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家尖上船的時候适掰,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颂碧。天氣有點陰沉类浪,初冬的海風吹過來,立刻讓人有了絲絲寒意费就。十幾分鐘后,船就在普陀山的碼頭靠岸了睬澡,我和一位朋友在導游小王的帶領下隨著人流魚貫而出,走出渡船時我們發(fā)現(xiàn)天空飄起了小雨煞聪。看天氣預報這幾天是陰天昔脯,并沒有大雨。
? ? ? ? 從碼頭出來左拐馋艺,一路都是農家樂,掛著海鮮的招牌捐祠,一家接一家,鱗次櫛比踱蛀。過了這一段,我們開始沿著一條山路率拒,往西天景區(qū)而去,這時雨絲似乎密了一些角撞。可能是時近中午勃痴,一路上游人寥寥,林幽山靜沛申,空谷寂寂。柏油鋪就的小徑曲折而幽深铁材,蜿蜒向山頂奕锌。小徑兩側山石嶙峋村生,野草迎風,林竹遍山梆造,古木參天,絲毫找不到初冬的痕跡镇辉。茂林修竹中時不時露出寺廟所特有的黃墻飛檐,耳邊偶爾飄來裊裊的佛音忽肛。偶登高處,極目遠眺屹逛,東海茫茫,一望無際罕模,遠處船帆點點,星羅棋布淑掌,近處海潮堆涌,鷗鳥逐浪抛腕。環(huán)顧四周,零星地分布著若干大小不一的島嶼担敌,把普陀山拱衛(wèi)其中,似眾星捧月一般全封。忽然山風徐來,樹葉婆娑刹悴,沙沙作響,倍感萬般神秘颂跨;遠處洲渚林薄扯饶,煙嵐云岫恒削,似隱若現(xiàn),頓覺一片空靈钓丰。好一派“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佛國圣境的風光携丁。我忽發(fā)異想,這樣的一個海中小島如何成為綿延千年而不絕的佛家圣地的梦鉴?它還會傳承多久呢?
? ? ? ? 正胡思亂想間肥橙,導游小王告訴我們,左側就是觀音洞存筏,是我們上山參拜的第一座寺廟。我們三人便入得其中予跌。入寺前,同行的朋友也學其他香客券册,請了一包香隨手帶著。這是個很小的寺院巾表,院內靠山有一天然石洞,洞內雕有觀音像考阱。朋友依照現(xiàn)在的山規(guī),焚香三柱乞榨,我們一起雙手合十当娱,面洞而拜,算是向觀音菩薩報到了跨细。
? ? ? ? 出了觀音洞鹦倚,雨下得更大了震叙,所幸我們都早有準備掀鹅,拿出雨具媒楼,收拾妥當,拾級而上扔嵌,眼前便是一處開闊的山頂平臺,磐陀石和二龜聽法石就位于這里夺颤。磐陀石由上下兩塊巨石組成,遠看上石搖搖欲墜牺弄,危如滾卵,似乎一陣風就能將其吹落下來势告。近看上面的石頭上寬下窄抚恒,呈倒梯形,而下面的石頭底闊上尖俭驮,中間突出處將上石托住,上下石連接處隙如發(fā)絲混萝,似斷似連,卻又安穩(wěn)如山逸嘀,萬年不倒。據說上面可以供三十余人游玩崭倘,只是現(xiàn)在四周都圍上了鐵柵欄,游人無法援石而上了司光。不過,即使可以上去残家,估計我也不敢登臨,生怕上石重心稍微偏移,就會滾落下來迂求』味澹看著這一對奇石毫玖,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掀虎,疑是天外飛來烹玉,又似神仙信手擱置。上石正面刻著“磐陀石”三個殷紅的大字二打,據說是明朝萬歷年間抗倭將軍侯繼高題寫掂榔,筆力遒勁,力透石中装获,令人稱奇的是瑞信,“石”字在“口”上方多出一點穴豫。相傳侯將軍題字的時候,大石左右晃動精肃,幾欲墜落,將軍急中生智,用筆在“石”上猛地點了一點劲腿,大石便安穩(wěn)如初了。
