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父母最大的失敗蛋逾,就是養(yǎng)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窗悯!
深以為然!
我們的父輩亏钩,幾乎無一例外地對于教養(yǎng)出“非常懂事”的孩子欺旧,有著深深的執(zhí)念。而這一教育理念也在本屆父母中得到了較廣泛的傳承辞友。
那么,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都是什么樣子留拾?
1、懂事=聽話
不接受反駁沦偎,你只需回想一下咳蔚,父母及長輩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什么?
“乖,聽話匙奴!
“你要是有姐姐一半聽話,我就省心了谍肤!”
“怎么這么不聽話哗伯?你想氣死我嗎?”
……
無需贅言系任,顯而易見虐块,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但是否想過,孩子為什么要聽話贺奠,聽你的一定對嗎?)
2挂据、懂事=不任性儿普、特別善解人意
什么是善解人意呢?
那一定是時刻關(guān)照別人的感受婚脱,甚至能為了顧全大局、體貼別人而愿意舍棄自己的某些利益错森,掩藏自己的真實想法與需求篮洁,不使小性子,不讓大人為難袁波。
3篷牌、懂事=自律
不需要大人檢查和要求,第一時間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枷颊。
“懂事”還意味著什么夭苗?
或許不同的父母由于關(guān)注點不同,對“懂事”有著不同的解讀题造,但總而言之就是:不讓人操心界赔、不給人添麻煩、特別省事淮悼。
作為成年人敛惊,似乎我們在日常待人接物時,都喜歡這樣懂事的人瞧挤,因為對方的善解人意,令人輕松愉悅执俩。
很自然地癌刽,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有什么不對呢衡奥?
是啊失息!有什么不對呢档址?培養(yǎng)出“特別懂事”的孩子,讓孩子具備受人歡迎的特質(zhì)绎秒,這難道不是一件對孩子有益的事嗎尼摹?怎么卻說這是“父母最大的失敗”呢?
看看下面的真實故事辆童,或許你會認同我的觀點——
家里有個特別聽話懂事的孩子,是什么樣的體驗故黑?
《少年說》節(jié)目中场晶,有一位高一的女生走上勇氣臺,大聲讀出一封信钳宪,那是她寫給剛滿2個月的弟弟的一封信——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扳炬,可以不那么懂事,不那么乖……”
是的半醉,全場連同主持人在內(nèi),看到這里都特別好奇缩多,這位姐姐難不成是標新立異、特立獨行梁钾?因為這與普世的觀念好像大相徑庭咆槽。
原來,她自己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好孩子”麦射,她有多“懂事”呢灯谣?
不同于擔心父母的愛被刮分,而堅決抵制二胎的老大們峻呛,她反過來攛掇父母生二胎钩述,因為擔心自己上大學以后父母會覺得孤單穆碎;
因為懂事,她在住校期間方面,由于怕父母擔心色徘,總是報喜不報憂;
因為懂事横腿,她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斤寂,因為怕父母對自己失望,所以把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都藏了起來扬蕊;
她取悅了所有人搀别,但心里一定很苦吧尾抑,所以才會想讓弟弟做一個與她不同的人: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歇父,勇于索取,能被拒絕榜苫。”
尹建莉老師說過——
?“孩子表現(xiàn)出和年齡不相符的“懂事”“禮貌”“關(guān)心”等現(xiàn)象护戳,其本質(zhì)是兒童對自己的扭曲垂睬,是孩子長期不被尊重媳荒,心理邊界被長期侵犯驹饺,個人意志被長期踐踏的后果。表面的“懂事”不過是討好赏壹,是盡量讓別人舒服,以憋屈自己來迎合別人蝌借∥羟疲”
直到30歲自晰,對于父母的不當要求,我仍不敢反駁
我從小也是別人眼中的乖乖女袜蚕,學習勤奮,品學兼優(yōu)遣疯。
我從小被灌輸:你是姐姐数苫,應該懂事虐急,應該讓著弟弟止吁。
于是敬惦,家里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俄删,我從來都緊著弟弟畴椰,我從很小開始就會自我暗示:我不想吃(喝)妨猩。
弟弟蠻橫壶硅,有時候會打我罵我庐椒,甚至撕爛我的作業(yè)约谈,我偷偷哭也從不求救(心里委屈棱诱,但是知道父母也不會站在自己這邊)迈勋;
那年中考,我是全校年段第一厦凤,考上縣里最好的高中较鼓,父母說家里窮博烂,只能勉強供一個孩子讀書士鸥,我便笑著說:“沒關(guān)系烤礁,只要你們供我上中專,四年后我畢業(yè)弟弟還在讀高中鲤脏,我供他上大學猎醇。”
畢業(yè)后的工資沦疾,我總是先預留下房租和給弟弟的費用,剩下的錢才能規(guī)劃著這一個月該怎么花忆畅。
四處碰壁眠屎、入不敷出的日子……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改衩。
父母說竭鞍,我是他們的長女偎快,是家里的頂梁柱裆馒,親戚朋友都羨慕他們有我這樣懂事的女兒……所以我越發(fā)不敢令他們失望,竭盡全力地付出梗搅。
直到供弟弟大學畢業(yè),我才敢和相戀6年的男友結(jié)婚订雾。
30歲那年,我也已經(jīng)當了媽,有一次我拿了項目獎金特別開心识补,買了新衣服興高采烈地回家,被正在幫我?guī)薜哪赣H看到,瞬間黑臉:“有衣服穿澎胡,為什么還要買新的稚伍?這么浪費!你有錢不會多幫幫你弟?”
