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悲觀,快樂的事物對于我而言已經(jīng)成為一劑短期強效的麻醉趾唱,我常常因此而昏睡過去章蚣,快樂在虛幻中站欺。而悲傷的事物則更能引起我的共鳴,那份心靈上的沉重使我能夠清楚地感受著這個世界纤垂。
我明白這是真實的自我矾策,我想一直沉浸在悲傷的自我中,借由悲傷峭沦,感受真實贾虽。但不要為我貼上抑郁、孤獨或沒有希望的標(biāo)簽吼鱼,享受悲傷只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蓬豁,我與你一樣,都想好好活著菇肃,都想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地粪。
雞湯只能讓人摸著肚皮想著明天,巴掌才能告訴我哪里才是方向琐谤。所以我既不算悲觀主義者蟆技,又覺得悲觀視角對人生的解讀更有意義,我愿意稱自己為一個悲傷主義者斗忌,既非悲觀质礼,也非樂觀。我想通過這篇文章向你們展示织阳,一個悲傷主義者眼中的人生眶蕉。
在這之前,先說說一位大家熟知的樂觀主義者唧躲,他叫蘇軾造挽。
蘇軾在宦海沉浮了一生碱璃,歷經(jīng)風(fēng)雨吹打,仍秉承樂天知命之格調(diào)刽宪。這格調(diào)便是載他在風(fēng)浪中自在逍遙的小舟厘贼,不管風(fēng)浪將他帶往何處界酒,有了這葉小舟圣拄,他總能泰然處之。
然而用悲觀的眼光讀一次《前赤壁賦》毁欣,卻不難發(fā)現(xiàn)蘇軾的人格也有悲觀之處庇谆。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凭疮。哀吾生之須臾饭耳,羨長江之無窮≈唇猓”
蘇軾一生沒有被任何困難所擊倒過寞肖,他瀟灑達觀的態(tài)度跨越了千年依然令人為之傾倒,卻又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死顧慮衰腌。這不免讓人感傷新蟆,任何人都跳脫不了的生物規(guī)律,一晃就長大了右蕊,一晃就變老了琼稻,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我想饶囚,生命的盡頭會給我們一些啟發(fā)帕翻,我們一直都在往前走,前方意味著什么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萝风。我思考了很久嘀掸,似乎不假思索就得出了一個答案,但不論我后續(xù)怎么懷疑自己规惰,我都沒辦法再改變它了睬塌。
我說,生命的盡頭只有兩樣?xùn)|西卿拴,便是追求與死亡衫仑。可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堕花,似乎并不和諧文狱,一個代表著理想,一個代表著現(xiàn)實缘挽;一個代表著美好瞄崇,一個代表著殘酷呻粹。死亡已經(jīng)足夠讓人失落的了,但更使人絕望的是苏研,相對于必然到來的死亡等浊,追求卻是個永恒的話題。試想摹蘑,當(dāng)死神已然開始撫摸著你的頭頂筹燕,仍有一份追求猶如幽靈般飄浮在你的眼前。這份追求很有意義衅鹿,因為它是你在人間的最后一份悲哀撒踪。
為了解釋為什么追求是個永恒的話題,我要引用叔本華的話大渤。
“人生就像鐘擺制妄,在痛苦和無聊之中擺蕩。當(dāng)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痛苦泵三,當(dāng)欲望得到滿足時就無聊耕捞。”
叔本華認(rèn)為烫幕,世人的不懈追求皆是因為缺乏俺抽,缺乏不被滿足,那么人就會痛苦纬霞。這很容易理解凌埂,缺少面包的人會去努力賺錢,缺少歸屬與愛的人會去建立家庭诗芜,缺少名望與尊重的人會去建功立業(yè)瞳抓,等等》郑可待滿足之后孩哑,新的欲求又重新再來,像潮水一般翠桦,甚至讓你懷疑退潮就是為了漲潮横蜒。如果再沒有新的欲求,心靈就像那片失去了潮水的沙灘销凑,漸漸干涸丛晌。
可能很多人覺得成為一片不再經(jīng)受潮水洗刷的沙灘也不錯,過往的退潮已經(jīng)為自己留下了很多東西斗幼,足夠點綴自己的海岸了澎蛛。這正如那些一心只想暴富的夢想,仿佛有了錢蜕窿,就什么都有了谋逻。即使是錢買不到的呆馁,稍作努力,似乎也不至于缺乏毁兆。但這樣的人生必將迎來痛苦浙滤,在生命到了盡頭,死亡登場起舞時气堕,你看著這片海岸纺腊,你會舍得跟死神走嗎?
