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有多少種可能性?
? ——讀殷國雄《尋找語文的可能性》
楊林柯
說實話办素,很怕看到贈書時有附加條件:寫書評读宙。但在殷國雄給我贈閱新作并邀約書評的時候百侧,我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版姑,因為我很怕他像當年邀約我去張家港上課時那樣說:“看在我們一起睡過的面子上讨韭,給我們上一節(jié)課吧脂信!”沒想到癣蟋,我答應后,他還是說了:“到底一起睡過狰闪,就是不一樣疯搅。”我被他這句冷幽默又一次逗樂了埋泵。
知道殷國雄這個名字很早了幔欧,起初是在一個很大的教育群里,QQ聊天丽声,他時不時冒泡礁蔗,說話很有思想個性,加上他的名字雁社,一個“國”字浴井,一個“雄”字,給人一種莊嚴厚重的豪氣霉撵,以為他是一位長年縱橫一線的英武教師磺浙,等到2013年在浙江蒼南因傅國涌先生的邀約,住在一個房間的時候徒坡,才知道他是80后的小年輕撕氧,不禁大有后生可畏的感覺。
殷國雄到現在好像還是個大男孩喇完,初心不改伦泥,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顯得有些粗心何暮。這一點奄喂,我在7年前就領教過——他離開蒼南的時候,竟然忘了自己的衣服海洼。他走后,我急忙打電話富腊,結果總是打不通坏逢,只好打的趕到火車站,發(fā)現他已經準備檢票進站了赘被,似乎還沒有發(fā)現自己丟了什么是整。原來的同事楊靜嫻說他的辦公桌很亂,大致許多執(zhí)著于事業(yè)的人都有這樣的通病吧民假。但你讀他的書浮入,你會發(fā)現他對教育教學原來這么有心腸。我想羊异,這樣做教育的語文老師在當下的大環(huán)境中不是太多事秀,而是太少彤断。
他的新著《尋找語文的可能性》我是用一整天時間讀完的,全書字數不多易迹,但很緊湊宰衙,內容也很豐富。整體感覺:這是記載著一位用心做教育教學的年輕教師掙扎著成長睹欲、努力改變現狀供炼、艱苦進行“大語文”探索的一本書。書中有許多詳細的案例窘疮,記載著教與學的收獲:有成功的經驗袋哼,也反思了某些不足和遺憾,還原了教育教學的真實闸衫。
我很欣喜地看到先嬉,殷國雄老師對教育教學的觀點與我的語文教育理念一致,許多做法也完全一樣楚堤,只是他比我做得更到位疫蔓,對實踐探索的邊界把握得好,更有案例推廣價值身冬。
全書有六章衅胀,實際上是三大塊內容。
第一章講如何應對班級管理的挑戰(zhàn)酥筝。他多年擔任班主任滚躯,面對幾十個來自鄉(xiāng)下的孩子,基礎差嘿歌,習慣不好掸掏,能夠考上高中的不到20%,為了讓這些學生在學習上不掉隊宙帝,又享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丧凤,殷國雄想了許多辦法。開始是小組積分步脓,集體獎懲愿待,但發(fā)現容易株連無辜;接著改革小組獎懲制靴患,過渡到個人積分和加油票仍侥;建立學習共同體,借鑒游戲的方式鸳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农渊,讓學生頗感新鮮。這種獨特的管理也讓學生對殷老師刮目相看或颊。接著砸紊,他從重慶名師張萬國老師的“四級六部制”的班級管理框架中受到啟發(fā)传于,又學習了“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他想把公共生活的文明規(guī)則引入日常教學管理批糟,讓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生根滋長格了。從1.0版的集體獎懲,到2.0版的個人積分和加油票徽鼎,再到3.0版的自我管理盛末,能夠看到作者在探索實踐中對教育認識的提升。于旖老師說:“一輩子做教師否淤,一輩子學做教師悄但。”教育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的過程石抡,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也在不斷提高檐嚣、不斷完善自己。
第二章到第五章都是在記錄自己如何進行“讀與寫”的教學實踐啰扛,分別是“從教材出發(fā)的讀與寫”“主題詞下的讀與寫”“讀書觀影外加報告單的整本書讀寫教學”和“游戲化的讀寫實踐教學”嚎京。留下了作者對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處理到走向教育教學自由探索的足跡。他超越應試教育的邏輯隐解,帶領學生不斷尋找教育的可能性鞍帝,從《木蘭詩》中認識人性,從《甜甜的泥土》中發(fā)現母親煞茫,從周云蓬的歌中理解生命帕涌,從閱讀杜甫和蘇軾中明白人性的復雜,從李建利的悲劇中思考愛國续徽,從自行車的亂停亂放中學習經濟學常識蚓曼,從霧霾中讓學生關心環(huán)境,從《小王子》的整本書閱讀中學習承擔責任钦扭,從閱讀纫版、探討甚至改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激發(fā)學生的體驗和思考,甚至由男女學生的出走中土全,他大膽地引入性教育的內容……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捎琐,他竟然把游戲引入教育教學實踐,布置了許多思考討論題裹匙,這對那些喜歡網絡游戲不愛學習的孩子,將會有多么大的吸引力末秃!
