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闷沥,我自嘲地笑了笑萎战。可不要指望我來分享英語學習必殺絕技坝咛印蚂维!我充其量只不過是能夠用英語和朋友交流,或是限定在科學領域的思考罷了路狮。
在德國留學前后五六年虫啥,我攻讀的是神經(jīng)科學博士,在這個過程中览祖,英語交流和寫作能力雖然有顯著提高孝鹊,卻實屬學習的副產(chǎn)品,沒有專門培訓過展蒂,更不用說去校準口音這樣專業(yè)的訓練了又活。
上學期因緣際會,我?guī)Я艘欢螘r間三年級的英語課锰悼,才真正從專業(yè)課老師的角度來思考英語學習的路徑柳骄。在每周一的英語教研時段,我有幸和幾位長期思考英語教學實踐的老師及家長箕般,一起探討英語教學背后的原理耐薯。期間旻敏推薦給我漏屋的兩本關于英語學習的書(《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和《詞行天下》),我當時翻看了幾頁丝里,覺得觀點比較獨到曲初,是真正從“元認知”的角度,思考我們?nèi)绾稳W習杯聚,而不是簡單的技術層面的指導臼婆。
愛因斯坦在1936年給美國科學期刊寫過這樣一句話:“世界的可理解性是它永恒的謎……而人能夠去理解這個世界,是一個奇跡幌绍“涔樱”了解自己是怎么認識世界的,這是作為老師和終身學習者傀广,常常為之著迷的主題颁独。
漏屋老師的書,從認知心理學和現(xiàn)代腦科學研究的角度伪冰,對英語學習的思維過程誓酒,做了深入的剖析,他的鉆研精神很讓我佩服糜值,探討角度又很契合我之前在腦與認知學習方面的研究主題丰捷,不妨就自己的經(jīng)驗坯墨,談談我對其中幾個重要觀點的理解,也算是“讀書會”的分享吧病往。
一捣染、 尊重外語學習的“沉默期”,要少說多聽停巷,只要聽的輸入有效耍攘,甚至不說也沒關系。
我們通常認為外語學習就是要敢說畔勤,多說就會了蕾各。其實單方面強調(diào)“輸出”不見得是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反而可能會固化已有的思維或錯誤庆揪。
漏屋在書中特別提到式曲,過早開始說外語會導致低水平的石化現(xiàn)象,這和建構數(shù)學概念的初期要少練多思缸榛,引入更多變式吝羞,嘗試一題多解,有異曲同工 之處内颗。
在入門階段钧排,外語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不在于“敢說”而在于“會聽”均澳,所謂“active listening”恨溜,能夠把陌生的語音流,轉化成有意義的圖像和符號找前。這往往需要放空自己(頭腦里的成見)糟袁、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和感受他人躺盛。
其實在使用母語交流時系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傾聽的品質(zhì)并不高。太多人依賴于自己頭腦中已經(jīng)形成的思維框架(成見)颗品,選擇性地注意,只聽到了自己想聽的內(nèi)容沃缘,或者無意識放大了分歧和矛盾躯枢,大量溝通的誤解和成見正是由此產(chǎn)生。
所以學習外語槐臀,就像是打開一扇新的窗口锄蹂,放下自我,學習聆聽水慨,這本身就是在心魂層面的洗禮得糜。
二敬扛、 如何建立英語思維?直接聯(lián)系聲音與圖像或動作朝抖,避免翻譯或是依賴文字拼讀啥箭。
在“瘋狂英語”的年代,有人主張用大聲說英語來聯(lián)系聲音和意義治宣,大聲喊出來不是更容易印象深刻嗎急侥?聽到自己說的,從而建立英語的思維侮邀。
遺憾的是坏怪,大聲朗讀的時候,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在讀什么——或者說绊茧,注意力都在發(fā)聲動作上铝宵,根本顧不上思考字里行間的意義。這再次說明學習語言的初期华畏,不要急于去輸出鹏秋。
