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彤钟,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尾妫”
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逸雹,自古以來就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文云挟,而如今不少人卻對來之不易的糧食不予珍惜梆砸,浪費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
我們國家以不足全球10%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1/5的人口园欣。從理論上來講帖世,我們國家的糧食應該非常寶貴,大家都應該特別愛惜糧食才對沸枯,事實正好相反日矫,我國糧食浪費數(shù)量驚人。
據(jù)統(tǒng)計辉饱,全世界近8億人食物不足搬男,世界每6秒就有一名兒童死于饑餓。而我國每年餐桌浪費糧食700億斤彭沼,相當于2億人1年的口糧缔逛;每年,全球有大約 13 億噸食物被浪費姓惑,這相當于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褐奴。
正應了網上那句話:是袁隆平讓你吃得太飽了!
長春一記者曾接到一位老讀者打來的電話于毙,他用憂慮而沉痛的聲音告訴記者敦冬,在長春一小學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
“每天都能看到從學校里推出一車又一車的剩飯剩菜,有些飯只吃了幾口就被倒掉了唯沮。想想過去吃不飽肚子的日子脖旱,再看看現(xiàn)在白花花的米飯被倒掉堪遂,真令人心痛啊萌庆!”
別看孩子的飯量小溶褪,但每天浪費的糧食量卻很大。
隨后的幾天里践险,這位記者走訪了長春12所學校猿妈,發(fā)現(xiàn)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在每所學校都存在,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已經是件熟視無睹巍虫,習以為常的事彭则。
在兩個收泔水的工人那里,記者隨機抽樣統(tǒng)計了學生們吃剩的20盒營養(yǎng)餐占遥,其中8盒剩有一小半份飯菜(約150克)俯抖,4盒基本上沒怎么吃(剩有250克左右),只有9盒吃得較干凈筷频。
一位剩飯的小學生悄悄告訴記者蚌成,要吃肯德基他能吃一大桶前痘,可是對于營養(yǎng)餐他就沒什么胃口了凛捏。
記者隨后客觀保守地估算一下,如果每位小學生一天浪費50克糧食芹缔,那么每天僅長春市區(qū)就會有近10噸的糧食被浪費掉坯癣,一年的浪費總數(shù)將達到3600噸。
為了盡量讓孩子們多吃一點飯最欠,每天中午班主任們都犧牲了午休時間示罗,來陪孩子們一起吃營養(yǎng)餐,可是為什么浪費還是難以杜絕芝硬?
原因在于現(xiàn)在的家長太溺愛孩子了蚜点,孩子書包里的零食和口袋里的零花錢都成為午餐的“天敵”,塞滿零食的胃當然不會給午飯留有空間拌阴。
生活環(huán)境好了绍绘,更多的人卻忘記了曾經饑荒的年代和人口增長、耕地面積減少迟赃、氣溫升高等潛在的糧食危機陪拘。難道我們真的要等到糧食危機爆發(fā)的時候才懂得它的珍貴?
勤儉節(jié)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纤壁,讓這一美德發(fā)揚光大下去左刽,是我們教育者的義務和責任。
現(xiàn)在的孩子雖然不愁吃酌媒,不愁穿欠痴,但我們還是要讓孩子都懂節(jié)約的道理迄靠,讓孩子意識到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這不但是對勞動者的一種尊重喇辽,也是我們對于社會應有的一種責任梨水。
當然,要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茵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疫诽,除了學校教育外,家長在家也要堅持不懈的督促培養(yǎng)旦委。
1奇徒、讓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浪費糧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他們只知道有錢就可以買到很多食物缨硝。
建議父母有機會帶孩子去農村看一下農民是怎樣播種摩钙、鋤草、施肥查辩、澆水的胖笛,讓孩子體驗“粒粒皆辛苦”。
2宜岛、不給孩子浪費糧食的機會
浪費的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长踊,雖然孩子沒有把碗里的食物吃凈,父母也把碗洗凈了萍倡,但當桌子上有孩子不愛吃而剩下的菜的時候身弊,父母就會倒掉。這樣就給孩子留下了浪費的機會列敲。
建議父母給孩子定量的食物阱佛,吃不完不可輕易倒掉。
3戴而、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飯菜
有的父母看見孩子有吃不完的飯菜凑术,要么倒掉,要么自己拿起來吃掉所意。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淮逊,認為剩飯也很正常。
如果孩子剩了飯菜扁眯,父母可視情況或督促他們盡量吃掉壮莹,或讓他們把剩飯留下來下頓再吃。這樣姻檀,孩子慢慢就會養(yǎng)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習慣命满。
4、讓孩子學會用餐的文明禮儀
帶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時候绣版,要給孩子講明用餐禮儀胶台,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歼疮,或者每次少取,不夠再去取诈唬,而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不是自己的東西就可以隨便浪費的習慣韩脏。
5、榜樣作用铸磅,言傳身教
愛模仿是孩子的特點赡矢,他們的許多行為都是由模仿父母學習得到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自身要勤儉節(jié)約阅仔,家長們需要做好榜樣哦吹散!