這幾章有許多教學成果的展示概页,能看到許多學生在殷國雄老師的悉心帶領下成長的腳印。有這樣的老師引路练慕,學生們是何等的有幸!
當然惰匙,一個教師的成長主要靠自己技掏,也離不開名師的影響和引領。讀這幾部分內容项鬼,讓我想到了史金霞老師的著作《不拘一格叫語文》和《重建師生關系》哑梳。中間也有許多學生成果的展示,這些成果最能說明問題绘盟。事實上鸠真,史金霞老師曾經就是他的同事,也是價值觀一致的朋友龄毡,曾經給過他許多方面的指導吠卷。與史金霞等許多價值觀靠譜的老師同行,這也是殷國雄老師的幸運沦零。
第六章“語文應試祭隔,換條路走走”,應該屬于全書的第三塊內容路操。它是作者對當下場域中如何進行應試復習考試的有益探索疾渴,比如讓學生嘗試自己命題,結合平時的考試屯仗,思考應該發(fā)掘什么“考點”搞坝;比如把學習杜甫、陶淵明的詩歌與閱讀作者的生平傳記結合起來祭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瞄沙,加深對詩歌的理解,真正把鑒賞詩歌的“知人論世”落到實處慌核,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瞎猜距境;比如對平時作文練筆的反復修改,推敲字句垮卓,力圖讓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表達更加準確……作者對當下的教育情境有理性的認識垫桂,因而行動也能夠把高遠的理想和逼仄的現實結合起來,力圖解放自己粟按,也解放學生诬滩,又拓寬教育的路徑,避免給自己的教育生活帶來不應有的困擾灭将。他所在的鄉(xiāng)村學校疼鸟,畢竟先要解決學生的升學和發(fā)展問題,不能脫離現實庙曙,因而他也不是很反感所謂“應試教育”空镜。對“衡水模式”,他也多了一份“同情之理解”,只是在這種外在評價依然以應試成績?yōu)閷虻谋尘跋挛庠埽鳛榻處熣懦瑧摻o這種教育教學“再加點什么”,他比一般教師思考得多洼怔,也做得多而已署惯。
許多人心目中的語文往往離不開字詞句篇語法修辭,把閱讀也局限在課本閱讀的范圍里镣隶,甚至在一些地方或一些家庭极谊,把學生讀課外書、看電影矾缓、打游戲怀酷,認為是劍走偏鋒甚至是大逆不道,認為和語文教育不搭調嗜闻,而在殷國雄老師的語文實踐中蜕依,恰恰讓我們看到了常規(guī)的課本教學、應試教育之外的多種可能性琉雳。其實样眠,生活在漢語圈子里,處處留心皆語文翠肘。如何發(fā)掘眾多資源的價值檐束,在于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對教育的認知。在我看來束倍,一個語文教師被丧,僅僅教會學生說話、寫作文绪妹、應對考試甥桂,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邮旷,成為有獨立判斷力的現代公民黄选。在殷國雄老師那里,我正好看到了一個教育者超越自己婶肩、突破傳統(tǒng)語文教師的諸多努力办陷,這是未來的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
殷國雄老師今年40歲了律歼,這是一個人的思想走向成熟民镜、正可以做點事情的年紀。想想我自己险毁,40歲才重新出發(fā)殃恒,而他已經出版了語文專著植旧。在為自己感到慚愧的同時辱揭,也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离唐,因為“大語文”行列又多了一位同道者,這是語文的幸事问窃,也是教育的幸事亥鬓。
通過這本書,作者也傳遞了一種信念:嘗試讓改變發(fā)生域庇,行動就是意義和價值嵌戈。教育有許多理論,但理論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新的挑戰(zhàn)听皿,因而對教育而言熟呛,不是理論總能夠指導實踐。實踐的邏輯有時候恰恰是大于理論的尉姨,因為教育不是說出來的庵朝,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又厉。我很認同一句話:“你就是你的教育學九府。”教育學是在實踐中發(fā)掘整理出來的“泛理論”覆致,但教育是面對一個一個具體而獨特的生命侄旬,因而教育學的實踐往往帶有個性特點。任何個體的經驗首先屬于自己煌妈,別人的學習借鑒也必須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儡羔,不可生搬硬套。
面對冗繁厚重的教育理論的高頭講章璧诵,這本書也許是清淺的汰蜘,但它是小溪流,來自源頭活水腮猖,是騰躍著前進的鉴扫,它記載著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的“無力與掙扎,悲傷與喜悅”澈缺,作為同行坪创,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在令人悲觀的教育當下姐赡,看到這樣一本書莱预、這樣一個人,還是看到了一抹亮色项滑,不由得為之振奮:真正的語文人還是在場的依沮。
百尺竿頭,祝愿殷國雄老師更進一步,在“大語文”的實踐中取得更大的成績危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