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了老梁對全國文理分科制度的分析肠牲,有些不認同,可能因為北京的文理分科制度比較特別吧靴跛!記得許多年前有個高考作文題目就是討論文理分科好不好缀雳,當時的幾篇滿分作文我看了,支持反對者勢均力敵梢睛。其實用腳趾想想就能明白肥印,文理科都好的考生一定反對文理分科,因為他感到糾結和可惜了绝葡;文理科只有一科好的考生一定支持文理分科深碱,因為他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了。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不免太片面藏畅,不具有客觀性敷硅。
支持者認為文理分科能讓自己認識到自己真正所喜愛的,不至于迷茫愉阎,能更有精力發(fā)展自己的興趣绞蹦。我想,即使是文理分科了榜旦,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所喜愛的幽七,只會選擇自己能考高分的那科。而且那不一定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溅呢。
反對者認為文理分科不利于自己的全面發(fā)展锉走。魯迅是學醫(yī)的,華羅庚能寫詩藕届,偉大的人都是文理兼?zhèn)涞呐膊洹@狭哼€舉了個例子,說是一個從小接受“居里夫人式”教育的孩子上了高中才會系鞋帶休偶。難道生活技能不具備就是文理分科鬧的嗎梁厉?對于北京的考生來說,高二才文理分科踏兜,到了高三才真正告別文理科词顾,只有高三一年沒讓你們學習文科或者理科,你的發(fā)展就片面了嗎碱妆?
我覺得無論支持者也好肉盹,反對者也好,他們沒有認識到問題出在了哪里疹尾。問題應該出現(xiàn)在了會考制度上上忍,翻翻北京市的會考說明就可以看出骤肛,如果會考能過,也就是得到C窍蓝,就算是具有很高的水平了腋颠,證明這個科目你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也就是說吓笙,所有會考科目在高二的時候都過了淑玫,就已經(jīng)算是完成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了,這一點從會考說明中完全能看得出來面睛。但是呢絮蒿!我這個九科會考有六科得A的文科學生幾乎覺得學過的理科知識都忘得干凈了。我發(fā)現(xiàn)會考得到的等級和會考說明上對等級的定義是相去甚遠的叁鉴,說我得A就掌握了某種能力其實我倒是什么都沒掌握歌径。這是什么原因?是教育方式的問題亲茅,不在這里討論。所以狗准,文理分科真正的癥結所在應該是會考制度能不能很好地進行克锣。
在批駁一下說學得科目多就更累的觀點。現(xiàn)在北京的教育改革是要求以后只考語文和數(shù)學兩科腔长,到時候你們可以看看學兩科是不是就真的比學六科更累了袭祟。
又想到曾經(jīng)聽到有些人說北京考生的分低就能上好大學的言論。我說捞附,每個省市的教育制度考試制度都不一樣巾乳,你怎么就知道北京考生就真的不如你們?
我想鸟召,糾結于文理分科不分科帶來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都是表面功夫胆绊,治標不治本,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從教育方式上欧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