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江南看望朋友黔龟,雖只有短短幾天,但那段時光至今回味悠長滥玷。讓我回味的不僅是與朋友的久別重逢氏身,還有那江南的光風霽月,吃喝雅集惑畴。
說到吃喝蛋欣,江南的味道與北方確實有很大差別。如果籠統(tǒng)地形容一下如贷,那么北方飲食就像關(guān)東大漢陷虎,手執(zhí)牙板高唱大江東去到踏,豪情萬丈;而江南飲食則如溫婉仕女尚猿,于月下舞一曲霓裳羽衣窝稿,一派清風明月。
就拿面食來論凿掂,我從來不知道原來蘇州的面如此有名伴榔,如此好吃。在我印象中庄萎,掛著“魚米之鄉(xiāng)”標簽的江南踪少,自然應以稻米為主食,面食則屬于我們北方糠涛。老北京炸醬面援奢、山西刀削面、蘭州拉面便是此中之佼佼者脱羡,可代表中國北方面食之精粹萝究。然而免都,當朋友招待我去東吳面館吃了一碗蝦仁鱔魚面锉罐,那清新淡雅的味道,與北方那種重油重醬的味道截然不同绕娘,就如一些美食文章中所說脓规,這碗江南的面,居然可以吃出清風明月的滋味险领。于此侨舆,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江南不僅有面食,而且還很好吃绢陌。
后來我和朋友聊天說到這個話題挨下,朋友以一種贊嘆的語氣抒發(fā)著對蘇州面食的喜愛,并強烈推薦我多去嘗幾碗脐湾。說起來臭笆,朋友是河南人,從小吃面長大秤掌,什么樣的面食沒吃過愁铺?初來蘇州時她曾以為會水土不服,可吃到了這里的面之后闻鉴,以她對面食口味的挑剔茵乱,也不禁愛上了蘇州的面。
由此孟岛,我開始對蘇州的面食產(chǎn)生了好奇之心瓶竭,在短短的幾天行走中督勺,我的主食便基本以各種面食為主,其中斤贰,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玷氏,是東吳面館的蝦仁鱔魚面,隨柳居的燜肉面腋舌,以及裕興記的兩面黃盏触。其中,尤以裕興記的兩面黃最為我所鐘愛块饺。
兩面黃是蘇州傳統(tǒng)面食赞辩,歷史悠久,當?shù)厝朔Q"面條中的皇帝"授艰,價格不菲辨嗽。據(jù)說在民國時候,五芳齋在蘇州有兩個最好賣的產(chǎn)品淮腾,一是五香排骨糟需,另一個就是兩面黃。當年蔣經(jīng)國在蘇州讀書時谷朝,最喜歡吃的就是這兩樣美食洲押。可惜圆凰,解放后杈帐,此面消聲匿跡二三十年,相當于斷了“傳承”专钉。近年來挑童,因復興傳統(tǒng)文化而重現(xiàn)于世,還成了“網(wǎng)紅面”跃须。
它能獲此盛名站叼,除了味道,還有他那繁雜的制作工藝菇民。大多數(shù)面食無非把面條下鍋尽楔,撈出即可,區(qū)別只在澆頭玉雾、火候翔试、面的粗細、是否過橋等等复旬】衙澹可兩面黃不同,它除了常規(guī)的制作工序以外驹碍,還要將面條兩面都炸成金黃色壁涎,出鍋后擺放于盤中凡恍,再澆上澆頭和鹵汁,待面條吸足汁后怔球,才算是一碗別具浙滬風情的可口面食嚼酝。可見其制作費時又費力竟坛。
而且闽巩,蘇式兩面黃還分"軟黃"和"硬黃"二種,舊時蘇州面店里供應的大多是“軟黃”担汤,面餅以小火涎跨,用熟豬油兩面煎黃,但中間面條仍軟崭歧,這對廚師掌握火候的功底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隅很。這樣的面,入口香脆帶軟.如“山外青山”率碾,越吃越有驚喜叔营。與它的滋味相對應的,便是制作的麻煩所宰。要吃到一碗正宗的“軟黃”绒尊,怎么也要二十分鐘左右,如果客人頗多歧匈,廚師精力有限垒酬,那么耗時會更久砰嘁。
而我在裕興記吃到的兩面黃件炉,與傳說中的兩面黃顯然有很大差距,起碼在制作時間上便沒有等太久矮湘。后來我看評論斟冕,才意識到我吃到的應該是"硬黃",簡單地說就是油炸方便面缅阳!當然磕蛇,用方便面來形容也不太準確,但它的味道顯然沒到“香脆帶軟”的層次十办,所以我便估且如此形容秀撇。我雖不知“硬黃”的制作工序,但從制作時間上來來論向族,它的制作工藝顯然簡單很多呵燕,因為啊,在午餐高峰期時件相,僅僅十幾分鐘再扭,廚房便做好端出了氧苍!