人生的意義在于生與死的平衡送巡,成功的生命加上成功的死亡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人生摹菠。有多少人生堪稱成功呢盒卸,是掌握面包的人骗爆?還是活在愛中的人?又或是極富盛名的人蔽介?我認(rèn)為都不是摘投,甚至同時滿足三者也不能夠是。這只能算活得成功虹蓄,而且必然死得失敗犀呼。因為活得越成功,越是舍不得死去薇组,既然不能欣然面對死亡外臂,談何死得成功。
所以追求和死亡都是無法逃避的律胀。
叔本華對世界的理解注定了他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宋光,他認(rèn)為世界的本源是“意志”,這個意志并非我們通常所說的意志炭菌,哲學(xué)中存在兩個“我”罪佳,一個是“大我”,指宇宙黑低;另一個是“小我”赘艳,指人類的心智。叔本華的意志是針對“大我”的克握,是宇宙不斷變化的內(nèi)在動力蕾管,既沒有原因,也沒有目的菩暗,超越了時間掰曾、空間和因果律,人們無法用理性去掌握“大我”的意志勋眯。這種意志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婴梧,即是意欲下梢,是人類盲目的沖動,生命的渴求塞蹭,而轉(zhuǎn)換到表象孽江,便是追求。
叔本華對世界的認(rèn)知讓他相信人是無法擺脫欲望的番电,人都會淪陷于欲望鐘擺中岗屏,除了痛苦便是無聊,不存在真正意義上成功的人生漱办。他把藝術(shù)視作解藥这刷,用“美”麻醉自己,以暫時遺忘世間不息的煩惱娩井。這種解藥現(xiàn)在的人也還在用暇屋,不是嗎?
但他的思想受到了時代的局限性洞辣,他生活在一個沒有心理學(xué)的時代咐刨,那時人們對內(nèi)心的思考還依賴于哲學(xué)思辨,人心神秘得就像是一個黑箱扬霜。實際上定鸟,黑箱之中存在著另一種解藥,這種解藥可以戰(zhàn)勝意欲著瓶,只是那時的他無法透過黑暗找到它联予。
人有別于世間萬物,抽象邏輯思維的形成使得“小我”也產(chǎn)生了自己的意志材原,心理學(xué)成為一門科學(xué)后沸久,這種意志開始有了概念,是人有意識地支配华糖、調(diào)節(jié)行為麦向,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yù)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客叉。它與“大我”的意志相對抗诵竭,體現(xiàn)在人身上便是與意欲的對抗。
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流派叫做“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兼搏,其創(chuàng)始人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層次理論卵慰,將人的需求分為了五個層次,依次分別是生理需要佛呻、安全需要裳朋、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吓著。而前四個層次被認(rèn)為是低級需要鲤嫡,同時也和面包送挑、家庭、名望對應(yīng)著暖眼。至于安全需要惕耕,在我國并不是什么難的問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被稱為發(fā)展性需要诫肠,在個體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較晚司澎,不是維持個體生存所絕對必須的。
綜上栋豫,我認(rèn)為前四個需要等同于意欲的需要挤安,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便是意志的需要。
如果意欲戰(zhàn)勝了意志丧鸯,那么人便會沉淪在低級需要蛤铜,成為守著海岸的人,守著海岸的人終將感受痛苦骡送,因為干涸的靈魂無法安靜的離開昂羡。
而如果意志戰(zhàn)勝了意欲,就等于打開了更高層次的大門摔踱。在持續(xù)不懈的努力下,實現(xiàn)自我成為了可能怨愤。
實現(xiàn)自我的意義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派敷,我們用人本主義的人格理論可以更清晰的解釋。
