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瞻颂,通行于上海、浙江郑象、江蘇南部、皖東南+贛東北邊界茬末。其中上海厂榛、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丽惭,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击奶。(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qū))。包括了蘇州話责掏、上海話柜砾、寧波話、常州話换衬、紹興話痰驱、無錫話等一系列子方言。
今天吳語區(qū)分屬于多個行政區(qū)瞳浦。但是可以看見的是担映,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內(nèi),吳越地區(qū)都是處于同一行政區(qū)劃下叫潦。而蘇南與浙江的分離蝇完,始于明朝的朱元璋。自此分屬不同行政區(qū)劃至今長達六百年矗蕊。
不過短蜕,人為的行政劃分并不能分割族群、民系的文化傻咖。哪怕是六百年朋魔,今天仍然講著相似的語言和口音。認同感没龙,更多是建立在相似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和地方語言上的铺厨。行政區(qū)劃的分隔,也不會割裂和磨滅我們對吳語和吳越文化共同的認同硬纤。
春秋時期
有人以為解滓,吳越兩國是所謂世仇,其實不然筝家。吳越之爭洼裤,僅是君王之爭,雙方都希望統(tǒng)一吳越地區(qū)溪王,可以算是一個“縮小版的南北朝時代”腮鞍。
而且值骇,在那個時候,吳越兩國老百姓的語言其實是通的移国,當時是同族吱瘩。
《吳越春秋》卷五:“吳與越共音共律,上合星宿迹缀,下共一理使碾。”
《呂氏春秋》記載:吳王夫差欲北伐齊國祝懂,伍子胥以為不可票摇,曰:“夫齊之與吳也,習俗不同砚蓬,言語不通矢门,我得其地不能處,得其民不得使灰蛙。夫吳之與越也祟剔,接土鄰境,習俗同缕允,言語通峡扩,我得其地能處之。越與我亦然”
大意是說障本,吳王想要討伐齊國教届,伍子胥勸阻說:齊國和吳國風俗語言不同,我們得到了也不能管理土地和人民驾霜。而吳和越接壤案训,習俗語言相通,我們得到了越地可以管理粪糙,越國反過來也是一樣强霎。
伍子胥這段話很清楚的說明,當時的吳越地區(qū)蓉冈、民族同城舞,風俗通,本就是一家寞酿。
《越絕書》更是直截了當?shù)恼f:“吳越二邦家夺,同氣共俗”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杭州富春人孫權(quán)統(tǒng)一了吳越伐弹。建立了吳拉馋。
南朝陳
南朝四代,宋齊梁陳,南朝宋由劉裕建立煌茴,齊随闺、梁為南蘭陵郡(今常州一帶)的蕭氏建立。最后的陳朝蔓腐,是由吳興人陳霸先建立矩乐。
公元589年,來自北方的隋軍一舉攻破陳朝首都合住,陳朝滅亡绰精,吳越地區(qū)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的掌控范圍。
唐朝
唐初透葛,江南一帶屬江南東道。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卿樱,江南東道被析為浙西僚害、浙東(浙東與浙西時有分合)、宣歙繁调。浙東和浙西萨蚕,常常并稱“兩浙”,它們的地域大體繼承了昔日的會稽郡蹄胰;兩者的界線接近錢塘江岳遥,也一如吳郡和會稽郡分治的舊例。
上面的圖就是唐代的浙東和浙西觀察使裕寨,浙西包括了蘇州浩蓉、秀洲(今嘉興、上海)宾袜、常州(今常州捻艳、無錫、靖江)庆猫、潤州(鎮(zhèn)江)认轨、湖州、杭州月培,浙東包括了越州(紹興)嘁字、嚴州(今建德)、明州(今寧波)杉畜、臺州纪蜒、溫州、婺州(今金華)寻行、衢州霍掺、處州(今麗水)。
可以清楚看到,當時的常州杆烁、蘇州屬于浙西牙丽。
五代十國
唐末,天下大亂兔魂,兩浙的大部分地方最終被杭州人錢镠平定烤芦。到公元907年,錢镠被封為吳越王析校,這就是五代十國中延續(xù)最久的吳越國的來歷构罗。后來,常州智玻、潤州被楊行密所奪遂唧,后為南唐繼承。吳越王多次征吳欲奪回常州而不得吊奢。常州盖彭、潤州變成了名義上的領(lǐng)土。直到宋-吳越聯(lián)軍攻打南唐的時候页滚,吳越軍隊才重新踏上這片故土召边。
上圖是公元977年的吳越地圖。有詩云:“滿堂花醉三千客裹驰,一劍霜寒十四州”隧熙,說的就是當時吳越國的十四州。
北宋
公元978年幻林,北宋皇帝趙光義扣押了前往汴梁述職的吳越王錢泓俶贞盯,迫其納土歸宋。然后夷吳越國為兩浙路滋将,治杭州邻悬,轄 杭州、越州(紹興)随闽、潤州(今鎮(zhèn)江)父丰、常州(今常州、無錫掘宪、靖江)蛾扇、蘇州、秀洲(今嘉興魏滚、上海)镀首、湖州、睦州(今建德)鼠次、明州(今寧波)更哄、臺州芋齿、溫州、婺州(今金華)成翩、衢州觅捆、處州(今麗水) 等十四州,是為“兩浙十四州”麻敌。
而江南東路和兩浙路栅炒,在此時也有了個新的合稱:江浙。是的术羔,江浙其實在最開始并不是江蘇和浙江赢赊,而是江南東路和兩浙路。
和今天江蘇浙江的范圍主要不同在:不包括了江蘇的長江以北地區(qū)级历,但是包括了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qū)释移。上圖里的黑色線內(nèi)部分,就是北宋的江南東路和兩浙路寥殖。