實際上,我本來是不知道這道面的泛范,朋友也僅僅是帶我去了東吳面館让虐,這道面是我在逛完蘇州博物館和拙政園這后,因肚餓而搜大眾點評罢荡,才搜到了“裕興記”這家名字古色古香的店赡突。本著“像當?shù)厝艘粯由睢钡穆眯凶谥迹译x蘇州博物館也僅一個十字路口的距離区赵,我便信步前往麸俘。而我這一吃,便吃出了一番風花雪月的滋味惧笛。
裕興記在西北街東口从媚,沿河,路的盡頭患整,穿過十字路口拜效,就是蘇州博物館。我走到店門口各谚,居然沒進去紧憾,門前一隊長長的隊伍顯示著她家生意有多么興隆。而在店門開合間昌渤,一股濃郁的香氣散溢于四周赴穗,聞之“饞”意十足。進不去門膀息,我也不著急般眉,正好看門邊幾位阿姨在處理魚,她們手法熟練潜支,指尖跳躍間一條干凈的小魚便“噴薄而出”甸赃,落入阿姨身前的水盆中,盆中水清見底冗酿,鋪滿了洗凈的魚埠对,讓人一見傾心。我對裕興記的觀感一下子便具體起來裁替,味道如何先不說项玛,起碼這食材是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弱判,吃起來也可以讓人放心的襟沮。
待我走進店內(nèi),好嘛!四五十平的小店里居然有幾分“人山人撼枷”的味道净刮,好不容易找到一張方桌,四處游走的服務員如古代刺客硅则,以房梁留書一般的態(tài)勢到我身邊一沾即走淹父,留下菜單一頁。我很佩服服務員在狹小空間中輾轉(zhuǎn)騰挪的本事怎虫,要我來暑认,估計得撞翻桌椅若干,打碎碗盞幾許了大审。
我點了一份兩面黃蘸际,澆頭有蝦仁和鱔魚,據(jù)說這是她家的招牌徒扶。在等面的時間里粮彤,我看著周圍人群稀里糊擼的吃面,越看越餓姜骡,好不容易等到了我的面导坟,迫不及待地挑一大口送入口中,一嚼圈澈,半軟不硬惫周,讓我略有些皺眉,似乎沒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康栈!難道递递,這碗兩面黃名不副實?
我看看四周人群的吃法啥么,略有些恍然登舞,原來是我吃錯了,吃兩面黃饥臂,要配上一碗蛋絲湯逊躁,一碟油,吃前先喝口湯隅熙,把面“翻個身”,攪拌一翻再品嘗核芽,那滋味兒便可稱得上是美妙了囚戚。不過,我個人建議不要多吃轧简,因為我吃到最后驰坊,感覺有些發(fā)膩,發(fā)咸哮独∪剑口味清淡的人吃這盤面察藐,只適合最初的那半盤,宛如初戀般讓人沉醉舟扎,可吃到后面分飞,便會感到略有些膩歪了。
這碗兩面黃睹限,是我蘇州行中記憶最深刻的一道吃食之一譬猫,其次,便是東吳面館的大肉面和隨柳居的面了羡疗。實際上染服,蘇州有名氣的面館有很多,有百年老店朱鴻興叨恨,黃天源柳刮,有后起之秀陸長興,同得興等痒钝,不勝枚舉诚亚,前些年還推出了“姑蘇十碗面”這個概念,把蘇州城十家有名氣的面館和他們的招牌面做了一個羅列午乓,可謂是面中精華站宗,蘇州驕傲了。而裕興記和東吳面館便列位其中益愈。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梢灭,蘇州不僅是風景如同天堂,它還是吃面的天堂蒸其。在我淺顯的印象中敏释,蘇州的大街小巷中如星羅棋布般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面館,古語說:“十步之內(nèi)摸袁,必有芳草”钥顽,放在蘇州城里,也可以說:“百步之內(nèi)靠汁,必有面館”了蜂大。無論你走到哪里,哪怕是巷子深處蝶怔,在那舊瓦陳磚的拐角處奶浦,你都可能會邂逅一家小小的面館,聞到那陣陣面香踢星,就如我所遇見的隨柳居一般澳叉。
美麗的山水,優(yōu)雅的園林,還有這么好吃的面成洗,蘇州人啊五督,還真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