6、親子共讀八酒,教育孩子節(jié)約糧食
家長朋友平時可以教孩子念一些關于節(jié)約糧食的繪本空民,富有畫面感和韻律的繪本,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更好發(fā)展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羞迷,一舉兩得界轩。
今天,美媽為大家推薦的《盤中餐》便從一粒米的生命歷程開始衔瓮,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為線索浊猾,忠實記錄、科學解說盤中餐的來之不易报辱。
對下一代的道德教育与殃,就應該從這些小事入手单山,讓孩子尊重勞動成果碍现,珍惜勞動果實,樹立節(jié)糧觀念米奸,那么我們培養(yǎng)的孩子才不是準知識的直接輸送者昼接,我們的教育才可以真正成為有靈魂的教育。
《盤中餐》:一粒米的生命之旅
你是否吃過米飯悴晰?你是否每天都吃米飯慢睡?
煮熟的米飯晶瑩剔透,清香松軟铡溪,但是你知道米飯是怎樣種出來的嗎漂辐?
你有多久沒有踏上農村的土地,體味祖輩傳承而來的棕硫、在農耕中體現(xiàn)出的勤勞與智慧髓涯?
每個孩子手中都應該有一把稻穗,從一粒米中體味悠久的中國農耕文化哈扮。
潛心居住在云南的大山兩年纬纪,于虹呈親歷元陽梯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水稻栽種及加工全過程蚓再,以水彩、寫實畫風將幾近消逝的傳統(tǒng)耕種方式一一記錄包各,創(chuàng)作出繪本《盤中餐》摘仅。
《盤中餐》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為記錄線索,分別用雨水问畅、驚蟄娃属、清明、立夏护姆、小滿膳犹、大暑、立秋签则、秋分须床、寒露和霜降這幾個節(jié)氣為記錄結點,將農民種植水稻的幾個主要階段渐裂,通過日記敘述和畫面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豺旬。
清新的圖畫解說,忠實記錄柒凉、科學解說盤中餐的來之不易族阅。
內容簡介:
雨水:冬去春來?氣溫回升
剛過完年,元陽梯田的水稻耕作就開始了膝捞。
快要播稻種了坦刀,在這之前要先準備秧田。
經過一個冬天蔬咬,田里的土結塊變硬鲤遥,人們往田里灌水,用各種農具松土林艘,好讓秧苗順利扎根盖奈。
驚蟄:春雷始鳴?雨水漸多
樹木生出新葉,動物們也活躍了起來狐援。人們開始準備稻種:將飽滿健壯的稻種在溫水中浸泡钢坦,撈出后放到溫暖又潮濕的竹筐里過三四天,稻種就長出小小的根和芽啥酱。
母雞剛孵出一窩小雞爹凹,帶著孩子們來啄食掉在地上的稻谷。
桃花梨花盛開了镶殷,花瓣隨風紛紛飄落禾酱。人們將發(fā)出嫩芽的稻種撒在又平又軟的秧田里。在溫暖的陽光下,他們會很快長成健壯的秧苗宇植。
清明:天朗氣清?萬物生長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得封,田里的土豆開了花。
秧苗在秧田里繼續(xù)生長指郁,已經有了三片葉子忙上。
人們天天下地,細心照顧秧苗闲坎。
立夏:新暑初回?萬物生長
秧苗長出了四五片葉子疫粥,秧田里已經很密集擁擠了。
人們把秧苗拔出來腰懂,綁成一捆一捆的梗逮,裝在背架上,一批一批地搬運到周圍的水田里绣溜。
插秧很費事慷彤,鄰居親戚們都趕過來幫忙。
大家把秧苗一株一株隔著足夠的距離怖喻,穩(wěn)穩(wěn)地插進泥土里底哗。
一天下來,這家的水田都插滿了锚沸。明天跋选,大家還要到鄰居家的田里一起插秧。不過幾天哗蜈,秧苗便覆蓋滿梯田……
作者簡介:
于虹呈前标,著有《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十二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