? ? ? ? 侯將軍在“石”上多點一點的故事情節(jié)肯定是虛構的暴氏,和磐陀石有關的另外一個傳說恐怕更只能意會了。相傳,觀音菩薩曾經在磐陀石上說法講經肉拓,龍王派二龜上岸探聽,菩薩講到妙處卑惜,二龜也忘了歸期,遂被龍王罰化成石露久。這便是二龜聽法石的由來更米。二龜聽法石在磐陀石西側不遠,一塊巨大的巖石頂上毫痕,一塊石頭形似海龜征峦,似是剛剛登頂,正回頭下顧消请,在等同伴栏笆。巖石的下方正好也有一塊形似大龜的石頭,正昂首延頸臊泰,四肢大張蛉加,奮力向上攀緣,卻又好象力有不逮缸逃,一時難以登上针饥,正干著急呢。清人有詩說:見說磐陀若地靈察滑,普門曾此坐談經打厘。二龜何事翻成石,想是當年不解聽贺辰。但從它們急匆匆趕去聽經的神情來看户盯,我覺得此詩的揣測不妥,我寧愿相信饲化,此二龜一定是受法雨滋潤莽鸭、梵音點化,終于有一天修成正果吃靠,得道成佛巢块,兩塊石頭只是它們的化身族奢。想到此,我又突然覺得棚品,“磐陀石”三個題字铜跑,“石”上多一點,未嘗不是在提醒我們每一位參佛者掷空,常在心口多一點佛心,以充滿慈愛之心去看待一切人或事。這難道不正是佛家的要義嗎区丑?
? ? ? ? 離開磐陀石修陡,我們行走在山頂小路上宴杀,小路依山而轉拾因,青石為階扁达,路兩邊翠竹森森跪解,蒼松遍植签孔。雨越下越大饥追,竹林里薄霧升騰判耕,仿若仙境。同行的友人說碳竟,不知是昨晚受涼莹桅,還是菩薩暗示诈泼,怎么一上午都覺得肚子疼铐达,這會越發(fā)厲害了瓮孙。我問杭抠,可能堅持偏灿?朋友說翁垂,沒事扁藕,估計是菩薩正讓我消業(yè)呢亿柑!我笑他望薄,你肯定造業(yè)不少啊痕支。
? ? ? ? 邊走邊聊卧须,前行不久,在我們的左手邊又是一座寺院蹦漠,名叫梅福禪院笛园。這座寺院規(guī)模不算大研铆,地位也不算高棵红,但在普陀山一眾方剎中卻很特殊窄赋。原來梅福是西漢人浩峡,他精嫻詩書翰灾,博學多才纸淮,最早是一位朝廷官員绘面,官至南昌尉(大概相當于南昌公安局局長)揭璃,后不為朝廷所容,遂掛冠而去情组,潛心修道燥筷,某年順東海渡船而來,在普陀山上筑爐煉丹亚脆,追求長生不老濒持。后人為了紀念他屈雄,在他煉丹之地臨坡修庵酒奶,歷經多代,終成大寺另伍,這也是普陀山唯一一座和儒釋道都有關的寺廟,因此地位特殊堕汞。
? ? ? ? 在修道之地建寺,而且是為紀念一位道家人士,這讓我頗感意外挡毅,但細想之下段磨,從歷史的視角來審視,又覺得也在情理之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寻定,那是一個風云激蕩的時代卦停,各種思想相互碰撞僵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桐腌。到了秦漢躬审,黃老之學盛行石挂,特別是秦始皇稱帝以后富岳,力求長生不老蚁飒,先后派出很多方士到處訪仙求藥,并且自煉仙丹成風爬早,很多方士在陸上遍求仙藥不得翅溺,便將目光轉向了中原之東的大海,其中就有人到了普陀山网杆。根據史志記載笑旺,最早到普陀山修道煉丹的就是秦朝人安期生,其后各時期都有道家中人來此修煉使兔,梅福只是其中之一置蜀。而在梅福生活的那個年代,佛教剛剛傳入東土,影響甚微绍哎,人們把黃老和佛視為同樣的神海诲,甚至把黃老和佛并列為祭祀崇拜的對象。梅福前半生以儒生的身份入世,后半生以道家的角色出世拍嵌,說不定在他的神龕里就供奉著佛家菩薩的塑像。正是許許多多的道家中人來普陀山開展道教活動打洼,因此普陀山從秦漢以來就是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逆粹。兩晉之后僻弹,道教式微蹋绽,佛教興起,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粘咖,普陀山又成為佛教圣地自然就順理成章,在道家煉丹之地建寺也就不奇怪了例证。而梅福在煉丹之余學會了中醫(yī)织咧,用湯藥治病救人晌该,甚至親采草藥救山民于瘟疫之中,因此深受百姓愛戴档插,被當地老百姓視為“仙人”郭膛。人們建寺紀念他晨抡,也是情理之中。在世人心中活得久遠的人,未必是那些帝王將相或富可敵國之人耘柱。
