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諸位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共同學(xué)習(xí)受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落君!感恩法緣殊勝滴须!感恩法緣大慈!感恩因緣和合 叽奥!感恩諸位善知識相互扶持扔水!阿彌陀佛!合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心經(jīng)抉隱
元音老人:著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愿解如來真實(shí)義
佛最初說《華嚴(yán)經(jīng)》時(shí)朝氓,因聲聞根性比較遲鈍魔市,接受不了這個(gè)大乘法門。于是佛通過三種方法講說四諦法門赵哲,稱之為‘三轉(zhuǎn)*輪’待德。所謂*輪者,是指佛說的法不是停滯在一人或一處枫夺,而是輾轉(zhuǎn)傳人将宪、敷演流通,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一處一處地宣講较坛。佛教源于印度印蔗,傳到中國,而后傳到日本等亞洲國家丑勤,現(xiàn)已弘傳到歐美等國华嘹,乃至世界各地。它就像輪子一樣法竞,在不停地轉(zhuǎn)著耙厚。何謂轉(zhuǎn)呢?是指佛說法能使眾生轉(zhuǎn)苦為樂岔霸、轉(zhuǎn)邪歸正薛躬、轉(zhuǎn)惡向善、轉(zhuǎn)煩惱為菩提呆细、轉(zhuǎn)生死成涅槃型宝。什么是三轉(zhuǎn)呢?一轉(zhuǎn)是示轉(zhuǎn)侦鹏,二轉(zhuǎn)是勸轉(zhuǎn)诡曙,三轉(zhuǎn)為證轉(zhuǎn)。現(xiàn)在略水,我們把這三轉(zhuǎn)分別說一下价卤。
一轉(zhuǎn)是示轉(zhuǎn)。佛告示小乘學(xué)人渊涝,苦是什么性質(zhì)呢慎璧?佛說苦是逼迫性。因?yàn)槿松谑揽缡停pB(yǎng)這個(gè)身體胸私,使其能夠生存下去,就需要衣鳖谈、食岁疼、住、行缆娃。為了滿足衣食住行捷绒,不惜終日追求、四處奔波贯要、忙忙碌碌暖侨、辛勤操勞。這樣崇渗,就逼迫得人非受苦不行字逗,迫使人的身體和精神承受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京郑,故說苦是逼迫性『簦苦的種類有八種些举,前面已講過了,這里只提一下挖息,就是來自于我們身體的生金拒、老兽肤、病套腹、死四苦,以及由于造業(yè)而招感的愛別離苦资铡、冤憎會苦电禀、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笤休,合稱八苦尖飞。
推其原因,苦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店雅?都是自己招感來的政基,由自己的惑業(yè)而招感了苦果。所以闹啦,集具有招感性沮明。怎么招感的呢?我們前面講百法時(shí)窍奋,介紹了貪荐健、嗔、癡琳袄、慢江场、疑、不正見六種根本煩惱窖逗;忿址否、恨、惱碎紊、覆佑附、誑、讒矮慕、驕帮匾、害、嫉痴鳄、慳十種小隨煩惱瘟斜;無慚、無愧兩種中隨煩惱;不信螺句、懈怠虽惭、放逸、昏沉蛇尚、掉舉芽唇、失念、不正知取劫、散亂八種大隨煩惱匆笤。總共二十六種煩惱谱邪。這就是集因炮捧。由于這二十六種集因,則招感了上述八種苦果惦银。
總之咆课,由于我們真如不守自性,妄生無明之故扯俱,覆蓋了我們的真心书蚪,使本來具有的真智慧,變成妄見妄知了迅栅。貪取少分的地水火風(fēng)四大作為自己的根身殊校,而人之大患就在于有身。就是因?yàn)橛辛诉@個(gè)身體库继,人就執(zhí)著在這個(gè)身體上了箩艺。有‘我’,就有‘我所’宪萄。有了這個(gè)身體艺谆,就要保養(yǎng)這個(gè)身體,就需要衣食住行拜英,從而不停地去索取静汤、占有。而且居凶,人的貪心是無止境的虫给,永遠(yuǎn)也不會滿足。對于身體外面多分的地水火風(fēng)侠碧,作為外境的器世間抹估,則會產(chǎn)生種種妄想,從而去造業(yè)受報(bào)弄兜。所以药蜻,一切苦果都是自己招感來的瓷式,而不是什么天神、閻王爺语泽、妖魔鬼怪作祟贸典。
假如我們開了智慧,明白了這個(gè)身體根本沒有踱卵,根本是虛假的廊驼,完全是由于我們妄念造作取境而有。那么惋砂,連身體都沒有了妒挎,哪里還有生老病死呢?我們?nèi)绻郎眢w只是暫時(shí)住的房子班利,并不是主人公饥漫,主人公是我們的真如佛性榨呆,那么我們就不會執(zhí)著這個(gè)身體罗标,從而把它看得太寶貴了;也不會欲望無窮积蜻、不斷高漲闯割,要這個(gè)、求那個(gè)竿拆,沒完沒了宙拉、永無止境。我們生活在這個(gè)世間丙笋,也就一切隨緣了谢澈。因?yàn)橐磺卸际翘撏瞬豢傻糜濉:螞r對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的需求锥忿,也都是人的習(xí)氣,是長期養(yǎng)成的習(xí)慣怠肋,并不是非如此不可敬鬓。比如:住慣了花園洋房的人,一旦去住茅棚残揉,他就不習(xí)慣了廉赔。但是常住茅棚的人例获,他覺得蠻好,也沒覺得不舒服数尿。所以這是個(gè)習(xí)慣問題。我們學(xué)佛就要明白這個(gè)根本惶楼,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右蹦÷哺祝‘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嫩实,一切都是我的心所造作刽辙。識得這個(gè)根本之后,一切放下甲献,把這個(gè)心空掉宰缤,一切都隨緣,能上能下晃洒,那就自在了慨灭。所以說,學(xué)佛就是要斷除這些集因球及,能做到氧骤,就不會招感苦果了。