我竟無言以對!后來再需要買東西,總是偷偷摸摸藏在包里帶回去丈钙,快速藏進衣柜里。
我總是察言觀色,謹小慎微允华,關(guān)照身邊每個人的感受召耘,壓抑自己的情緒收壕,常常在深夜獨自崩潰。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缝呕,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并且麻裁,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所以,“原生家庭”這個詞出現(xiàn)之后姑隅,我們的不足與缺失似乎都找到了答案痪蝇。
父母的區(qū)別對待趁矾、打擊式教育、高壓政策等等,都為我們的人格發(fā)展埋下了潛在風險。那種被稱為“童年陰影”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真真實實地影響著成年后的軌跡。
在“乖文化”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后并不會像你想的那樣一帆風順
前面說到,總是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攒发、善解人意的人似乎更受歡迎惠猿,這也是一些父母執(zhí)著于想讓孩子“懂事”的原因之一羔砾。
然而,事實卻未必如想象中圓滿偶妖,從小被教育得“特別懂事”的人姜凄,他需要承受比同齡人成幾何倍數(shù)的壓抑、痛苦和心酸趾访。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态秧、有自己思想、情感和需求的個體扼鞋。
孩子成長過程中申鱼,都要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愤诱,分別在3~4歲、7~9歲捐友、13~16歲淫半。
每一個叛逆期都是孩子渴望變得更加自主獨立的信號。
這三個叛逆期處理好了楚殿,孩子就會活得自信撮慨、大方竿痰,光明磊落脆粥,他的人生也將豐盈而富足。
最好的方式無非是愛與愛的表達影涉、有效陪伴以及規(guī)則的建立变隔。
那么,如果把孩子的三個叛逆期都壓了下來會怎樣呢蟹倾?
很痛惜地告訴你匣缘,你成功為孩子塑造了一個悲催的人生模型。
他在往后余生里鲜棠,時刻都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想法肌厨,看他人臉色行事,尤其懼怕權(quán)威豁陆,表現(xiàn)出懦弱柑爸、糾結(jié)。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盒音,在眾多校園凌霸事件中表鳍,包括禽獸老師對孩子的性侵事件中,被凌辱的通常都是那些看起來特別乖的孩子祥诽,甚至在長達幾年的欺凌里都不敢有一點反抗譬圣,活成了別人刀俎下的魚肉。
還記得《不完美的她》劇中有的穆蓮生(林小鷗)嗎雄坪?如果不是遇到了林緒之厘熟,蓮生的人生簡直就暗無天日。
所以维哈,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绳姨,長大后普遍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笨农,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就缆、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谒亦,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竭宰,內(nèi)心壓抑空郊、痛苦。
他們只能在成年后切揭,通過不斷覺醒與自我修復狞甚,讓內(nèi)在變得強大,從而擺脫原生家庭的桎梏廓旬,拿回人生主動權(quán)哼审,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
但是很多人困頓半生孕豹,甚至終其一生涩盾,都未能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剝離,勇敢做自己励背。
很慶幸的是春霍,我后來做到了,雖然付出了無數(shù)淚的代價叶眉。
寫在最后
有些家長要求孩子“懂事”址儒,是為了減少自己養(yǎng)育過程中的責任和麻煩;
有些家長則是自以為“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衅疙、“不聽老人言莲趣,吃虧在眼前”,所以你一定要聽我的饱溢,才能少走彎路喧伞。殊不知,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理朋。
別再抱著固有的思維和認知模式絮识,試圖去操控孩子的人生。
別再將你的期待和理想嗽上,打造成“以愛之名”的枷鎖次舌,套牢孩子的人生。
當然兽愤,如果你想讓他一生活在別人的意愿和目光下彼念,那另當別論!
——感謝閱讀——
我是@芳草愫愫浅萧,歡迎關(guān)注逐沙、點贊、留言互動洼畅。
原創(chuàng)文章吩案,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本人,并注明出處帝簇。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徘郭,如有侵權(quán)靠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