庭的責任拜秧,同時,也相信勤勞章郁、善良腹纳、正直的力量。在生活一再想要扭曲她們的時候驱犹,她們都展現(xiàn)出了女性尊嚴的力量嘲恍。
保持對這個時代善好的想象,是這部小說珍貴的價值雄驹。正如李敬澤所評價的佃牛,這份想象不是憑空的,不是沒有現(xiàn)實感的医舆,而是深深扎根在現(xiàn)實里俘侠,扎根在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象缀,包括我們的困境里。在困苦中爷速,一個人如何走善好的路央星,這是更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