苦是逼迫性吃引,集是招感性筹陵,滅又是什么呢?滅是可證性镊尺。涅槃是可證的朦佩,并不是空說,的確是真實(shí)能夠成功的庐氮,故為可證性语稠。我們?nèi)艘x苦,就要欣慕寂滅之樂弄砍,所以羅漢是獨(dú)善其身的仙畦,這就是小乘。但真正修成四果羅漢之后音婶,他一定會回小向大慨畸。因?yàn)樗吹酱笃兴_們都在六道里頭出頭沒地行菩薩道度眾生,而自己卻住在涅槃城里不動桃熄,只顧自己解脫先口,能不難為情嗎?他一定會回小向大瞳收,也要度眾生碉京,就不會是獨(dú)善其身了。真正證得阿羅漢果后螟深,就破除了前面已講過的見愛住地谐宙、欲愛住地、色愛住地界弧、無色愛住地四種煩惱凡蜻,但第五種煩惱——無明住地還沒有破搭综,所以仍然屬于沉空守寂。因其沒有了變易生死划栓,所以是有余涅槃兑巾,不是究竟涅槃。
道呢忠荞?道是可修性蒋歌。世間人皆是喜樂厭苦,那么委煤,欲出三界堂油,了脫分段生死輪回之苦果,離苦得樂碧绞,證得寂滅之樂果府框,就必須發(fā)心修行三十七道品,修戒定慧讥邻∑染福基本修法是從戒修起。以戒除貪毒计维,諸惡莫作袜香、眾善奉行;由戒生定鲫惶,以定破嗔毒;從定發(fā)慧实抡,以慧破癡毒欠母。則可斷見思煩惱,破除惑業(yè)吆寨。無惑業(yè)之因赏淌,就不會招感生死苦果了。聲聞小乘圣人以此為道啄清,道是能通之意六水,是通到涅槃境界之資糧。三十七道品有:四念處辣卒、四正勤掷贾、四如意足、五根荣茫、五力想帅、七覺支、八正道啡莉,共三十七種港准。下面把這三十七道品稍微解釋一下旨剥,先講四念處。
小乘圣人在修四念處之前浅缸,先要修五停心觀轨帜,這是能使五種過失停止于心的觀法,能停止行人的亂心衩椒,叫做‘三摩地’阵谚,即止、定的意思烟具。此乃聲聞乘人入道之初梢什,小乘三賢之第一。觀有五種:
( 1)不凈觀:觀察一切根身器界都不清凈朝聋∥宋纾看一切境界、一切事物皆屬不凈之相冀痕,看男女都是白骨荔睹、骷髏,所以停止貪欲之心言蛇。貪心重者可修之僻他。
( 2)慈悲觀:觀察一切眾生痛苦可憐之相,以停止嗔恚腊尚。嗔恚多者可修之吨拗。
( 3)因緣觀:觀察一切法皆從因緣生,十二因緣三世相續(xù)婿斥,前因后果劝篷,歷歷分明,以停止愚癡民宿。愚癡深者可修之娇妓。
( 4)界分別觀:把諸法分別為六界或十八界,是停止我見之法活鹰,我見多者可修之哈恰。
( 5)數(shù)息觀:觀察呼吸出入之相,計(jì)呼吸數(shù)志群,把心攝到呼吸上着绷,心息相依,以此而停止散亂之心赖舟,散心多者可修之蓬戚。
還有的是把因緣觀和界分別觀合而為一,因兩者相似宾抓。另外加之佛觀子漩,觀察佛身相好豫喧,功德莊嚴(yán),能除一切煩惱幢泼。業(yè)障重者可修之紧显。
‘四念處’,念為能觀之智缕棵,處為所觀之境孵班,以智觀境即是念處,是修智慧的招驴,以發(fā)修行人的慧觀篙程,叫做‘奢摩他’。念處有四種:
第一别厘,身念處:觀身不凈虱饿。與前面的不凈觀相同。人身之內(nèi)外触趴,污穢充滿氮发,無有凈處,故觀身不凈冗懦。
第二爽冕、受念處:觀受是苦。受為苦樂之感披蕉,是心對境之感受颈畸,就是心和境結(jié)合到一塊了,那么嚣艇,苦果也就隨之而來了承冰。因世間無實(shí)樂,故觀受為苦食零。
第三、心念處:觀心無常寂屏。因?yàn)樾哪钍莿x那瞬間變化不停贰谣、生滅不已的,而無常住之時(shí)迁霎,故觀心無常吱抚。
第四、法念處:觀法無我考廉。因一切法均無自主秘豹、自在之性,所以不要著在法上昌粤,故觀法無我既绕。
四念處的四種觀法都是以慧為體的啄刹。因人之苦諦有身、受凄贩、心誓军、法四義,就以身疲扎、受昵时、心、法而觀其‘不凈椒丧、苦壹甥、無常、無我’壶熏,以慧觀的力量句柠,使念住于身、受久橙、心俄占、法所觀之處,即把心安住在道法上淆衷,使之正而不邪缸榄。
‘四正勤’就是一心精進(jìn)修行此四法的意思。又名‘四正斷’祝拯,即能斷懈怠之意甚带。或‘四正勝’佳头,即于策勵(lì)身語意中鹰贵,此為最勝。以能意中決定康嘉,而斷然行之碉输,則名‘四意斷’。這四法的內(nèi)容是:
第一亭珍、對已生之惡要把它斷除敷钾,而勤加精進(jìn)。
第二肄梨、對未生之惡要使之不生阻荒,而勤加精進(jìn)。
第三众羡、對未生之善要使之生起侨赡,而勤加精進(jìn)。
第四、對已生之善要使之增長羊壹,而勤加精進(jìn)蓖宦。
四正勤就是精進(jìn)不懈、勤奮修持舶掖,從上述四個(gè)方面策勵(lì)修行人球昨,從身口意三方面斷惡行善。我們修道就是要從身眨攘、口主慰、意下手,一切法都離不開這個(gè)身口意鲫售,而四正勤為最好共螺,故為四正勝。
‘四如意足’情竹。剛才我們講了藐不,四念處是修智慧的,修‘實(shí)智慧’秦效。四正勤修‘正精進(jìn)’雏蛮。智慧、精進(jìn)增長了阱州,但由于定力弱挑秉,使修行人還不能如意遂愿,故須修此‘四如意足’四種正定苔货。用四種定力攝心犀概,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夜惭,所愿皆得姻灶,故名之‘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诈茧。所謂如意产喉,是指六種神通中的如意通,由定而生起敢会。足者镊叁,乃依靠之義。比如:我們的身體是依足而立的走触。那么,六通中的如意通是依靠此四種定而生起的疤苹。又因修定能生起神通妙用互广,凡事都能隨心所欲,你想到什么地方,就能到什么地方惫皱,所以又稱之為‘神足’像樊。在我們修道的次第中,十信旅敷、十住生棍、十行、十回向謂之資糧位媳谁,然后就是加行位涂滴,而這四定正是依加行而命名的。