? ? ? ? 從梅福禪院出來如捅,雨越下越大,我們冒雨下山调煎,過心字石镜遣,游普濟寺。普濟寺是普陀山最著名的寺院之一汛蝙,最早建于宋神宗時期烈涮,距今已近千年了,康熙年間重建窖剑,是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坚洽。整個寺院規(guī)模宏大,五步一樓西土,十步一閣讶舰,中軸對稱,頗有清代皇家宮殿的風范需了,其莊嚴肅穆跳昼,不盡申述。雖然雨還在一個勁地下肋乍,但十方信眾鹅颊、香客游人,梯山航海墓造,在普濟禪寺中朝山禮佛堪伍,祈愿祝福。
? ? ? ? 游完普濟寺觅闽,已經是下午一點多鐘了帝雇,我們決定去吃午飯——素齋。飯館的名字叫“棗子樹”素餐館蛉拙,“早吃素”的諧音尸闸。我們點的幾道菜都是以豆腐、菌類為原料孕锄,但做工精細吮廉,品相精致,色香味俱全畸肆,不輸俗家的大菜宦芦。俗家有川菜、徽菜恼除、淮揚菜等幾大菜系踪旷,佛家的素齋自成一系肯定也沒有問題。佛教認為“食”是眾生生死癥結的根本所在豁辉,若調適不當則不能與道相應令野,因此對適當的飲食和營養(yǎng)并不排斥。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雪山修苦行六年徽级,有時一日僅食一粟一麥气破,餓得骨瘦如柴,卻始終未能與解脫境界相應餐抢。于是放棄苦行现使,接受牧牛女供養(yǎng)的奶酪,身體得到資益旷痕,于菩提樹下很快進入禪定境界碳锈,相傳在臘月初八日晨睹明星而悟道。
? ? ? 其實適當的飲食不僅對禪修重要欺抗,對我們這些旅人更不可或缺售碳,吃過午飯,我們一下子就有了精神绞呈,稍作休息后就開始繼續(xù)下午的旅程贸人,乘景區(qū)公交去往梵音洞等地。到梵音洞的時候雨已經小了佃声。梵音洞是一天然石洞艺智,有二十幾層樓高,縱深也得有五六十米圾亏,兩邊峭壁懸崖十拣,似刀砍斧劈一般,氣勢磅礴召嘶,驚心動魄父晶,讓人不敢俯視。海水一浪接一浪地拍打在兩邊崖石上弄跌,似龍吟虎嘯甲喝,又若擂鼓,音撼石洞铛只。洞中間靠大海的一側建起雙層佛龕埠胖,又稱“觀佛閣”,從山頂順著石階迂回而下便可到達淳玩,站在閣內直撤,外可望海,內可觀洞蜕着,洞內即相傳為觀音菩薩顯圣處谋竖,而且據說不同的人看到的佛也不同红柱,即使同一人,也隨看隨變蓖乘。此說倒也不假锤悄,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尊佛,每佛都不同嘉抒,心有什么樣的佛零聚,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佛像。
? ? ? ? 我們在梵音洞逗留了很久些侍。離開此處后我們又去了幾個寺院隶症,都是普通的佛家修行之地,并無特別之處岗宣。一天的行程結束時蚂会,我問朋友肚子怎么了,朋友笑說時不時地會痛一下耗式,估計業(yè)還沒消完呢颂龙,晚上要接著吃素。