此時的江南東路和兩浙路秀鞭,是與江南吳語區(qū)(包含徽州地區(qū))范圍最吻合的區(qū)劃范圍。也包含了江西上饒吳語區(qū)扛禽。
南宋
南宋時期,北方淪陷于金皱坛。南宋朝廷局限于淮河以南编曼,為方便征稅,兩浙路被細分為兩浙東路 兩浙西路剩辟。浙西包括了平江掐场、嘉興(今嘉興、上海)贩猎、常州(今常州熊户、無錫、靖江)吭服、鎮(zhèn)江嚷堡、湖州、臨安艇棕、以及江陰軍蝌戒。嚴州,浙東包括了紹興沼琉、慶元北苟、臺州、溫州打瘪、婺州友鼻、衢州傻昙、處州。
元朝
公元十三世紀彩扔,蒙古鐵騎席卷歐亞妆档,伯顏征江南。南宋的宋恭帝借杰、謝太后在杭州出城投降过吻。
在元朝時期,我們屬于江浙行收岷狻(上面地圖內(nèi)的綠色區(qū)域)纤虽,與長江北面的“河南江北行省”劃江為界〗实耄基本是唐朝江南東道的范圍逼纸。元代的江浙行省,主要包括了:南宋的兩浙路济蝉、江南東路杰刽。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歷史上的江浙范圍王滤。福建在元朝也曾短暫的并入過江浙行省贺嫂。
到現(xiàn)在為止,可以說在歷史上雁乡,今天的吳語區(qū)都在同一個行政區(qū)劃內(nèi)第喳。環(huán)太湖地區(qū)也從沒有分屬于不同行政區(qū)劃。
明朝
元末踱稍,江南一帶原本由張士誠曲饱、方國珍割據(jù)。明軍攻下蘇州后珠月,部下在蘇州開始大肆破壞扩淀、“二歲小兒亦當斫為三段”,“家有屋啤挎,屯軍伍驻谆,家家有兒遭殺虜。越女能嘲楚女詞侵浸,吳人半作淮人語旺韭。東營放火夜斫門,白日橫尸向官路”掏觉。
明軍攻杭州区端,圍城三月余,糧運不通澳腹≈危“城中之日餓死者十(之)六七”杨何,杭州城人口損失了7成。
幾十萬戶江南百姓被流放至江北沥邻,史稱洪武趕散危虱。
朱元璋定都南京,并設(shè)立了一個龐大的京師直轄區(qū)唐全,把他的老家鳳陽和環(huán)太湖的幾個州府都劃入南直隸埃跷,既可以讓他的家鄉(xiāng)享有京師的榮光,又方便控制江南的財賦邮利。于是作為財賦主要來源的太湖流域就全部劃歸京師弥雹,因此兩浙從此被徹底分割,浙西的鎮(zhèn)江常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都歸屬了直隸延届。江南剩下的州府建為“浙江省”剪勿。后來朱元境大概也感到浙江作為一個省實在太小,而且省會杭州就緊靠省界方庭,才在1376年(洪武九年)將太湖以南的湖州厕吉、嘉興二府劃回浙江。但蘇南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回來械念。蘇南皖南都劃入了這個南直隸头朱。另外朱元璋把本屬江南東路的上饒劃給江西。
上圖就是南直隸的出現(xiàn)龄减。直接將蘇州府髓窜、松江府、常州府欺殿、鎮(zhèn)江府這四府從以前的兩浙建制里剝離出來。
這也是江浙分離的源頭鳖敷。
清朝
清朝建立后脖苏,把明朝的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猓康熙六年分江南省自北向南一切為二棍潘,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這兩個南北差異極大的省崖媚,這也就是為什么亦歉,江蘇省和安徽省的內(nèi)部,并沒有統(tǒng)一屬于哪一類方言畅哑,都是橫跨了三大肴楷、甚至四大方言區(qū)。這也是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制衡的手段荠呐。
不過實際上赛蔫,當時的江蘇省卻是南北分治的砂客。有兩個主管民事的布政司:舊屬兩浙西路的鎮(zhèn)江、常州呵恢、蘇州鞠值、松江四府和從蘇州府拆分出來的(不知道是第幾次了)太倉直隸州歸江蘇巡撫駐蘇州布政使管轄,江蘇其余地方(主要是長江以北地區(qū))歸兩江總督兼江寧布政使管理渗钉,雖曰一省彤恶,儼然兩屬。
1905年鳄橘,按照這個規(guī)制声离,江蘇南北分為兩省:江蘇省和江淮省挥唠。
半年之后又重新恢復(fù)為一省抵恋。基本上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宝磨。
啟東弧关、海門和靖江的區(qū)劃
說到最后,可能有啟東唤锉、海門世囊、靖江的朋友會說了,我們在江北窿祥,可是也說吳語株憾,這是怎么回事呢?
雖然海門縣建縣很早晒衩,但是自元代末年起哄尔,海門江岸持續(xù)大片坍塌,最后除呂四一角以外倔韭,全部坍入江中航棱,因而廢縣設(shè)海門鄉(xiāng)。
下圖可以看見靠胜,實線是今天的海岸線掉瞳,里面的虛線是歷史海岸線±四可以看見今天的海門陕习、啟東在當時都沉在海底。
清康熙以后址愿,長江口沙洲又大片漲出该镣,江南民眾紛紛前去圍墾。因此响谓,絕大部分的啟東海門人都是清中期之后從江南再次移民過去的拌牲。
而靖江在歷史上一直是長江里的沙洲俱饿,屬常州八邑。連上江北也是近代的事了塌忽。至今靖江和泰興之間仍然有一條分界河拍埠,就是古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