第一晴音、欲神足:欲于加行而生起定柔纵,就是你想得到這個(gè)神足的定,依欲之力锤躁,則定引發(fā)而起搁料。
第二、勤神足:于加行位上勤修此定系羞,精進(jìn)勤奮郭计,不懈地努力,依勤奮之力椒振,則定引發(fā)而起昭伸。
第三、心神足:于加行位上杠人,一心專注勋乾,依正念之力,則定引發(fā)而起嗡善。
第四辑莫、觀神足:于加行位上觀察理,即觀照罩引,心不馳散各吨,依觀之力,則定引發(fā)而起袁铐。
加行位中揭蜒,雖然有許多法,但此四法資益最勝剔桨,故為四如意足屉更。
‘五根’。根者洒缀,能生之義瑰谜、增長之義欺冀。比如:草木以根而生長。五根萨脑,是指信根隐轩、精進(jìn)根、念根渤早、定根职车、慧根。一切法皆以信為首鹊杖°擦椋‘信根’,即信三寶仅淑、信四諦法称勋,信根堅(jiān)固,則可精進(jìn)修持涯竟;‘精進(jìn)根’赡鲜,又名勤根,精進(jìn)勇猛修法庐船;‘念根’银酬,念念不忘正法;‘定根’筐钟,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揩瞪;‘慧根’,開發(fā)智慧篓冲,能認(rèn)識真理李破。此五根是生一切善法之本。五根堅(jiān)固壹将,則可引發(fā)五力嗤攻。
‘五力’。力者诽俯,用也妇菱。五根增長,則可不為煩惱所壞暴区,有治五障之力闯团,即:信力、精進(jìn)力仙粱、念力房交、定力、慧力伐割∮坑‘信力’淹遵,信根增長,能破諸邪信负溪;‘精進(jìn)力’,精進(jìn)根增長济炎,能破身之懈荡铡;‘念力’须尚,念根增長崖堤,能破諸邪念,如我們時(shí)時(shí)刻刻地念佛耐床,就是為斷除貪嗔癡三毒邪念密幔;‘定力’,定根增長撩轰,能破諸亂想胯甩,有了定力,就不會胡思亂想了堪嫂;‘慧力’偎箫,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皆串,三界內(nèi)之見思煩惱均破了淹办。
‘七覺支’,覺乃覺了恶复、覺察之義怜森,此法能使定慧均等。其覺非一谤牡,覺法有七種副硅,故為支或分,即七覺支拓哟、七覺分想许。又因七覺支為五根,五力所顯發(fā)的七種覺悟断序,此法修后能成菩提正道流纹,故又名‘七菩提分’。有:擇法覺支违诗、精進(jìn)覺支漱凝、喜覺支、輕安覺支诸迟、念覺支茸炒、定覺支愕乎、行舍覺支。
第一壁公、擇法覺支:即以智慧選擇所修之法感论。任何修行人開始下手修道時(shí),首先要選擇相應(yīng)的法紊册,其含義有二:一是以智慧選擇法門之真?zhèn)伪纫蓿x正離邪;二是選修與自己根基相契的法門囊陡,這樣容易成就芳绩。如同一個(gè)生病的人,若對癥下藥撞反,病就會治好妥色,如不對癥下藥,病則治不好遏片。
第二嘹害、精進(jìn)覺支:選擇了相應(yīng)的法門后,則要以勇猛之心丁稀,精進(jìn)不懈地力行正法吼拥。若間斷、時(shí)修時(shí)停线衫、一曝十寒凿可,都是不行的。
第三授账、喜覺支:心得善法枯跑,即生歡喜,法喜充滿白热,樂于修法敛助。
第四、輕安覺支:修法得當(dāng)屋确,則可斷除身心粗重?zé)滥苫鳎幂p松安樂。
第五攻臀、念覺支:時(shí)時(shí)刻刻觀念定焕数、慧而不忘,使之均等刨啸。
第六堡赔、定覺支: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亂设联。
第七善已、行舍覺支:舍離一切虛妄之法灼捂,一切都不住。我們的自性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换团,俱足無量無邊的妙用悉稠,那還要什么東西呢?一樣都不需要啥寇。古禪師說:‘無有一物可當(dāng)情偎球。’一切都舍了辑甜,一切都放下了。
上述七覺支中袍冷,若修者心浮動磷醋,可用輕安、行舍胡诗、定三覺支攝之邓线;若心沉沒,可用擇法煌恢、精進(jìn)骇陈、喜三覺支起之。定瑰抵、慧各三支你雌,隨用一支,得益便止二汛。念覺支常念定婿崭、慧,通于兩處肴颊,定慧均等氓栈。其余六支,依上述隨修者之需要而選用之婿着。
‘八正道’授瘦。此法是通向涅槃之路,故謂之道竟宋。其道離于偏邪提完,故謂之正道。是圣人所修之道袜硫,可證得阿羅漢果氯葬,故又謂之圣道。有正見婉陷、正思惟帚称、正語官研、正業(yè)、正命闯睹、正精進(jìn)戏羽、正念、正定八種楼吃,稱為八正道始花,或八圣道。
第一孩锡、正見:見苦集滅道四諦之理后酷宵,有了正確的知見,以無漏之慧為體躬窜。
第二流礁、正思惟:見四諦之理后程剥,能正確思維诚些,使真智增長莉掂,以無漏之心為體。
第三默垄、正語:以真正的智慧修口業(yè)此虑,不作一切非理之語。儒家曰:‘非禮勿語口锭‰埃’以無漏之戒為體。
第四讹弯、正業(yè):以真正的智慧斷除身之一切邪業(yè)况既、一切不正當(dāng)?shù)男袨椋銮鍍舻纳順I(yè)组民、正當(dāng)?shù)男袨榘羧裕詿o漏之戒為體。
第五臭胜、正命:清凈身口意三業(yè)莫其,順于正法而活命,謀正當(dāng)?shù)穆殬I(yè)耸三,離棄邪業(yè)乱陡。以無漏之戒為體。若為了名聞利養(yǎng)仪壮,以供生活揮霍憨颠,就稱為邪業(yè),又叫邪命,有五種:
( 1)于世俗人前爽彤,詐現(xiàn)奇特之相养盗,以求利養(yǎng)。
( 2)宣說自己功德适篙,以求利養(yǎng)往核。
( 3)占卜吉兇、看相算命嚷节,以求利養(yǎng)聂儒。
( 4)大言壯語,而現(xiàn)威勢硫痰,說大話衩婚,欺騙人,威嚇人效斑,以求利養(yǎng)谅猾。
( 5)說所得利,惑動人心鳍悠,以求利養(yǎng)!
