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說過,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xié)卻能適應現(xiàn)實辽社,而極端不幸的個人素質是盡管不斷地妥協(xié)卻總是達不到適應現(xiàn)實的要求回梧。
齊美爾說的是處世藝術的兩個極端县袱,在兩個極端之間還有另外兩層境界,我們大部分都處在這兩個境界之間享扔。
不妥協(xié)卻能適應現(xiàn)實底桂,這不就是即保持了個人原則又在對待具體人和事的時候能靈活變通?這確實是處世的最高境界了惧眠。這種境界的典型代表就是曾國藩了籽懦,當然是指丁憂守制之后曾國藩。這時的曾國藩通過閱讀《道德經》《莊子》《南華經》等道家和佛教經典來提升思想境界氛魁,心態(tài)上發(fā)生了改變暮顺,學會了從第三方角度審視自己。在重返官場之后秀存,他在不丟失個人原則的前提下捶码,出事變得圓滑事故起來。比如或链,曾國藩也“貪污”惫恼,但是這只是他在官場的出事方法,而非為官的目的澳盐,否則他為官幾十年祈纯,死后怎么會一分錢都沒有留下令宿?
下一級是,不能妥協(xié)也不適應環(huán)境盆繁。死守個人原則掀淘,只要外界的環(huán)境和個人原則沖突旬蟋,必否定環(huán)境也不能違背原則油昂,落得個不合群的形象。這類人的典型還是曾國藩倾贰,不同的是冕碟,這次是丁憂守制之前的曾國藩。曾國藩從來沒有丟失他的個人原則匆浙,他是儒家政治理想的忠實擁護且執(zhí)行者安寺,但是前期他不知道變通,是個理想主義者首尼,他不結黨營私挑庶,不貪污受賄,保持高潔的操守软能,在他所處的時代迎捺,要做到這些太難了,結果到處碰壁查排〉手Γ可即使碰壁,他還是保持原則不變跋核,最后落得被咸豐帝收回兵權岖瑰,差點葬送了個人政治生涯。說曾國藩是成功學的典范砂代,就是因為它能從這個階段順利跨入最高境界蹋订。
再下一級應該是能妥協(xié)也能適應環(huán)境,這應該是大部分人的處世之道刻伊。與其說這類人是在妥協(xié)辅辩,不如說他們并無什么堅定的原則,今天聽這個道理覺得講得不錯娃圆,明天有覺得那個道理非常正確玫锋,但是仔細一琢磨,可能兩個道理是矛盾的讼呢。那既然個人沒什么原則撩鹿,也談不上什么妥協(xié)。這倒也不是什么壞事悦屏,畢竟他們能見人說人話节沦,見鬼說鬼話键思,適應環(huán)境能力還算不錯。但是甫贯,恰恰也是這種墻頭草個性吼鳞,導致這類人也不會有什么大成就,我們也沒有聽說過有人靠見風使舵有什么大成就且被后人仰慕和學習的叫搁。
最低級的赔桌,應該就是齊美爾說的,不斷妥協(xié)且不能適應環(huán)境渴逻。個人沒原則疾党,不思考,聽什么都有道理惨奕,可偏偏還見人說鬼話雪位,見鬼說人話±孀玻或者雹洗,個人原來是有一定的原則,開始為了“討好”別人卧波,裝出能適應環(huán)境的假象时肿,不斷妥協(xié),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妥協(xié)幽勒,弄個牛頭不對馬嘴嗜侮。可憐啊……
我覺得啥容,如果把四類人按照比例劃分锈颗,應該是2%、20%咪惠、70%击吱、和剩下的8%。當然這純屬個人猜測遥昧,沒有什么依據覆醇,感覺而已。
今年炭臭,Ray Dalio的《原則》非秤琅В火爆,可能也說明了大部分要想要從70%的人群里脫穎而出鞋仍,先成為那20%的人常摧。在《原則》一書里,Dalio也說到了很多人無法適應他的原則,要么自動離開落午、要么被掃地出門谎懦,這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表現(xiàn)出了堅守原則而不能適應現(xiàn)實。當然溃斋,不能適應現(xiàn)實的是那些在橋水基金打工的人界拦,畢竟Dalio本人是成功的,那么他的《原則》也是有理有據的梗劫。
對于個人來說享甸,建立一套自己處世的原則很重要,特別是做出人生重大決定的時候在跳,有原則比沒原則要好很多枪萄,畢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隐岛。有原則說明對于選擇是有思考的猫妙,對不對先不說,好歹輕重厲害關系是衡量過得聚凹,只是需要通過一次次實踐不斷修正而已割坠。那個人原則是什么?其實就是回答每一次決定的理由是什么妒牙。把那些理由整合起來彼哼,作為下一次做類似決定的標準,看看能不能適用湘今,如果不適用敢朱,應該如何修正。通過不斷修正之后摩瞎,建立的原則就不能妥協(xié)了拴签,除非出現(xiàn)重大的矛盾。
對于我們還在70%的坑里呆著人來說旗们,現(xiàn)在一大堆人力跳出來蚓哩,再思考如何進入1%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