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肴甸。
現(xiàn)在是1869年10月赁温,我應該在歐洲避債播玖,突然被一個叫庫切的家伙傳送到了彼得堡。
(2)
巴維爾·亞歷山德羅維奇·伊薩耶夫,是我前妻瑪利亞·德米特里耶夫娜和前夫伊薩耶夫的兒子柬焕。所以他是我的繼子,在庫切的設(shè)定中我應該要很愛他。
巴維爾住在蠟燭街六十三號胰锌。
他死了——這是我來到彼得堡的原因。
(3)
蠟燭街六十三號房東的名字是安娜·謝爾蓋耶夫娜·科倫金娜藐窄,我老婆的名字也叫安娜资昧。
她大約三十五六歲,同女孩一樣的黑眼睛和濃眉毛荆忍,不過她的頭發(fā)是黑的格带。
我補了租金撤缴,暫住在了巴維爾住過的地方。
我在回憶著巴維爾叽唱,也向女房東和她女兒馬特廖娜詢問巴維爾的事情屈呕。
(4)
女房東有點迷人,和我在巴維爾的房間里過了夜棺亭。
我們兩人之間的事情從頭到尾都是在黑暗里發(fā)生的虎眨。孩子在隔壁屋子里睡覺,而我們卻如火如荼地在干如此危險的事情镶摘,我很興奮嗽桩。
(5)
我去警察局領(lǐng)取巴維爾的物品。負責巴維爾一案司法調(diào)查的那個家伙名字叫馬克西莫夫钉稍。
馬克西莫夫和我說了一通廢話涤躲,表達了三個意思:
1、 巴維爾是自殺的贡未;
2种樱、 巴維爾和反革命分子謝爾蓋·涅恰耶夫是一伙的;
3俊卤、 東西是不能給的嫩挤。
(6)
蠟燭街六十三號周圍有個乞丐在監(jiān)視這個地方。
他叫伊萬諾夫消恍,我請他進房間來休息一下岂昭。
他是個傷心的人,“我相信我一輩子都會為我死去的寶貝傷心狠怨,”他說约啊。
(7)
有個芬蘭女人找到我,得意洋洋的表明她是涅恰耶夫的女戰(zhàn)士佣赖,就是有點兒胖恰矩。
我找到了這個胖姑娘,見到了穿女裝的涅恰耶夫憎蛤。
涅恰耶夫滿口“同志”“人民”外傅,自稱巴維爾的友人。
他說巴維爾是被警察處決的俩檬。
(8)
回到宿舍——發(fā)現(xiàn)伊萬諾夫死了——就是那個監(jiān)視我的乞丐萎胰。
“他們有什么必要為這么一個無足輕重的家伙大動干戈?”
(9)
我來到了巴維爾死去的地方:制彈塔棚辽。
涅恰耶夫也在那里技竟。
伊萬諾夫的死和他有關(guān),巴維爾的死呢晚胡?
(10)
警察還是把巴維爾的東西還給了我灵奖。
里面有一個皮邊的日記本嚼沿、五個學校里用的練習冊、二十或是二十五張用別針別著的散頁紙張和一沓皮筋扎著的信件瓷患。
還有一些活頁印刷品:布朗基和伊舒金的小品文骡尽,皮薩耶夫的散文。西塞羅《論義務》的法文精選本也奇怪地夾在里面擅编。
我父親攀细,我真正的父親,是一個貴族爱态,因為同情革命才被流放到西伯利亞谭贪。我七歲的時候他死了。我母親改嫁了锦担。她的新丈夫并不喜歡我俭识,稍微大了一點點,他就急急忙忙地把我送進士官學校洞渔。我是班里年紀最小的學生套媚。我就是在那里才學會了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后來磁椒,他們搬回彼得堡堤瘤,安頓下來,才把我叫了回來浆熔。再后來本辐,我母親死了,我成了一個孤零零的人医增,和繼父生活在一起慎皱。他是個陰郁寡言的人,整天也沒什么話叶骨。我孤苦無依宝冕,僅有的朋友就是一些仆人。我從他們身上體會到人民所經(jīng)受的苦難邓萨。
不!這不是真的菊卷,完全不是真的缔恳!所有這些話都是怎樣的歪曲啊洁闰!
(11)
收拾完遺物歉甚,差不多要告別彼得堡了。
公寓里來了不速之客——謝爾蓋·涅恰耶夫扑眉,馬特廖娜帶他進來的纸泄。
他——是來要錢的赖钞。
裝腔作勢!偽君子聘裁!真不虧是人民復仇的人雪营!