第六坐搔、正精進(jìn):發(fā)用真智而勤修涅槃之道藏研,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概行,以無漏之勤為體蠢挡。
第七、正念:以真智憶念正道凳忙,而無邪念业踏,以無漏之念為體。
第八涧卵、正定:以真智入于無漏清凈之禪定勤家,以無漏之定為體。此定是無出入之大定柳恐,即無論何時(shí)何處伐脖,對境都不動心,不糊涂乐设。
八正道中以正道為主體讼庇,總為無漏,是見道位之行法近尚,而七覺支是修道位之行法蠕啄。所以,七覺支戈锻、八正道屬于修行次第歼跟。
上述就是三十七道品和媳,是小乘法∴诔校基本修法是戒窗价、定、慧三學(xué)叹卷。戒以破貪撼港,定以破嗔,慧以破癡骤竹。見思煩惱斷盡帝牡,破除惑業(yè),則無生死苦果可感蒙揣,即出三界靶溜,得滅諦涅槃之樂,故‘道可修’也懒震。這就是佛轉(zhuǎn)*輪的第一轉(zhuǎn)——示轉(zhuǎn)罩息。
第二轉(zhuǎn)是勸轉(zhuǎn),即勸勉修道个扰。佛說苦是逼迫性瓷炮,你應(yīng)該知道呀。因?yàn)槿舨挥X得苦递宅,則不肯修道娘香。只有了知生死流轉(zhuǎn)的無量痛苦,才想解脫办龄,方肯修道烘绽。你知道了集是招感性,由自作的集因而招感了自受的生死苦果俐填。那么安接,你就應(yīng)該修道啊玷禽!道是可修性赫段,斷除一切煩惱集因,則無生死苦果了矢赁,即可證得不生不滅的涅槃了糯笙。滅是可證性,你應(yīng)該去證傲靡给涕!這就是佛慈悲的勸轉(zhuǎn)。
第三轉(zhuǎn)是證轉(zhuǎn),佛以自己親身修證的經(jīng)歷來作證够庙。佛說恭应,我已經(jīng)受了人生的種種痛苦,我已經(jīng)知道了真諦耘眨,我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作證昼榛。集我已斷了,由于我修道剔难,則斷除了一切煩惱集因胆屿,所以我已了了生死,證得了滅諦涅槃偶宫。
由于佛三轉(zhuǎn)*輪說四諦法非迹,使小乘聲聞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而證道纯趋≡魇蓿苦集滅道是聲聞(羅漢)法境界。聲聞聽佛三轉(zhuǎn)*輪宣說四諦法而悟道吵冒,證得涅槃纯命。倘若以后還是執(zhí)著在苦集滅道四諦法上,則只能了分段生死痹栖,從三界生死流轉(zhuǎn)中解脫出來扎附,但不能了變易生死。因還有法執(zhí)结耀,所以只能夠得到有余涅槃,終不是究竟涅槃匙铡。因此之故图甜,佛為了破除聲聞有苦可舍、有集可斷鳖眼、有道可修黑毅、有涅槃可證的法執(zhí),于大乘般若心經(jīng)中明確開示‘無苦集滅道’钦讳,欲令其知道矿瘦,生死涅槃也是空花幻有,實(shí)相本無愿卒。一切自性當(dāng)體本空缚去,不生不滅,何有涅槃可得琼开?五蘊(yùn)法為諸法之母易结,前面我們已講過了。五蘊(yùn)法當(dāng)體是空,母空子也無案愣躏精!所以四諦法當(dāng)體也是空,故而無苦可離鹦肿、無集可斷矗烛、無滅可證、無道可修箩溃,即‘無苦集滅道’瞭吃。真空顯妙有,生死即涅槃碾篡、痛苦即解脫虱而、煩惱即菩提。佛以此‘無苦集滅道’使聲聞回小向大开泽,明白大乘真空妙有之理牡拇,對一切都不執(zhí)不住不著,從而真正得大自在穆律,究竟涅槃惠呼。
無智亦無得。
無智峦耘,就是無般若之智可證剔蹋。無得,就是無佛可成辅髓,無菩提果可得泣崩。佛這樣說,是為了破菩薩的法執(zhí)洛口。菩薩修六度萬行諸法矫付,以布施度慳貪(即吝嗇),以持戒度污染第焰,以忍辱度嗔恚(即光火)买优,以精進(jìn)度懈怠,以禪定度散亂挺举,以智慧度愚癡杀赢。由于修此諸法的緣故,就執(zhí)牢了這些法湘纵,認(rèn)為有法可修脂崔,有般若智可得,有眾生可度梧喷,有佛可成脱篙。心中不免具有此六波羅蜜的形象娇钱,執(zhí)有之心未忘于懷,故而有法執(zhí)绊困,有微細(xì)的法見文搂,心不空凈,就不能得到究竟涅槃秤朗。佛說‘無智亦無得’煤蹭,以此明示菩薩,六度的智慧也不是究竟智慧取视,由此所得之果也不是究竟佛果硝皂。
僧問大珠慧海和尚:‘如何是生死業(yè)?’, 大珠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yè)作谭,舍垢取凈是生死業(yè)稽物,有得有證是生死業(yè),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yè)折欠”椿颍’這就是《彌陀經(jīng)》上說的‘見濁’,即污染锐秦,把行人染糊涂了咪奖。本來求大涅槃是要解脫成佛的,但因見地不正酱床,而生取舍心故羊赵,反而成生死業(yè)了,豈不可惜乎扇谣?