? ? ? ? 第二天吃過早飯纽什,雨仍然在下措嵌,我們又出發(fā)了,第一站是法雨禪寺芦缰。這是普陀山規(guī)模較大的寺院之一企巢,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整個寺院依山起勢让蕾,飛樓插空浪规,宏偉壯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寺內的九龍壁探孝,浮雕九條巨龍笋婿,神態(tài)各異,直欲飛天顿颅。以此可見本寺與皇家有關缸濒,后看介紹,果不其然粱腻,康熙曾賜帑金續(xù)建庇配,并拆金陵明故宮移此。雍正皇帝又賜金大修绍些。怪不得琳宮輝煌捞慌,有皇家氣象。
? ? ? ? 不肯去觀音院是我們離開法雨寺后的下一站柬批,乘景區(qū)公交啸澡,行約兩三公里到普濟禪寺附近袖订,再步行幾分鐘就到了。不肯去觀音院與海近在咫尺嗅虏,它顯得異常低調著角,從外觀看其貌不揚,但對于整個普陀山而言旋恼,這座古剎又地位崇高,它是普陀山的第一座寺廟奄容,又正是因為有了這座寺院冰更,普陀山才成為觀音道場。相傳在唐咸通年間昂勒,有日本僧人來華學法蜀细,在五臺山拜佛時見一尊觀音菩薩寶相莊嚴,就想請回日本戈盈。船行至普陀山附近時奠衔,遍海蓮花,舟不能行塘娶,日本僧人知是觀音不愿去日本归斤,便禱告說“當從所向建立精藍”,船才在一個小山岙里停了下來刁岸。當地一張姓人家將自家房舍騰出來供奉此尊觀音菩薩脏里。這就是最早的“不肯去觀音院”,也是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開始虹曙。這個傳說真假如何迫横,已經無法考證了,但至少可以說明一點: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酝碳,又從中國傳到日本等地矾踱。盛唐時期,日本向中國學習交流的對象就包括佛學疏哗,普陀山是大唐僧人和日本高僧交流的前沿陣地呛讲,這也是普陀山之所以千百年來佛教興盛的重要原因。
? ? ? ? 我們此行的最后一站是去觀瞻南海觀音立像返奉。立像總高33米圣蝎,其中佛像18米,蓮臺2米衡瓶,臺基13米徘公,臺基面積5500平方米哮针。佛像左手托法輪关面,右手施無畏印坦袍,面容慈祥,慧眼視眾等太。最讓人稱奇的是捂齐,你站在佛像下,無論在哪個角度缩抡,只要你抬頭仰視的時候奠宜,總覺得菩薩也正安寧祥和地看著你,讓你的內心一下子平靜下來瞻想。佛像前的廣場上游人如潮压真,香客如織,盡管還下著雨蘑险,大家或披雨衣滴肿,或撐雨傘,一邊瞻仰佛像佃迄,一邊點燃手中的香火泼差,恭恭敬敬地朝著菩薩拜下去。同行的朋友似乎也更加虔誠了呵俏,燒香堆缘、敬拜、供養(yǎng)普碎,一個都沒少套啤。后來,我們干脆分開了随常,各自在這觀音的道場里默默地逡巡潜沦、流連。我一邊撫摸著高大的臺基绪氛,一邊想唆鸡,這山、這海枣察、這森林争占,早已融入了普陀山的香火中,和山林深掩的寺宇一起序目,傳遞了千年的佛音臂痕,護佑著眾生的靈魂。千百年來猿涨,許許多多的過客匆匆而來握童,釋然而去,離開時在內心燃放一盞燈叛赚,不為風揺澡绩,不為雨滅稽揭。如今,這觀音的佛像神態(tài)安詳肥卡,他會矗立千年么溪掀?我忽然發(fā)現(xiàn),身旁的古柏仿佛也有了佛性步鉴,縱然被風干了身子揪胃,依舊滿面祥容。
? ? ? ? 雨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停了氛琢,我和朋友接上頭喊递,準備結束這一上午的行程。朋友說艺沼,有些事似乎真是冥冥之中注定,昨晚拉了幾回肚子蕴掏,早上起來的時候還隱隱作痛障般,現(xiàn)在卻真的好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