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著Linux Mint里一攬子亂七八糟的應用和散布各處的配置文件愈發(fā)煩躁痒谴,便想體驗下大名鼎鼎的Arch衰伯,網上的帖子們把Arch Linux的安裝難度描述的非常可怕积蔚,但實際上跟著Wiki一步一步來并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饩ǎ現在把安裝過程記錄在下面(Arch Wiki寫的已經非常詳細了,詳見Arch Wiki(簡體中文)):
1. 準備:USB 安裝 U 盤或光盤
2. 開機進入live環(huán)境
3. 連接網絡
我連接的是無線WiFi網絡,有線網絡連接很簡單怎顾,詳見文檔
-
檢查網絡接口
ip link
正常的話應該能看到你的網卡和相關信息读慎,記住網卡設備的名字
-
啟動網絡設備
ip link set <設備名> up
如果正常啟動,就說明驅動什么的沒問題
我們先使用iw連接無線網絡槐雾,以后裝完系統(tǒng)可以選擇其他管理工具如NetworkManager
-
獲取接口名
iw dev
這時候正常情況應該打印出你的網卡設備的信息了
-
查看網絡狀態(tài)
iw dev <設備名> link
這時候應該顯示“Not connected.”夭委,表示網絡未連接
-
掃描附件WiFi
iw dev wlan0 scan |less
-
如果要連接的是無密碼的網絡那就很省事了
iw <設備名> connect <網絡名稱>
-
如果要連接WPA2加密的網絡,我們使用wpa_supplicant這個工具
wpa_supplicant -i <設備名稱> -c <(wpa_passphrase <網絡名稱> <密碼>)
-
好了蚜退,這時候再次查看網絡狀態(tài)
iw dev <設備名> link
如果連接成功闰靴,應該會顯示連接的網絡狀態(tài)
-
這時候嘗試ping百度試試
ping www.baidu.com
ping不通是正常的彪笼,使用dhcp獲取動態(tài)ip
dhcpcd <設備名稱>
再次嘗試
ping www.baidu.com
ping通的話網絡就連接完畢了
4. 更新系統(tǒng)時間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5. 建立硬盤分區(qū)
-
查看磁盤
fdisk -l
找到你的要安裝系統(tǒng)的硬盤钻注,我的是/dev/sda
-
設計好分區(qū),我的分區(qū)方式是
分區(qū) 掛載點 分區(qū)大小 分區(qū)類型 /dev/sda1 /mnt/boot 512MB EFI 系統(tǒng)分區(qū) /dev/sda2 [SWAP] 8GB Linux swap (交換空間) /dev/sda3 /mnt 剩余空間 Linux x86-64 根目錄 (/)
-
開始分區(qū)配猫,可以選擇使用fdisk 或 parted 進行分區(qū)幅恋,我選擇fdisk
fdisk /dev/sda
進入工具后,
m
可以查看幫助選項p
列出分區(qū)表泵肄,如果是要新裝系統(tǒng)捆交,d
刪除當前的分區(qū)n
新建分區(qū)? 分區(qū)序號,默認回車
? First sector腐巢,默認回車
? Last sector品追,
+512M
這樣第一個分區(qū)就建好了,后面兩個同理
t
修改EFI 系統(tǒng)分區(qū)類型選擇1號分區(qū)冯丙,修改為序號1就是efi類型
最后再
p
列出分區(qū)表肉瓦,一切如愿!別著急退出胃惜!
w
保存修改
6. 格式化分區(qū)
mkfs.fat -F32 /dev/sda1
mkfs.ext4 /dev/sda3
交換分區(qū)
mkswap /dev/sda2
swapon /dev/sda2
7. 掛載分區(qū)
mount /dev/sda3 /mnt
mkdir /mnt/boot
mount /dev/sda1 /mnt/boot
好啦泞莉,準備工作做完啦,接下來就要正式安裝系統(tǒng)了
8. 修改鏡像源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當然用不習慣vim也可以用nano)
把標著[China]的統(tǒng)統(tǒng)移動到最前面
保存退出
9. 安裝基本系統(tǒng)
? pacstrap /mnt base
? 我還安裝了base-devel組船殉,所以我的命令就是
?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至此鲫趁,系統(tǒng)就算安裝成功啦!
接下來做一些基礎的配置
1. 生成自動掛載分區(qū)的fstab文件
genfstab -L /mnt >> /mnt/etc/fstab
然后檢查掛載情況
cat /mnt/etc/fstab
2. Change root 到新安裝的系統(tǒng):
arch-chroot /mnt
3. 設置時區(qū)為北京時間: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運行hwclock以生成 /etc/adjtime:
hwclock --systohc
4. 配置語言
nano /etc/locale.gen
(新系統(tǒng)里甚至沒有vim)
移除下面兩行前的注釋符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運行l(wèi)ocale-gen生成 locale 信息
locale-gen
創(chuàng)建 /etc/locale.conf 并編輯
`nano /etc/locale.conf`
添加LANG=en_US.UTF-8
5.連接網絡
又到了連接網絡的時候了利虫,這時候其實遇到了一個神奇的問題:arch系統(tǒng)不帶iw工具挨厚,所以無法連接網絡,但無法連接網絡又無法安裝iw糠惫,我選擇用手機USB共享網絡幽崩,這時和網線連接是一樣的,至于大家怎么處理寞钥,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慌申,總之,把網連上就OK。
6. 設置root密碼
passwd
7. 安裝引導程序蹄溉,我選擇GRUB(UEFI模式)
pacman -S grub efibootmgr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 --bootloader-id=grub
生成配置文件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8. 輸入 exit
或按 Ctrl+D
退出 chroot 環(huán)境
9. reboot
重啟拔U盤咨油,大功告成!
PS:
1. 創(chuàng)建普通用戶
useradd -m -g users -s /bin/bash <用戶名>
(將bash設為默認終端柒爵,以后可以改)
設置密碼
passwd <用戶名>
添加sudo權限
nano /etc/sudoers
在 “root ALL=(ALL) ALL” 下面添加<用戶名> ALL=(ALL) ALL
2. 自動掛載U盤:
sudo pacman -S usb_modeswitch udisks2 udevil
systemctl enable devmon@<username>.service
systemctl start devmon@<username>.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