況且有智無智都是幻心作用昧捷,同是性空,俱是假名罐寨。本無一法可得料身,強(qiáng)分為二,豈不愚癡衩茸?昔日世尊得燃燈佛授記,成無上菩提贮泞。但世尊并不取以為圣楞慈,因?yàn)槭雷鹬溃磺行钥諢o實(shí)啃擦,無有少法可得囊蓝,不過假名為菩提而已。所以令蛉,菩薩必須到‘法無我’的時(shí)候聚霜,才算掛礙凈盡狡恬。因此之故,諸法空相中蝎宇,以空一切法為法體弟劲。六度法以及前面所講的十八界、十二因緣姥芥、四諦法以及諸法之總——五蘊(yùn)法皆是鏡光中的影子兔乞,了不可得,故稱之為‘無’凉唐,或‘空’庸追。這個(gè)空,非頑空台囱,非斷滅空淡溯,而是妙有真空。猶如鏡光簿训,一切影子都依鏡光而成咱娶,但卻不可執(zhí)鏡光為實(shí)有。這也就是說煎楣,在真空實(shí)相中豺总,雖行六度而無行六度之見,一法也不執(zhí)择懂。不執(zhí)著有六度可行喻喳,就是無智;無得果之心困曙、無佛可成表伦,就是無得。由此大徹大悟慷丽,方為五住煩惱斷盡蹦哼,二種生死永亡。
以無所得故要糊。
前面我們已講過纲熏,這部《心經(jīng)》是以‘無所得’為宗〕恚‘以無所得故’這一句局劲,就是要你明白此經(jīng)的宗旨,也是綜上所述的總結(jié)之句奶赠。佛在這里更進(jìn)一步地表明鱼填,上述的五蘊(yùn)、十八界毅戈、十二因緣苹丸、四諦法愤惰、六波羅蜜、智和得等等赘理,一切本空宦言,實(shí)無所得。那么感憾,般若的法用蜡励,則自然顯發(fā),既不偏空阻桅,也不著有凉倚,信手拈來皆成妙諦,無盡妙用隨心所至了嫂沉。
五稽寒、果德分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趟章,心無掛礙杏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蚓土,遠(yuǎn)離顛倒夢想宏侍,究竟涅槃。三世諸佛蜀漆,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谅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薩埵确丢,
‘菩提薩 ’是梵語的音譯绷耍。菩提意譯為‘覺’,薩 意譯為‘有情’鲜侥,合起來就是‘覺有情’褂始。意思是,覺破世間的一切都不可得描函。因?yàn)槲覀兊耐雸?zhí)著崎苗,誤以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實(shí)有,從而妄造苦業(yè)舀寓。我們修行胆数,就要‘覺’破這個(gè)虛妄的‘有情’,恢復(fù)自己的覺體基公。同時(shí),還要覺破他人的情見宋欺。即所謂‘自覺覺他’轰豆,共同登上不生不滅的涅槃彼岸胰伍,故為‘覺有情’。略稱菩薩酸休。
‘薩 ’又翻譯為:勇猛精進(jìn)骂租,堪承擔(dān)如來家業(yè)者。所以斑司,此處所說的菩薩——菩提薩埵渗饮,不是權(quán)乘菩薩,不是十信宿刮、十住互站、十行、十回向等等菩薩僵缺,也不是藏教胡桃、通教的菩薩,而是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薩磕潮。這些大菩薩以自性的金剛般若照破了一切翠胰,他已了悟上面所說的五蘊(yùn)、十八界等等都了不可得自脯,并已超登彼岸之景,實(shí)證‘心無掛礙’的受用。故又名‘開士’膏潮,或者‘大士’锻狗。像我們平常所說的觀世音菩薩,又稱觀世音大士戏罢、白衣大士屋谭。
我們應(yīng)該知道,修行不是圖名圖利龟糕。名利是生死毒藥桐磁。名利心不死,則永無出頭之日讲岁。因此我擂,修行因地要正。一定要在自性上著力缓艳、下功夫校摩,老老實(shí)實(shí)地真參實(shí)究,而不要在神通奇特阶淘、出語玄妙上去攀求衙吩。因?yàn)檫@些都是枝末,不是根本溪窒。若根本不明坤塞,枝末無論怎樣繁茂昌盛冯勉,也不可靠、不牢固摹芙。就像在沙灘上建百丈高樓灼狰,基礎(chǔ)不固,一經(jīng)風(fēng)吹浮禾,便倒塌了交胚。若不明白佛性是怎么一回事,般若是什么作用盈电,任你出語玄妙蝴簇、神通多端,也擋不住生死挣轨。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军熏,
般若波羅蜜多,在前面解釋經(jīng)名時(shí)已講過了卷扮,這里就不再一一重復(fù)了荡澎。菩薩依無上的般若妙智照破無明,照破一切妄想心晤锹,了悟世法摩幔、出世法,有為法鞭铆、無為法……諸法當(dāng)體皆空或衡,于一切境界不執(zhí)不取。無有一法可得车遂,故無有一法可縛封断,已達(dá)生死苦海的彼岸之上了,而能究竟完成一切自行化他之事舶担。由此看來坡疼,大菩薩還不能離開般若,何況我們呢衣陶?除了般若之外柄瑰,還能用什么方法修成正果呢?剪况!所以說教沾,般若波羅蜜多是成佛的根本∫攵希《心經(jīng)》后文授翻,佛又進(jìn)一步明確地告示大家:‘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堪唐。因此隆箩,肯向這條路走的,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羔杨,此生絕可成就。反之杨蛋,向外馳求兜材,求神拜佛,希望佛或菩薩拉自己上天逞力,或代自己轉(zhuǎn)業(yè)成佛者曙寡,便是外道,便是魔寇荧,絕無成佛的日子举庶。
心無掛礙。
