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歲的小女孩寫下自己的理想以及當下最大的困擾,20歲的陌生人給予建議同時留下自己的困擾减江,依此類推一直持續(xù)到80歲的老人染突。
挨個看來,你會發(fā)現每個階段大家都有屬于自己的煩惱辈灼,怕選錯份企,怕錯過,怕來不及巡莹。
有人說:我們年輕時候的夢想早已隨時光逝去司志,現在的生活簡直太討厭了,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條狗降宅。但摩西奶奶卻告訴我們:“所謂通往夢想的人生之路骂远,不過就是在柴米油鹽的庸常瑣事生活中腰根,自己獨守一份執(zhí)著吧史,堅持保留自己的一片天地∵氲瘢”
我們總是妖魔化了“夢想”贸营,認為那必須是感天動地、驚艷四方的事岩睁,其實钞脂,哪有那么多宏偉的夢想。
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旁的墓地有這樣一段墓志銘:“在我年輕的時候捕儒,我夢想著去改變這個世界冰啃;當我年華老去的時候邓夕,我只想去改變我的家庭;但是最后的最后啊阎毅,我才明白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焚刚。”
你看扇调,夢想矿咕,到了最后,是如此平淡無奇狼钮,但改變自己碳柱,不恰恰是天底下最難的事么?
20歲的時候熬芜,我在北京讀書莲镣,那時候覺得北京很大、很好涎拉、很文藝瑞侮,心心念念的想著,能留在北京當個放浪不羈的北漂鼓拧,挺好半火。大學畢業(yè),父母建議出國留學毁枯,于是我從北漂成為了美漂。
語言的障礙叮称、生活的不適种玛、沒有朋友、沒有親人瓤檐、沒有受了委屈和挫折能夠哭訴的人…在剛到學校的前半年赂韵,被國際學生俱樂部的同學排擠導致沒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也曾經因為錯過了最后一輛公交車從超市徒步幾公里公路走回學校挠蛉。都說美國好祭示,那時的我覺得,好你妹啊谴古。
直到現在质涛,新聞里也總會出現因為排擠、因為歧視掰担、因為不適汇陆、因為孤獨陷入窘境的留學生,有人放棄回國带饱,有人郁郁寡歡毡代。也許那時候阅羹,稍微放縱一下自己內心的軟弱,我也可能就此上了新聞教寂,但我覺得捏鱼,我不配上新聞。
所以酪耕,我換了美國學生的寢室慷妙,認識了至今仍是好友的美國女孩檀咙;我開始主動找那些不愿和我同組的同學溝通課題;我發(fā)郵件找導師補習我需要幫助的專業(yè)內容…
聽到這里是不是以為這是一個少年勵志的奮斗故事?潜慎!oh不,因為直到現在我也不能把英文當成母語來說子姜,在學業(yè)上也沒有取得什么驚人的成績…經過了不懈的努力洗做,我只是把以前認為那個“好你妹啊”的美國,變成了“還不錯的”美國址芯。
畢業(yè)至今快10年灾茁,我依然沒有改變不斷適應新生活的狀態(tài),因為生活總在變化谷炸,或有意或無意北专。而我明白,我們最大的幸福旬陡,來自于能夠適應和享受這些變化的能力拓颓。
每個人都在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而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喜歡自己在做的事描孟,并充滿期待驶睦。
因為你又不是馬云,你憑什么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匿醒。人啊场航,天天躺著吃餃子感到快樂,不是什么新鮮事廉羔;撈不著躺著溉痢,吃不上餃子也能覺得快樂,才應該手動點贊憋他。
你和我一樣沒有宏偉的夢想么孩饼?
那你也真的是棒棒噠。
原文來自:《不約客》ID:buyue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