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憶語》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為悼念他死去的愛妾董小宛而寫的回憶性散文埠帕,在這篇散文里纯赎,他用飽含深情的筆詳實地記錄了他和董小宛在明末清初易代之際顛沛流離和生離死別的愛情經歷。這篇文章因其描寫的愛情故事極富傳奇性和感染力而流傳甚廣,不僅是冒襄的極具影響力的一篇散文梦裂,也是明清小品文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毕荐。
在《影梅庵憶語》第一卷中郁惜,主要講述了身為一代名士的冒襄與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兩人相識涡上、相知到董小宛嫁到如皋冒家為妾的曲折過程。在這一場名士與名妓的交往中绍申,我們可以看到冒襄對于儒家傳統(tǒng)信條的恪守噩咪,也可以看到董小宛身為一個煙花女子,對于愛情的大膽追求與堅持失晴。而第二剧腻、三拘央、四卷中主要寫了小宛在冒襄家為妾的生活狀況涂屁,我們看到的是恭敬有禮、勤勉好學灰伟、持家?guī)头虿鹩帧⒆x詩弄文、善烹善書的董小宛栏账,可以說是集賢德與才藝與一身的女子帖族。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我自己的心中也出現了一些疑問:
一挡爵、董小宛為何鐘情于冒襄竖般?
《禮記.內則》有云:“聘則為妻,奔則為妾”。董小宛身為“秦淮八艷”之一茶鹃,聲名遠播涣雕,許多文人雅士為了博得一見不惜千金,而這樣的她為何會對只有幾面之緣的冒襄情有獨鐘闭翩,苦苦跟隨挣郭,甚至甘愿自奔為妾呢?除了愛情之外疗韵,還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她嗎兑障?
首先分析冒襄,冒襄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一代名士流译,文章滿天下逞怨,名聲浩大;而且他長相俊美福澡,小宛母親贊他奇秀骇钦,他與小宛同游金山時路人也皆以為二人是神仙下凡,雖然有些夸大之嫌竞漾,但也足以讓我們猜測出冒襄是長相是十分俊美的眯搭;另外冒襄出生名門望族,父親官至副使业岁,是如皋當地的富貴之家鳞仙。那么這樣一個集才華、財富于一身的美男子又怎么不讓董小宛心動呢笔时?
其次從董小宛自身來說棍好,身為秦淮河名妓,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培養(yǎng)與一般妓女并不一樣允耿。她從小接受的是藝術教育借笙,她們從小學習彈琴、跳舞较锡、作詩业稼、作畫,所讀的文章也不是經國論世的道德文章蚂蕴,風花雪月之類感情審美的文藝作品低散,藝術的熏陶使她們的個性更加突出,自我意識張揚骡楼,更能夠展示自己的“個體之美”熔号。而且據董小宛的傳記中寫到:她雖然生于煙花柳巷卻愛讀道德文章,最大的理想是做賢妻良母鸟整,所以她在秦淮河以高傲引镊、冷艷、素雅著稱篮条,這一點從她嫁入冒家為妾后的行為舉止中也得到了印證弟头。所以對于她來說,做名妓的生活并不是她內心想要的兑燥,而冒襄就是那個可以讓她實現理想的人亮瓷,自我意識張揚、懷著改變自己生活強烈愿望的她又怎么會讓自己錯過冒襄呢降瞳?
所以我們看到書中的她對于冒襄的追求可謂是死皮賴臉嘱支、死纏爛打了蚓胸,盡管冒襄堅決拒絕,她還是孤身一人跟著冒襄從吳門到金陵除师,從金陵到郭外沛膳,不可謂不執(zhí)著。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董小宛的角度思考一下汛聚,其實也不難理解她的行為锹安。古代女子能夠改變自己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依靠男人,社會地位低下的董小宛想要改變自己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嫁給冒襄倚舀。董小宛需要依托著冒襄生活叹哭,正如冒襄生病時,董小宛對他人說:“竭我心力痕貌,以殉夫子风罩。夫子生而余死猶生也,脫夫子不測舵稠,余留此身與兵燹間超升,將安寄托?”我們與其把董小宛對于冒襄的追求視為女子對于自己愛情的大膽追求哺徊,不如將其視為女子改變生活室琢、實現理想的追夢之旅,只是她的理想無關國家落追、民族罷了盈滴。
二、冒襄為何如此多情而又薄情淋硝?
