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樂理的傳承與變容
繼承中國的三分損益生律法赴肚,將十二律音名國風化稽鞭;繼承燕樂七均四調二十八調系統(tǒng)鸟整;現代雅樂保留律呂旋法共六個調。
(一)十二律
中日十二律對應:
黃鐘(宮)朦蕴、大呂篮条、太簇(商)、夾鐘吩抓、姑洗(角)涉茧、仲呂、蕤賓(變徵)疹娶、林鐘(徵)伴栓、夷則、南呂(羽)、無射钳垮、應鐘(變宮)
一越(宮)除师、斷金、平調(商)扔枫、勝絕汛聚、下無(角)、雙調短荐、鳧鐘(變徵)倚舀、黃鐘(徵)、鸞鏡忍宋、盤涉(羽)痕貌、神仙、上無(變宮)
注:“雙調”“平調”等音名的取法源自燕樂體系二十八調的首調音名糠排。
(二)二十八調(四調七均)
七均唐宋有別: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記載四調(宮商角羽)而未記七均(黃鐘舵稠、太簇、姑洗入宦、蕤賓哺徊、林鐘、南呂乾闰、應鐘)落追;宋代完善。
1.《詞源》記黃鐘均四調——黃鐘宮(沙陀調/正黃鐘宮)涯肩、黃鐘商(大石調)轿钠、黃鐘角(正黃鐘宮角)、黃鐘變(正黃鐘宮轉徵)病苗、黃鐘徵(正黃鐘宮正徵)疗垛、黃鐘羽(般bo涉調)、黃鐘閏(俗稱大石角硫朦,但實則為變宮贷腕,與角調無關系)
2.與西方系統(tǒng)之對比:調=scale均=key
見《瑟譜》分類。例如阵幸,以黃鐘為宮俗稱正宮調(黃鐘宮)花履,起調必取&主音為黃鐘,對應西方音階為C D E #F G A B(1 2 3 sharp4 5 6 7)挚赊;以黃鐘為商俗稱大石調(黃鐘商),起調必取&主音為太簇济瓢,對應西方音階為D E #F G A B C(1 2 3 4 5 6 flat7)荠割;以黃鐘為角稱黃鐘角,起調必取&主音為姑洗,對應西方音階為E #F G A B C D(1 2 flat3 4 5 flat6 7)蔑鹦;以黃鐘為羽俗稱般涉(黃鐘羽)夺克,起調必取&主音為南呂,對應西方音階為A B C D E #F G(1 2 flat3 4 5 6 flat7)嚎朽;以黃鐘為閏俗稱大石角(黃鐘閏)铺纽,起調必取&主音為應鐘,對應西方音階為B C D E #F G A(1 flat2 flat3 4 5 flat6 flat7).
3.日本雅樂音階的應用(見附錄一)
4.《瑟譜》關于正半變律的規(guī)定:半律是正律全部乘以1/2哟忍;變律是繼續(xù)三分損益狡门。
二、樂曲的內容與場合
中國雅樂多用于祭奠場合锅很,多一字一聲其馏;
日本雅樂繼承唐宋燕樂(區(qū)別于中國雅樂)及三韓(高麗樂)天竺林邑八樂(越南;《蘭陵王》爆安?叛复?),本土創(chuàng)作音樂也并入雅樂扔仓。
三褐奥、樂器的發(fā)展與揚棄
中國唐代燕樂你如西域樂器如橫抱四弦琵琶、五弦琵琶翘簇、箜篌抖僵、方響、篳篥缘揪、羯鼓耍群;日本因繼承的是“燕樂”,而不使用中國雅樂的編鐘編磬找筝,所以五弦琵琶蹈垢、箜篌、方響失傳袖裕;正在使用的樂器:三管(龍笛曹抬、篳篥、笙)急鳄、三鼓(羯鼓谤民、太鼓、鉦鼓)疾宏、橫抱四弦琵琶张足、箏(平安時代定弦法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