單純的機械輸入,背單詞唯绍、記語法之類的拼岳,也并不能夠幫助建立英語思維,甚至况芒,混個“耳熟能詳”都不容易惜纸。我大學時也背過俞敏洪的紅寶書,可是考完GRE绝骚,那些詞匯在生活中也很難碰到耐版,很快忘光了,或是根本就提取不出來压汪。
能否自如地應用一門語言或符號粪牲,取決于我們一開始學習時進入的方式。比如止剖,我是到德國以后腺阳,進入一個國際神經(jīng)科學項目課程,才開始學習腦科學的穿香,整個過程是英文授課亭引,所以我在之后和別人討論腦科學的問題時,第一語言是英語皮获,反而要用英語思考之后焙蚓,再去找中文中相對應的表達。
一個相反的例子,哪怕是表內(nèi)乘法這樣簡單的運算购公,我都要不自覺地轉換成中文思維萌京,比如七八五十六,再翻譯出結果“fifty-six”宏浩,因為從小背乘法表都是用中文背的知残,沒有直接用英文背過乘法表,這部分思維自然也就不存在了绘闷。
所以要想培養(yǎng)外語思維橡庞,關鍵在于學習過程中感官的打開與經(jīng)驗的內(nèi)化,在豐富立體的情境中印蔗,去品味這門語言扒最。
具體說說單詞和語法。
單詞是思考的最小單元华嘹,具體到詞匯量的積累上吧趣,漏屋在《詞行天下》一書中,做了非常詳細的劃分耙厚,針對不同的階段强挫、不同類型的詞匯(比如越常見,越不規(guī)則)薛躬,有對應的學習方法俯渤。強調(diào)聲音思維,對常見詞要能直接反應型宝,建立起聲音與圖像/概念的聯(lián)系八匠。掌握到5000個詞以上,后面遇到一些不常見的詞趴酣,翻譯無妨梨树,基于字根,背單詞也不難岖寞。
語法概括的是思維和表達的邏輯規(guī)律抡四。但“頭腦中知道語法”和“能夠用正確的語法表達”并不等同。顯性的語法知識無法直接運用仗谆。只有變成隱性的能力才能使用指巡。所以英語學習重在培養(yǎng)能力而非純粹知識,在大量有意義的輸入中隶垮,關注詞與詞之間的搭配厌处,更多時候是基于統(tǒng)計而非分析的能力。
三岁疼、 如何建立語感?鼓勵“預測”與“確認”,猜的過程就是主動尋找聯(lián)系的過程捷绒。
和外國朋友交流的時候瑰排,我經(jīng)常“連猜帶蒙”暖侨,其實自己一開始能夠主動提取的詞匯量并沒有那么大椭住,但往往因為預測到對方想要說什么,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字逗,在這個過程中京郑,不知不覺地擴充了詞匯庫。之前多少還會自責不愛背單詞葫掉,為“模糊英語”感到心虛些举。慢慢地,我理解到俭厚,這或許就是語言習得的自然方式——畢竟户魏,能夠堅持不懈通過背辭典來掌握一門外語的人,少之又少挪挤。
在外語教學層面叼丑,舉個例子。比如要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扛门,如果是完全陌生的情境鸠信,他只能被動地聽,感覺很困難论寨。有的老師就會建議星立,可以提前用母語給孩子交代一下故事背景,先整體了解政基,再進入細節(jié)贞铣。這樣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去“預測”或猜想一些重點詞語沮明,這樣既實現(xiàn)了主動參與和積極聆聽辕坝,也提高整個文本的可理解性。
……呃荐健,重要的事情就說上面這三件吧酱畅。最后再總結強調(diào)一下,人不是知識的容器江场,而是生長中的“精神胚胎”(蒙特梭利語)纺酸。人類掌握語言的過程中,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址否,背后有著內(nèi)在的認知機制餐蔬,學習外語碎紊,也要遵循本能自然發(fā)展的認知能力。
回到兒童英語教育上樊诺,首先要尊重語言的靜默期仗考;其次,兒童的學習能力并不得益于記憶力词爬,而是開放的思想和感受秃嗜,大量灌輸和死記硬背有害無益。第三顿膨,學習語言的過程锅锨,其實是感受和能力發(fā)展的過程,關鍵在于如何恰當?shù)墓膭顒?chuàng)造恋沃、表達和社交必搞,發(fā)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