在《影梅庵憶語》中我們看到的冒襄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雹熬,他是一個多情而又薄情的人宽菜。一方面谣膳,他對于董小宛是有情的,若非有情铅乡,又怎么能在董小宛死后继谚,為她寫出如此真情實意、感人至深的文章阵幸。從《影梅庵憶語》第四卷的最后一段也能看出兩人之間的感情:“三月之杪,余復移寓友沂友云軒花履。… …三鼓別去,余甫著枕,便夢還家,舉室皆見,獨不見姬挚赊。急詢荊人,不答诡壁。復遍覓之,但見荊人背余下淚。余夢中大呼曰:“豈死耶?”一慟而醒荠割。姬每春必抱病,余深疑慮,旋歸,則姬固無恙,因間述此相告妹卿。姬曰:“甚異!前亦于是夜夢數人強余去,匿之幸脫,其人尚狺狺不休也旺矾。”詎知夢真而詩讖咸來先告哉?”可見,若非有情,此二人如何心靈相通,殷殷牽掛至此夺克。
另一方面箕宙,冒襄與許多文人士子一般又是非常薄情的。首先铺纽,他初次拜訪董小宛是因為有人說她: “秦淮佳麗柬帕,近有雙成,年甚綺狡门,才色為一時之冠陷寝。”但兩次不見之后其馏,他又轉移了目標: 結識陳圓圓盼铁,并與她許下約定,這充分說明他最初對董小宛的感情只是貴公子的風月歡娛尝偎。其次饶火,在苦苦追尋著他,想要嫁給他的時候致扯,他卻因為董小宛的債務問題多次拒絕了她肤寝,若不是友人的幫助,董小宛不知何時才能得償所愿抖僵。另外鲤看,我們也能發(fā)現每次遇到困難或是危機時刻,冒襄總是選擇放棄董小宛耍群。第一次是在蘇州义桂,面對抱病在身的董小宛,冒襄選擇的是置之不理蹈垢,回家料理自己的家事慷吊。第二次是董小宛“孤身挈一嫗,買舟自吳門曹抬,江行遇盜溉瓶,舟匿蘆葦中柁損不可行,炊煙遂斷三日谤民。初八抵三山門堰酿。”但冒襄卻只因為“忽傳家君舟抵江干张足,蓋不赴寶慶之調”触创,于是遂不及為姬商去留,競從龍?zhí)段布揖鄣骤幗钡谌问且矣夏晡逶挛梗髀涞禁}宮城客居哼绑,遭遇清兵攻陷南都顺饮,冒襄先是令董小宛獨自率領婢婦堅守寓所,自己陪侍兩親和妻子出逃凌那,后來又與董小宛訣別說: “我有年友兼雄,信義多才,以子托之帽蝶,此后如復相見赦肋,當結平生歡,否則聽子自裁励稳,毋以我為念佃乘。”只是因為冒襄的父母覺得“余獨割姬為憾驹尼,復攜之去趣避。此外冒襄在處理與陳圓圓的關系上也表現出了同樣的取舍態(tài)度。這些充分地證明了冒襄對于女子的薄情新翎。
冒襄是晚明士人階級的代表人物程帕,我們可以借由對他的分析,一窺晚明士人情愛觀地啰。首先愁拭,冒襄與許多晚明士子文人一樣是風流而多情的。這種貴公子的風月歡娛在明末秦淮河畔的歡場中是非常普遍的亏吝,例如《板橋雜記》下卷“軼事”門載:李貞麗者,李香之假母,有豪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岭埠。與陽羨陳定生善。香年十三,亦俠而慧蔚鸥。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夢》皆能妙其音節(jié)惜论。尤工琵琶。與雪苑侯朝宗善止喷。閹兒阮大械欲納交于朝宗,香力諫止,不與通馆类。朝宗去后,有故開府田仰與重金邀致香,香辭日:“妾不敢負侯公子也!”卒不往。而士子文人這種風流的生活方式背后其實也也折射出那個特殊歷史時期士人們心態(tài)的復雜性启盛,看似風花雪月的男歡女愛背后往往隱藏了太多世事的無奈和人生的悲哀蹦掐。羅宗強在《明清后期士人心態(tài)研究》中這樣寫道: “重自我,重情僵闯,甚至縱欲,向為研究晚明思潮藤滥、晚明文學者所重視鳖粟,亦常被當成個性張揚,自我覺醒之產物加以肯定拙绊。我人若從各個層面考察此種重自我向图,重情泳秀,甚至縱欲之現象,或者會發(fā)現榄攀,問題遠較我人所想象者為復雜嗜傅。”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冒襄多情而薄情了檩赢,因為多情,所以薄情吕嘀。一個人的感情是有限的,分的份數越多,情便越薄。
其次贞瞒,冒襄是一個具有強烈的儒家道德感和宗族觀念的士人偶房,在他的心中,“兒女私情”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忠孝仁義”军浆。當他辜負陳圓圓的時候棕洋,他的態(tài)度是“然以急嚴親患難,負一女子無憾也乒融£蹋”而離開身處驚恐和重病中的董小宛后,他的感覺同樣是“余雖憐姬赞季,然得輕身歸庆杜,如釋重負”。甚至在逃難時期碟摆,他也是選擇丟下董小宛晃财,自己帶著雙親和妻子兒女逃生。而在封建時代典蜕,這樣的取舍符合那個時代的歷史邏輯和社會價值標準断盛。冒襄對董小宛的那段感情,終究不可能像我們現在所想象的那樣至情至性愉舔,尤其當此江山易代之際钢猛,任何個人的恩怨較之于民族國家的悲劇都顯得太輕、太小轩缤。
另外命迈,對女子的輕視是中國古代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認知。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習技第四》中論道:“娶妻如買田莊,非五谷不植,非桑麻不樹,稍涉游觀之物即拔而去之,以其為衣食所出,地力有限,不能旁及其他也火的。買姬妾如治園圃,結子之花亦種,不結子之花亦種,成陰之樹亦栽,不成陰之樹亦栽壶愤。以其原為一情而設,所重在耳目。則口腹有時而輕,不能顧名兼顧實也馏鹤≌鹘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認為:情愛之于男子僅是其耳目口腹欲望的滿足罷了。如此看來湃累,男子薄情便是必然,而士人的薄情就更無可指責勃救。
閱讀《影梅庵憶語》碍讨,我想我所收獲到的不僅僅董小宛與冒襄之間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更是隱藏在他們倆愛情背后更深層次的關于時代和人生的思考與理解蒙秒,初步了解到了一些晚明士人的婚戀性愛觀勃黍,也看到了身為女子在那個時代的無奈與不易,這些都是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沒有注意到或者沒有深究的問題晕讲,但在此之后覆获,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學習中需要去關注和仔細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