馬斯洛將自我實現(xiàn)作為理論的核心撰洗,個體之所以存在篮愉,生命之所以有意義,就是為了自我實現(xiàn)差导。
人本主義的另一位心理學(xué)家羅杰斯對自我實現(xiàn)的解釋做了拓展试躏,他強調(diào)人的自我存在、自由和自主選擇性设褐。并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颠蕴,“理想自我”象征著個體最喜歡擁有的自我概念,當(dāng)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和諧統(tǒng)一助析,就是自我實現(xiàn)犀被。
怎樣對自己的理想自我進行定位,又成了意志戰(zhàn)勝意欲者的下一個難題外冀。到底怎樣的理想自我是對的呢寡键?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我沒辦法揣測別人的想法雪隧,只能在這里說出我眼中的理想自我西轩,我面對夢想雖然已不再激動了,可這不影響我去追尋它员舵。但無論是悲觀主義者還是樂觀主義者,思考這個問題的軌跡應(yīng)該是相同的藕畔,即怎樣達到一種平衡固灵,在死亡到來時既不會對生命留有遺憾,也不會對生命充滿不舍劫流。
我進行了思考后巫玻,把人生的意義視作一個二維平面,讓它有了面積祠汇,壽命即為人生的長度仍秤,而生命的長短是客觀決定的,可能人憑借自己終身的積累與努力也能延長幾年壽命可很。但這終究不是增大面積可行的辦法诗力,想要讓人生更有意義,只能從人生的寬度入手我抠。
長度是壽命苇本,很好理解,畢竟每個人的出生證明到死亡證明上寫的清清楚楚菜拓,可以輕松的度量這個長度瓣窄。可寬度該如何把握呢纳鼎?
我認(rèn)為人不該把生命囚禁在肉體上俺夕,生命存在于世界,影響著世界贱鄙,生命的影響力到達哪里劝贸,就存在于哪里。倘若我熱心幫助了他人逗宁,那么我的生命也存在于他的身上映九;倘若我對社會有所貢獻,那么我的生命也存在于這個社會瞎颗。所以件甥,我得出了我的結(jié)論,人不能為自己而活言缤,而要為他人而活嚼蚀。
這不僅僅是一種值得贊頌的美德,更是能夠升華靈魂的信念管挟,我相信如果我的一生都能夠堅持著這樣的信條轿曙,那么我面臨死亡時也能夠不留遺憾,不存難舍。
在后來导帝,我于機緣之下通過網(wǎng)絡(luò)視頻認(rèn)識了王德峰教授守谓。他對于王陽明心學(xué)的簡單介紹,短短幾分鐘您单,卻觸動了我內(nèi)心的強大共鳴斋荞,在視頻后半段,我多次強忍淚水虐秦、感動不已平酿。他所述說的出世與入世結(jié)合的思想,將自己奉獻于天下的精神追求悦陋,都讓我感受到了相同的意境蜈彼,這是來自一位號稱“復(fù)旦哲學(xué)老王子”的教授的肯定,更或者是來自王陽明心學(xué)思想的肯定俺驶。
到這我解決了追求的問題幸逆,那么死亡的問題呢?即使對于生命的消逝已然能夠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tài)暮现,可死亡之后的虛無終究還是難以面對还绘。但其實面對死亡比放下生命要簡單得多。
我的做法是——“向死而生”栖袋。
如果說死亡和追求都在生命的盡頭拍顷,那我就在不斷追尋的過程中主動感受死亡的迫近,奔著死亡而去栋荸。讓追求與死亡在生命的盡頭展開搏斗吧菇怀,有價值的人生謝幕時值得這場死亡的伴舞,我愿作為唯一的觀眾晌块,直面死亡。
死亡之于我不可怕帅霜,可怕的是我還沒能實現(xiàn)自我匆背。
但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想借此傳播我對于人生的感悟身冀,以輸送某種價值觀钝尸。
我的目的是,引發(fā)大家對于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探尋搂根。我在探尋人生的意義時選擇了自身感受作為起始點珍促,就像上文某段提到過,如何達到一種平衡剩愧,使得在死亡到來時既不會對生命留有遺憾猪叙,也不會對生命充滿不舍。
再次借用王德峰教授的話,這是當(dāng)代中國人的安心立命的大問題穴翩!
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交流犬第,不足之處也歡迎指導(dǎo)。當(dāng)然芒帕,最希望的是歉嗓,我能帶給大家正向的影響。謝謝背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