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一本書的書評時,看到一個差評說:“作者能把一句話的干貨寫成一本書片任,也是服了”偏友。突然有些感想,寫出來嘮叨嘮叨对供。
于我而言位他,微信上有兩類文章是不看的。
第一類叫“不轉不”犁钟。全稱是“不轉不是中國人”棱诱,或者叫“轉發(fā)就能保媽媽平安”。
這類文章不看的理由很簡單涝动,標題暴虐迈勋,內(nèi)容白癡。好在現(xiàn)在這樣的文章越來越少醋粟,可能是我國網(wǎng)民的素質整體提高了靡菇,當然更有可能是我把轉這類文章的人都屏蔽了。
第二類是“干貨”類米愿。這里特指標題中帶有大大的干貨兩字的文章厦凤。
我不看的原因是不想再過劃重點的生活。
其實早期干貨文章很不錯育苟,救我們于標題黨的水深火熱之中较鼓,但是隨著“干貨”改朝換代成功,它就變成了另一類標題黨,論點越來越夸張博烂,論據(jù)越來越稀少香椎。偏偏越是這樣,大家越是喜歡禽篱。
為什么呢畜伐?因為我們都喜歡劃重點。
考過試的人都清楚躺率,劃重點是多么爽的事情玛界,達成這種酸爽有兩個要點:
一是結論簡單,也就是說重點只能涉及到考試悼吱,不要再有其他延伸慎框。老師如果語重心長的和你說,這個知識點雖然不考舆绎,但是對你以后的人生很有用鲤脏,你會在它下面劃線么?
二是見效迅速吕朵,劃重點一定要在最后一堂課猎醇,這樣背兩三天之后就可以去考試了,如果第一節(jié)課就給重點努溃,那就等于沒給硫嘶。
上學時我們熱愛這樣的重點,除非不想過了梧税,不然劃重點的這節(jié)課是一定要上的沦疾,生活中我們也喜歡這樣的干貨,看見標題中的“干貨”兩字第队,就忍不住要打開哮塞,有一種不點開就比別人少幾分的感覺。
我們最應該警惕的凳谦,就是這種什么都想要干貨的心態(tài)忆畅。因為在干貨心態(tài)下,人會變得即沒耐心又沒腦子尸执。
相比古人用一生講一個道理家凯,現(xiàn)代人用一本書講一個道理已經(jīng)算快的飛起了隘世,但是就這樣材彪,也已經(jīng)超過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極限嫌褪,比如文章開頭寫書評的那位仁兄芬位。我很想問一句,如果作者真的只用一句話寫了一個道理傲绣,你怎么知道他是對的呢店诗?估計很多人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炉抒,重點怎么可能不對呢,是吧板惑。
這恰恰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問題橄镜,沒有心力思考偎快,只等著別人往自己腦子里灌輸東西冯乘。灌完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用最新的干貨去過一段生活,一陣子之后發(fā)現(xiàn)日子沒什么改變晒夹,被推薦的股票沒有馬上漲停裆馒,牛人講授的道理也沒讓我立刻就過好一生,怎么辦呢丐怯,又再次迫不及待的換一個重點喷好,反正發(fā)干貨的人多得是,沒準哪一個就好用了呢读跷。
現(xiàn)在微信文章中的“干貨”二字梗搅,就像夜晚洗頭房,閃爍著誘惑而廉價的光效览。仿佛作者在耳邊呢喃:來吧无切,聽我的,沒錯丐枉!
如何避免干貨心態(tài)呢哆键,重要的肯定是少看,但怎么做其實我也說不好瘦锹,下面有個近期感覺很有意思的土方法籍嘹。
干=Fuck
貨=Goods
Fuck Goods=干貨
以后你看見標題中的“干貨”兩字,先把它轉化成Fuck Goods弯院,狂笑幾秒辱士,再想想我這篇文章,估計就不會再想打開了听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