馬特廖娜對涅恰耶夫的“革命”有一股驚人的狂熱。
(12)
又有人來拍門了——拍的很響衡便。
是那位胖胖的芬蘭姑娘献起,她的兩邊,各站著一個穿著藍色制服的警察
——把我的護照收走了镣陕。
(13)
涅恰耶夫又找到了我谴餐。
他帶我去了他的地下室——一個連老鼠和蟑螂都不愿光顧的地方。
我不喜歡這個自大無知又愛給人上課的年輕人呆抑。
年輕的涅恰耶夫已經(jīng)想當一名校長了岂嗓,可他連起碼的資格考試都通不過,為了報復鹊碍,他只能去鬧革命厌殉,反對考他的人。
我有點可憐這個年輕人妹萨。
我用兩條手臂擁抱了他年枕,親了他的左臉頰,又親了他的右臉頰乎完。他長滿酒刺的皮膚泛出著酸味熏兄。
(14)
涅恰耶夫拉著我去看印刷機。
他們想利用我在學生中間的影響力树姨。他們要我寫一個聲明摩桶,然后署上我的名字——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寫道:
公元1869年10月12日夜里帽揪,我的繼子巴維爾·亞歷山德羅維奇·伊薩耶夫死于細木工碼頭的制彈塔處硝清。有謠言說,他的死是帝國警察第三廳所為转晰,這種說法是故意捏造芦拿。我相信,我的繼子是被他的不仁不義的朋友謝爾蓋·根納德維奇·涅恰耶夫謀殺的查邢。
愿上帝寬恕他的靈魂蔗崎。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69年11月18日扰藕。
“印吧缓苛。”涅恰耶夫說邓深。
我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圈套未桥,一個惡意的圈套笔刹。
(15)
我開始厭倦彼得堡了《ⅲ可是沒有護照我無法離開舌菜。
生病的馬特廖娜交代了毒藥的事情。
這是一個癲癇的世界淆党,不是我認識的世界酷师。
(16)
這是我第三次坐下來讀巴維爾的文件。
我說不清究竟是什么導致閱讀如此艱難染乌。不過山孔,我還是專心翻看著,從字里行間的意義荷憋,到文件中的書信台颠,到手寫的墨水痕跡,到手指壓過留下的臟處勒庄,不放過任何一個地方串前。有時候我會用嘴唇觸碰著那些紙張。多么珍貴:紙上的每一處擦痕实蔽,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荡碾。
但是,巴維爾留下的文字里局装,里面沒有一句寬仁諒解的話坛吁,他最后的話里卻沒有一絲的寬仁諒解。
沒有尊嚴的生活铐尚;沒有限度的背叛拨脉;沒有止境的坦白。
(17)
如果人人命中注定要經(jīng)歷我們時代的瘋狂宣增,那我也會包含其中玫膀。
我要在巴維爾死去的地方住下來,在俄國住下來爹脾。
我要傾聽俄國低聲抱怨的聲音——我身上背負了所有這些:俄國帖旨、巴維爾、死亡灵妨。
借著這個年輕人的筆碉就,這座公寓房子,連同它散發(fā)著陳腐味道的走廊和陰暗的角落闷串,開始了它的自我書寫,書寫俄國筋量、書寫彼得堡的這座公寓烹吵。
(18)
END
今年閱讀的第二本書——《彼得堡的大師》碉熄。
J.M.庫切,南非作家肋拔,主要作品有《等待野蠻人》(1980)锈津、《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彼得堡的大師》(1994)凉蜂、《童年》(1997)琼梆、《恥》(1999)、《青春》(2002)窿吩、《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2003)等茎杂,于2003年榮膺諾貝爾文學獎。
看完大部分諾獎得主的作品纫雁,你會感嘆大師的作品很難和易讀性劃等號煌往。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這位庫切——他的作品就很平易近人轧邪。
這本《彼得堡的大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人小說刽脖。
我印象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苦行僧一樣的角色忌愚,是長這個樣子的——
我完全無法接受小說里他和女房東的風流韻事曲管,更無法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還說出“我想和你生個孩子”這樣的話。
在第七章——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馬特廖娜——女房東的未成年女兒——“強奸只限于這個地步”——完全沒看明白硕糊,是老陀癲癇病發(fā)作了院水,還是……
拋開這些無法接受的段落,《彼得堡的大師》還是挺有意思的癌幕。故事背景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群魔》的背景衙耕。
《彼得堡的大師》里的彼得堡仿佛就是《罪與罰》里的那個彼得堡,“他(老陀)朝那個女人(賣身帶回面包渣的女人)鞠了鞠躬”我仿佛看到了拉斯克尼科夫向索尼婭的下跪:
“我不是向你下跪勺远,而是向人類的一切苦難下跪”橙喘。
“為了寫作,他需要背叛每一個人”這個結(jié)尾的論點我覺得還是有一些突兀胶逢。
根據(jù)前面鋪墊的涅恰耶夫事件和杜撰的陀老的經(jīng)歷厅瞎,結(jié)尾有一段為了苦難、俄國而堅持寫作這個結(jié)局我覺得是更自洽的初坠。就是這段——
他在這個化身成巴維爾的年輕人的血液中和簸,找到了一種勝利感。他已經(jīng)跨躍過死神的門檻碟刺,現(xiàn)在返回來了锁保。沒有任何東西再能打動他。他不是神。他也不再是人爽柒。他在某種意義上超越了人類吴菠,超越了男人。他無所不能浩村。
? ? 借著這個年輕人的筆做葵,這座公寓房子,連同它散發(fā)著陳腐味道的走廊和陰暗的角落心墅,開始了它的自我書寫酿矢,書寫俄國、書寫彼得堡的這座公寓怎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