掛即牽掛揩抡,礙是障礙户侥,這里的‘心’是指妙有真空之心,是毫無牽掛峦嗤、障礙的心蕊唐,是人空、法空烁设、寂滅替梨、輕安的大自在心。怎奈凡夫真如不守自性装黑,一念妄起無明副瀑,以為自己明明有個(gè)知覺,因而使得覺外有明恋谭、明外有覺糠睡,真心被無明包裹住了。追逐物境箕别,執(zhí)取分別铜幽,心被境縛,時(shí)時(shí)處處都是在牽掛串稀、障礙之中生活除抛,造業(yè)受報(bào),六道輪回母截,無有了期到忽。二乘圣人依于法執(zhí),則心有掛礙,而不得自在喘漏。
今天幸而聞佛說法护蝶,迷途知返。以自性金剛般若翩迈,照破世間持灰、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如夢幻空花负饲,無有一法可得堤魁。但真心不是頑空,是客觀存在的妙有返十,它能夠應(yīng)物現(xiàn)形妥泉,包羅萬象,起種種妙用洞坑。又因妙有非實(shí)有故盲链,雖包羅萬象,卻不可得迟杂。故不能執(zhí)著刽沾。不執(zhí)著故,則了然無得排拷,是為真空悠轩。心既無有,掛礙依著何處呢攻泼?掛礙無依火架,苦厄又在何處著腳呢?故云‘度一切苦厄’忙菠。
前面在講《心經(jīng)》的五種玄義時(shí)何鸡,其中‘辨用’一節(jié),曾談到牛欢,佛宣說《心經(jīng)》是以破除三障為用骡男。三障為報(bào)障、業(yè)障傍睹、煩惱障隔盛。那么,心無掛礙即為破報(bào)障之用拾稳。報(bào)障又分依報(bào)和正報(bào)吮炕,這些內(nèi)容前面已詳細(xì)解釋過,這里就不再重復(fù)了访得。要除掉依龙亲、正二報(bào)陕凹,并不是用別的辦法,正是以自性金剛般若照破它鳄炉,以徹底究竟的無上般若妙智照破世間杜耙、出世間,均無有一法可得拂盯。那么佑女,依、正二報(bào)就解除掉了谈竿。依珊豹、正二報(bào)已除,隨依報(bào)而起的衣榕订、食、住蜕便、行等內(nèi)心牽掛劫恒,以及隨正報(bào)而起的身體障礙之牽掛,當(dāng)然也就消除無遺了轿腺。故《心經(jīng)》曰:‘菩提薩埵两嘴,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族壳。
無掛礙故憔辫,無有恐怖,
這一句是破三障中的業(yè)障用的仿荆。既然心無掛礙贰您,自然就沒有憂悲、惶恐了拢操。大凡有恐怖者锦亦,一定有個(gè)‘得失心’在。這個(gè)‘得失心’就是有‘我’之故令境,而這個(gè)‘我’正是六道生死的種性杠园。我們用功夫,必要時(shí)須‘打七’舔庶,就是用佛法把‘我執(zhí)’——即第七識打死抛蚁。我們?nèi)绻軌蛐目铡⒎仗璩龋蜎]有‘人瞧甩、我、眾生弥鹦、壽者’諸見了亲配。人我、法我既空,掛礙就無著了吼虎。既無掛礙犬钢,又何有恐怖呢?故曰:‘無掛礙故思灰,無有恐怖’玷犹。
恐怖是害怕、畏懼洒疚、惶恐歹颓、怖畏之義,是由掛礙所生油湖。凡夫時(shí)時(shí)處處無不在掛礙之中周旋巍扛。沒有得到的,一心想得到乏德;已經(jīng)得到的撤奸,又害怕失去『袄ǎ患得患失胧瓜,擔(dān)驚受怕。即使是正在世上修行的菩薩——初學(xué)菩薩郑什,亦復(fù)如是府喳。因其破惑未盡,所以仍有掛礙蘑拯、恐怖钝满。恐怖的大小申窘、類別不一舱沧,歸納起來有五種怖畏:
一、不活畏:世人為了衣食住行偶洋,終日奔波忙碌熟吏,時(shí)時(shí)為生活而憂心、害怕玄窝。初心菩薩在行六度法度化眾生時(shí)牵寺,害怕由此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顧慮重重恩脂、瞻前顧后帽氓、患得患失,而不能盡心盡力俩块、不怕犧牲自己一切地去做黎休。
二浓领、惡名畏:世人或修行人唯恐無辜遭人毀謗、落惡名势腮、罵名联贩。其實(shí),在我們做事時(shí)捎拯,即便是做了一樁大好事泪幌,眾生若不理解,都認(rèn)為你做了不好的事署照,也會遭到非議祸泪。我們應(yīng)心量廣大趋艘,只要問心無愧陆赋,對于眾生的誤會系冗,要能容忍牙言,而不要害怕、委屈乘粒、難過衷蜓。大愚阿阇黎的《解脫歌》云:‘太虛飲光消契闊蔼夜,幽谷回聲話晚煙屡限。’要有如此博大的胸懷才行翱惶取钧大!
三、死畏:一般世人留戀這個(gè)娑婆世界罩旋,貪生怕死啊央。修行人未斷我執(zhí),也不能自舍生命涨醋。只有發(fā)大菩提心瓜饥、行菩薩道的大心凡夫和菩薩才能為法忘我,為法舍身浴骂。死都無所畏懼乓土,還有什么不可舍的呢?
四溯警、惡道畏:修行人恐懼惡道受苦太甚趣苏,法執(zhí)甚重,不能以大乘佛法的不二梯轻、中觀對治之食磕。
五、大眾威德畏:害怕自己有過失喳挑,所以畏縮不敢承擔(dān)彬伦。無私才能無畏滔悉,要敢于荷擔(dān)如來家業(yè),自度度他单绑,行菩薩道回官。
大菩薩以自性金剛般若,已照破分段询张、變易二死孙乖,再來世間,則是乘大悲之愿而度眾生了份氧。稱之為:大悲愿力不舍一人唯袄。自然也就沒有恐怖了。既無恐怖蜗帜,業(yè)障也就消失無余了恋拷。
遠(yuǎn)離顛倒夢想。
這里的遠(yuǎn)離不是距離之遠(yuǎn)厅缺,而是永遠(yuǎn)地離開蔬顾、離棄之義。顛倒者湘捎,即相反诀豁、倒置,指真假不明窥妇、迷真認(rèn)妄舷胜。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活翩,以無我為我烹骨,以不凈為凈。倒置事理者材泄,謂之顛倒沮焕。此等顛倒,乃依根本無明煩惱而起拉宗。我們眾生的煩惱峦树,皆因缺少般若妙智慧而生,也就是從‘顛倒夢想’而生旦事。世上一切事物本非實(shí)有空入,只因顛倒夢想,認(rèn)為真有族檬。于是歪赢,貪愛取著、追逐不舍单料,則造幻業(yè)埋凯,而受虛幻的生死点楼,在六道中頭出頭沒,受盡虛幻的痛苦而不自覺白对。就像一場大夢掠廓,長夜不能醒悟一樣。遠(yuǎn)離顛倒夢想甩恼,則是覺破了三障中的煩惱障蟀瞧,即破了迷惑的障礙、無明的障礙条摸、煩惱的障礙悦污。
十法界中,除佛界以外钉蒲,其余九界都稱為眾生切端,各有其顛倒夢想:人道做的是富貴名利夢;天道做的是安逸快樂夢顷啼;阿修羅做的是爭強(qiáng)好勝夢踏枣;地獄道做的是受苦受刑夢;餓鬼道做的是忍饑挨餓夢钙蒙;畜生道做的是吃苦耐勞夢茵瀑;聲聞乘做有余涅槃夢;緣覺乘做獨(dú)善其身夢躬厌;菩薩做上求佛道马昨、下化眾生、究竟成佛的夢烤咧。佛呢偏陪?大夢已覺抢呆,究竟無夢煮嫌。所以,要達(dá)到佛的境界抱虐,首先應(yīng)斷‘得’昌阿,‘以無所得故’,方能開佛知見恳邀,而遠(yuǎn)離顛倒夢想懦冰,成為大覺。
究竟涅槃谣沸。
三障除盡刷钢,方是究竟涅槃。涅槃又名圓寂乳附。涅即不生内地, 是不滅伴澄;備具眾德為圓,除一切障曰寂阱缓。涅槃非凌、圓寂具不生不滅、圓滿清凈之意荆针。究竟涅槃則是最圓滿敞嗡、最無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種:自性涅槃航背、有余涅槃喉悴、無余涅槃、無所住處涅槃沃粗。這四種涅槃在緒說中已介紹過了粥惧。所謂證得涅槃,即是證到自己本來具有的最盅、并非是從外面得到的真如佛性突雪,故謂之‘無得’。自性涅槃乃是眾生成佛之因涡贱,即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咏删。且因眾生所具的佛性均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问词、不增不減的督函,所以一切眾生平等無二。心激挪、佛辰狡、眾生,三無差別垄分。自心本具宛篇,謂之自性涅槃。有余涅槃是二乘人所證薄湿,雖已證阿羅漢果叫倍,分段生死的煩惱已斷,但仍有無始惑業(yè)的果報(bào)身在豺瘤,即仍有幻身在吆倦,受幻有之果報(bào),受諸法之所縛坐求,所以并不究竟蚕泽。無余涅槃連幻身也沒有了,即所謂‘舊業(yè)已消桥嗤,梵行已立须妻,所作已辦派任,不受后有’。無所住處涅槃才是究竟涅槃璧南。不住生死掌逛,亦不住涅槃,以一切不住而究竟司倚。因?yàn)槟鶚勈菍ι蓝缘亩够欤热簧辣緹o,又哪里有涅槃可證呢动知?生死和涅槃只不過是一個(gè)假名而已皿伺。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了生死盒粮、涅槃無差別之理鸵鸥,而厭生死、欣涅槃丹皱。佛已圓滿菩薩的果德妒穴,三障皆凈,三德(即:法身德——佛性萬能體摊崭,般若德——成就一切事業(yè)讼油,解脫德——無盡的受用)齊顯,無修無得無證呢簸,究竟涅槃矮台。因大悲心故,示現(xiàn)入世根时,隨緣救度無量眾生瘦赫,而無一眾生可度。故無所住處涅槃是永恒常住蛤迎、寂而常照确虱、照而常寂、圓明寂照的究竟大涅槃忘苛。
無掛礙故蝉娜,無有恐怖唱较,
這一句是破三障中的業(yè)障用的扎唾。既然心無掛礙,自然就沒有憂悲南缓、惶恐了胸遇。大凡有恐怖者,一定有個(gè)‘得失心’在汉形。這個(gè)‘得失心’就是有‘我’之故纸镊,而這個(gè)‘我’正是六道生死的種性倍阐。我們用功夫,必要時(shí)須‘打七’逗威,就是用佛法把‘我執(zhí)’——即第七識打死峰搪。我們?nèi)绻軌蛐目铡⒎湛瘢蜎]有‘人概耻、我、眾生罐呼、壽者’諸見了鞠柄。人我、法我既空嫉柴,掛礙就無著了厌杜。既無掛礙,又何有恐怖呢计螺?故曰:‘無掛礙故夯尽,無有恐怖’。
恐怖是害怕登馒、畏懼呐萌、惶恐、怖畏之義谊娇,是由掛礙所生肺孤。凡夫時(shí)時(shí)處處無不在掛礙之中周旋。沒有得到的济欢,一心想得到赠堵;已經(jīng)得到的,又害怕失去法褥∶0龋患得患失,擔(dān)驚受怕半等。即使是正在世上修行的菩薩——初學(xué)菩薩揍愁,亦復(fù)如是。因其破惑未盡杀饵,所以仍有掛礙莽囤、恐怖∏芯啵恐怖的大小朽缎、類別不一,歸納起來有五種怖畏:
一、不活畏:世人為了衣食住行话肖,終日奔波忙碌北秽,時(shí)時(shí)為生活而憂心、害怕最筒。初心菩薩在行六度法度化眾生時(shí)贺氓,害怕由此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顧慮重重床蜘、瞻前顧后掠归、患得患失,而不能盡心盡力悄泥、不怕犧牲自己一切地去做虏冻。
二、惡名畏:世人或修行人唯恐無辜遭人毀謗弹囚、落惡名厨相、罵名。其實(shí)鸥鹉,在我們做事時(shí)蛮穿,即便是做了一樁大好事,眾生若不理解毁渗,都認(rèn)為你做了不好的事践磅,也會遭到非議。我們應(yīng)心量廣大灸异,只要問心無愧府适,對于眾生的誤會,要能容忍肺樟,而不要害怕檐春、委屈、難過么伯。大愚阿阇黎的《解脫歌》云:‘太虛飲光消契闊疟暖,幽谷回聲話晚煙√锶幔’要有如此博大的胸懷才行袄汀!
三硬爆、死畏:一般世人留戀這個(gè)娑婆世界欣舵,貪生怕死。修行人未斷我執(zhí)摆屯,也不能自舍生命邻遏。只有發(fā)大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大心凡夫和菩薩才能為法忘我虐骑,為法舍身准验。死都無所畏懼,還有什么不可舍的呢廷没?
四糊饱、惡道畏:修行人恐懼惡道受苦太甚,法執(zhí)甚重颠黎,不能以大乘佛法的不二另锋、中觀對治之。
五狭归、大眾威德畏:害怕自己有過失夭坪,所以畏縮不敢承擔(dān)。無私才能無畏过椎,要敢于荷擔(dān)如來家業(yè)室梅,自度度他,行菩薩道疚宇。
大菩薩以自性金剛般若亡鼠,已照破分段、變易二死敷待,再來世間间涵,則是乘大悲之愿而度眾生了。稱之為:大悲愿力不舍一人榜揖。自然也就沒有恐怖了勾哩。既無恐怖,業(yè)障也就消失無余了举哟。
遠(yuǎn)離顛倒夢想钳幅。
這里的遠(yuǎn)離不是距離之遠(yuǎn),而是永遠(yuǎn)地離開炎滞、離棄之義敢艰。顛倒者,即相反册赛、倒置钠导,指真假不明、迷真認(rèn)妄森瘪。以無常為常牡属,以苦為樂,以無我為我扼睬,以不凈為凈逮栅。倒置事理者悴势,謂之顛倒。此等顛倒措伐,乃依根本無明煩惱而起特纤。我們眾生的煩惱,皆因缺少般若妙智慧而生侥加,也就是從‘顛倒夢想’而生捧存。世上一切事物本非實(shí)有,只因顛倒夢想担败,認(rèn)為真有昔穴。于是,貪愛取著提前、追逐不舍吗货,則造幻業(yè),而受虛幻的生死狈网,在六道中頭出頭沒卿操,受盡虛幻的痛苦而不自覺。就像一場大夢孙援,長夜不能醒悟一樣害淤。遠(yuǎn)離顛倒夢想,則是覺破了三障中的煩惱障拓售,即破了迷惑的障礙窥摄、無明的障礙、煩惱的障礙础淤。
十法界中崭放,除佛界以外,其余九界都稱為眾生鸽凶,各有其顛倒夢想:人道做的是富貴名利夢币砂;天道做的是安逸快樂夢;阿修羅做的是爭強(qiáng)好勝夢玻侥;地獄道做的是受苦受刑夢决摧;餓鬼道做的是忍饑挨餓夢;畜生道做的是吃苦耐勞夢凑兰;聲聞乘做有余涅槃夢掌桩;緣覺乘做獨(dú)善其身夢;菩薩做上求佛道姑食、下化眾生波岛、究竟成佛的夢。佛呢音半?大夢已覺则拷,究竟無夢贡蓖。所以,要達(dá)到佛的境界煌茬,首先應(yīng)斷‘得’斥铺,‘以無所得故’,方能開佛知見宣旱,而遠(yuǎn)離顛倒夢想仅父,成為大覺叛薯。
究竟涅槃浑吟。
三障除盡,方是究竟涅槃耗溜。涅槃又名圓寂组力。涅即不生, 是不滅抖拴;備具眾德為圓燎字,除一切障曰寂。涅槃阿宅、圓寂具不生不滅候衍、圓滿清凈之意。究竟涅槃則是最圓滿洒放、最無上的涅槃蛉鹿。涅槃有四種:自性涅槃、有余涅槃往湿、無余涅槃妖异、無所住處涅槃。這四種涅槃在緒說中已介紹過了领追。所謂證得涅槃他膳,即是證到自己本來具有的、并非是從外面得到的真如佛性绒窑,故謂之‘無得’棕孙。自性涅槃乃是眾生成佛之因,即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些膨。且因眾生所具的佛性均是不生不滅散罕、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傀蓉,所以一切眾生平等無二欧漱。心、佛葬燎、眾生误甚,三無差別缚甩。自心本具,謂之自性涅槃窑邦。有余涅槃是二乘人所證擅威,雖已證阿羅漢果,分段生死的煩惱已斷冈钦,但仍有無始惑業(yè)的果報(bào)身在郊丛,即仍有幻身在,受幻有之果報(bào)瞧筛,受諸法之所縛厉熟,所以并不究竟。無余涅槃連幻身也沒有了较幌,即所謂‘舊業(yè)已消揍瑟,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乍炉,不受后有’绢片。無所住處涅槃才是究竟涅槃。不住生死岛琼,亦不住涅槃底循,以一切不住而究竟。因?yàn)槟鶚勈菍ι蓝缘幕比穑热簧辣緹o熙涤,又哪里有涅槃可證呢?生死和涅槃只不過是一個(gè)假名而已随珠。二乘人因有所知障灭袁,不明了生死、涅槃無差別之理窗看,而厭生死茸歧、欣涅槃。佛已圓滿菩薩的果德显沈,三障皆凈软瞎,三德(即:法身德——佛性萬能體,般若德——成就一切事業(yè)拉讯,解脫德——無盡的受用)齊顯涤浇,無修無得無證,究竟涅槃魔慷。因大悲心故只锭,示現(xiàn)入世,隨緣救度無量眾生院尔,而無一眾生可度蜻展。故無所住處涅槃是永恒常住喉誊、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纵顾、圓明寂照的究竟大涅槃伍茄。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施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敷矫。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汉额、阿彌陀佛等是果地佛曹仗,而我們一切眾生是因地佛。不管是已成佛闷愤,還是未成佛整葡,皆是一體平等件余,無有差別讥脐。故既不可自棄,又不可輕慢他人啼器。皆可以般若為獨(dú)一不二的修行法門旬渠。不僅是菩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而證得涅槃端壳,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均不能離開般若而成就果上的智德告丢,這里再一次重復(fù)告知大家,諸佛亦依般若波羅蜜多而成佛损谦,除此別無成佛之道岖免。一切大智慧無不是由自性所生。
這里的‘得’是無得之得照捡。要得無得之得颅湘,必須首先心中了無所得,然后才能得其本來面目栗精,即佛性闯参。到了這個(gè)時(shí)候,無人悲立、無我鹿寨、無眾生、無壽者薪夕,連無也無脚草,了了分明,不落斷滅原献。雖然寂然不動馏慨,卻是感而遂通涩蜘、恒沙妙用。這即是佛的果德熏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同诫,為梵語。阿耨多羅意為‘無上’樟澜,三藐是‘正等’误窖,三菩提是‘正覺’,合起來即是‘無上正等正覺’秩贰。無上是對菩薩之有上而言霹俺;正等是對二乘之不等(即偏真)而言;正覺是對外道之邪知邪覺以及凡夫的昏昧不覺而言毒费。無上正等正覺乃是如來之妙覺果海丙唧。試想:連佛都不能離開般若法門而成道,眾生豈可例外觅玻?豈能另覓途徑想际?倘若要另覓途徑,豈非顛倒嗎溪厘?所以胡本,不自求而他求者,皆是因地不正畸悬,實(shí)是自誤侧甫。上述的果德地位,即一切掛礙消除凈盡蹋宦。這才算究竟涅槃披粟,別無它法可得。
以上為《心經(jīng)》的上半部冷冗,專說此法無實(shí)守屉。下半部則反過來說此法無虛〖值耄《金剛經(jīng)》說‘此法無實(shí)無虛’胸梆,就是要人既不著實(shí),又不偏空须板,行于中道而不落二邊碰镜,乃是真般若智慧也。再進(jìn)一步講习瑰,心既不有绪颖,法又何依呢?法既無有,更談不到無實(shí)無虛了柠横。所以說窃款,‘涅槃生死等空花!’
阿彌陀佛牍氛!諸位善知識今天我們共同學(xué)習(xí)受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暫告一段落晨继,明天繼續(xù)共同學(xué)習(xí)受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感恩佛菩薩慈悲加持!感恩龍?zhí)熳o(hù)法慈悲加持搬俊!感恩法緣殊勝紊扬!感恩法緣大慈!感恩因緣和合 唉擂!感恩諸位善知識相互扶持餐屎!阿彌陀佛!合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心經(jīng)抉隱
元音老人著
隨喜大家聞法功德玩祟!
回向
愿以此功德腹缩,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空扎,皆共成佛道藏鹊。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勺卢,摩訶般若波羅蜜伙判。阿彌陀佛象对!合十
愿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四弘誓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 佛道無上誓愿成黑忱!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